谢建民
摘要
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掌握英语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分析语篇特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解读文本内涵、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设计任务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来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能力 文化意识 思维品质 学习能力
一、引言
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都有育人的价值,所谓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指某个学科的课程内容除了使学生学习某些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科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有助于我们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就是从英语的工具性和英语学科的人文性这两个角度来设置英语课程的目标。也就是说,学习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英语知识和技能,将来能够用英语做哪些事情,还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可以学习其他哪些方面的知识,形成哪些关键技能和必备品格(程晓堂、赵思奇,201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标(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侧重点集中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上,虽然近年来阅读教育受到广泛重视,但对于阅读习惯的关注仍然不足(王蔷、陈则航,2016)。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预设,确定教什么,怎样教,而很少考虑从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结果,教师的教学非常精彩,学生的学习层次或学习效果却远远没有达到要求。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对英语阅读及其教学方法愈加重视,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然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还没有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仍把英语语言知识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中心内容,而把英语阅读教学只是当作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手段。
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逐步实现的。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阅读文本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英语阅读教学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掌握英语的重要手段,在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有些专家学者所说“得阅读者得天下”。教材中英语阅读文本所占的比例、各类考试中英语阅读试题所占的比例等也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文本阅读材料是教材的灵魂,是教材的核心内容,它所承载的功能远超过了语言知识教学和基本的阅读理解教学,它承载着词汇、语法、文化、话题、篇章结构、阅读策略、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教学功能。阅读教学是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结合的体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应当是:获取文本信息,培养阅读技能,学习语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拓展文化视野,培育思想品格,提升人文素养等(张献臣,2018)。
三、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阅读教学不只是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应该从文本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等角度来进行阅读教学。学生基于具体的主题及语篇,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学习语篇呈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理解主题意义并使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2018)。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过程的培养始终要落实在课堂教学当中,在实践层面上,还需要将核心素养的四维目标分解到课堂的每个环节(高洪德,2016)。笔者以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4 Reading: Moving to Mars阅读教学为例来阐释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1.分析语篇特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蕴含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开展跨文化交流(教育部,2018)。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来说,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固然重要,因为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然而影响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因素不只是语言知识,还有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文章的体裁、脉络、框架等。
例如在Moving to Mars的教学中,学生不只是学习掌握imagine, crowded, hopefully, polluted, develop, at present, at the speed of等单词和短语及...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rowded and polluted, nobody is sure if ..., too ... to do ..., ...various designs for settlers to choose from, compared with ...等句型,而更重要的是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分析文章体裁,明晰文体特点。
不同体裁的文章,给读者传递的信息、对读者的要求也不一样,从而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文章的体裁不同,其结构也就不同。如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2 Reading: Neil Armstrong是一篇介绍人物的记叙文,Unit 3 Reading: The robot at home是一篇科幻故事,这两篇文章的结构就自然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文体的文章,其结构也可能不一样。如教材中Unit 1 Reading: Welcome to Beijing与Unit 4 Reading: Moving to Mars,它们同为说明文,但结构大相径庭。Unit 4 Reading: Moving to Mars是科普类说明文,这类文章内容比较新颖,与生活相关,但学生对相关内容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学生只能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无法真正深入理解文本,因而心存畏惧,阅读缓慢,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科普类说明文往往围绕某一特定的对象展开论述,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具有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等特点(文锦谊,2013)。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务必帮助学生明白根据文章的体裁,应该使用何种方法阅读。只有弄清楚了这些問题,才能正确阅读,真正理解所阅读的文章。
(2)理清篇章结构,整体理解全文。
文章结构犹如房子的框架。建筑师首先须认清房子的框架,才能把握对房子的建造。对文章的理解也是如此,学生必须首先学会理解文章的文体,再从文体入手理解文章的框架,即文章的结构。阅读理解不能让学生仅停留在对碎片化文本信息的理解上,还要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语篇信息,梳理并理解文本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张献臣,2018)。如在Moving to Mars的教学中,主题Moving to Mars是文章的命脉,贯穿整篇文章;篇章结构就是文章的框架,支撑着整篇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人们为什么要move to Mars,即Earth more crowded and polluted。然后,对Life on Mars的可能性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介绍。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文体、结构进行分析得知,本文的篇章结构采用总—分的形式。学生不但实现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而且学会了对课文学习、理解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分析语篇特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在常见的具体语境中整合性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所表达的意义,识别其恰当表意所采用的手段,有效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教育部,2018)。
2.解读文本内涵,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教育部,2018)。
(1)了解作者观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阅读需要读者的文化参与。文化参与是指读者利用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去理解作品内涵,体验作者的情感,评价作者的态度(张献臣,2018)。每篇文章都暗含了作者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意图。也就是说,文章虽然沒有明说,但是都会暗示: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要向读者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对读者有什么样的期待?比如在Moving to Mars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目的显然是告诉读者“we can start again and build a better world on Mars”,其意图就是告诉读者将来人们可以移居Mars,通过介绍、比较,让读者意识到:移居Mars生活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从而让学生自己对于是否move to Mars作出决定。笔者设计的问题是: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life on Mars?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出:Life on Mars would be interesting as well as challenging. 让学生来理解作品内涵,体验作者的情感,评价作者的态度,并询问学生是否同意作者观点,让学生分别归纳出有趣的内容和挑战性的内容。针对挑战性的内容,让学生找到解决的方法,训练学生做人做事的能力。
(2)迎接生活挑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文章对读者产生影响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出发点,也是文章的归宿所在。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读了一篇文章后,并非一定明白这个道理。于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文本内涵。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Moving to Mars这篇课文对学生产生了较大影响。有的学生对科技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向往,希望今后能够移居Mars生活;也有些同学认为,既然Mars的生活还没有地球的生活舒适,那么就应该从现在起保护好地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但是,不管学生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何想法,未来的生活都是一种挑战。作为今天的学生,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必须努力学习,提升能力,迎接未来的生活挑战,从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解读文本内涵,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容,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教育部,2018)。
3.设计任务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2018)。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有针对性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建构、批判、创新等从低级到高级的各种心智活动(夏谷鸣,2017)。
(1)进行角色扮演,联系生活实际。
在阅读、理解之后,学生应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由于英语应用的条件缺失,所以,学生应该学会根据课文话题设计任务情境,实现对知识的运用。如在Moving to Mars教学之后,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分别扮演记者和作者,进行采访:
Where do you believe we can live by the year 2100?
Why do you think we will live there?
Why do you think we can go there?
How can we survive there?
How can we prevent small gravity?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for us to live there?
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for us to live there?
How do students study on Mars? Is it a good way to study? Why or Why not?
...
通过采访活动的角色扮演,学生在类似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达到内化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
(2)开展辩论竞赛,升华思维品质。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英语阅读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的思维品质。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丰富思维方式,有效地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为此,笔者在课文教学后,通常提出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升华自己的思维品质。如在Moving to Mars教学后,在课堂上进行一次调查:We ha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the life on Mars, now lets find out what the percentage of the students who want to move to Mars is: ______%. 然后笔者设计一个任务活动进行辩论:Life on Mars is better because… Vs Life on Earth is better because…让学生对move to Mars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辩论。优点:more space / more time for hobbies / students learning online等;缺点:food different and not tasty / journey making people ill and uncomfortable等。并把学生提出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学生全面理解双方的观点。
学生通过辩论,树立了未来征服火星或保护地球而努力学习的理想。同时,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通用思维能力(如识别、理解、推断),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英语使用者独有或擅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程晓堂,赵思奇,2016)。
通过设计任务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让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確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教育部,2018)。
4.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不是教师本人的才华展示,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教育部,2018)。
(1)通过学案导学,加强自主学习。
笔者根据班级学情,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制定学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清楚哪些是本课中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重点、难点在哪里。让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已经知道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方面是自己不懂的,以便帮助学生上课更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
学案的完成情况能够反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因此,通过对学案完成情况的检查和统计,教师就能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确定学生已经了解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这样,有利于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也便于教师确定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2)紧扣文章标题,理解文章中心。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中心。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师生对于标题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非常不利。于是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应该首先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实现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如在Moving to Mars的教学中,学生虽然都认识标题的字面意思,但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What information do you expect to get through reading?
Why will people move to Mars?
What will life be like on Mars?
What should we do if we (dont) move to Mars?
...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
(3)抓住关键词,深度理解全文。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主题、结构、单词、短语及句型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还应该学会对课文的深度理解。为此,学生应该了解:作者的思想、目的、意图往往不是直接表露在课文之中,而是通过用词、造句体现出来,我们应该学会抓住作者表白内心世界的一些信息。如在Moving to Mars一文中,学生应该抓住第一段中but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 Hopefully, we can start again and build a better world on Mars. 表明作者对未来生活在火星上的憧憬。
通过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教育部,2018)。
四、对文本阅读教学的思考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具有层级的。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动力,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这四大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学以致用的基础性综合素养(张献臣,2018)。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突出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三个问题。
1.更新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学生的未来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而不是为了眼前的考试。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发展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课标(2017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和态度,实施深度教学,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2.围绕主题,设计教学活动。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是英语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语境,是培育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依托,是引领教学目标制定与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教育部,2018)。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教师要认真研究单元主题,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不要把时间花费在学生已经明白的问题上,以免造成时间浪费、效率低下。同时,教师应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教育部,2018)。
3.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遵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部,2018),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成为“未来强者”。
五、结语
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和主要途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在继续重视英语“双基”的基础上,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思维,把语言、文化和思维融合为英语学习活动的一个整体(夏谷鸣,2018)。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是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手段,更是一座了解英美文化、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技能、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桥梁。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英语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又要注重英语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包括交流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和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工具,而人文性则包括文化历史、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等(张献臣,2018),使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同时也促进学生个人发展,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本文同时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无锡市初高中未来英语教育名家培养项目的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蔷,陈则航.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3]文锦谊.科普类英语阅读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8):16-19.
[4]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5]高洪德.探讨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方向[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11):25-34.
[6]夏谷鸣.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能力[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8):5-8.
[7]夏谷鸣.读后续写——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评价途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1-6.
[8]张献臣.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文本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6):1-5.
[9]王守仁,何锋.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九年级下册)[M].译林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