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道道
上海的互联网公司普遍进入一个“多事之秋”。今年“3·15晚会”前夕,小红书被曝出“种草”笔记代写、数据造假,时隔數月,小红书从Android应用市场下架,至今仍未恢复。
蔚来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先是上海建厂计划因政策问题流产,而后车辆自燃、被迫召回,如今公司又陷入裁员风波,李斌甚至通过易车私有化,为蔚来“输血”。
还有趣头条这一刷新互联网公司上市记录的独角兽,未老已先衰。近期趣头条内部遭遇大批人事变动,而背后正是趣头条尴尬的增长状况,抛开亏损不谈,最关键的是用户数据下降,其日均用户使用时长连续两个季度下跌,日活跃用户数与月活跃用户数增速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这或许不是巧合,当上海互联网的创业精英们把产品的用户根基从一二线的白领阶层,转移到三四线开外的下沉用户群体,就决定了这些明星公司的争议性以及现在的处境。不只是拼多多、趣头条这两大下沉市场的巨头,小红书的下架某种程度上也和此有关。
根据2018年易观千帆小红书用户使用设备品牌分布数据显示,其中iOS用户占比高达64.99%,可以推断出中高层消费用户在小红书中占比较大。但Android用户占比与2017年相比持续上升,可见,小红书在用户使用设备上显现市场下沉,开始向三四线城市用户渗透发展。
用户门槛降低,让平台对内容把控的难度升级,进而内容造假、涉黄以及炫耀之风等一系列风险都开始暴露,由此小红书才招致监管。
上海此前大致兴起过两拨颇为成功的互联网创业者,第一拨以携程、盛大和土豆为代表,第二拨以大众点评的张涛和饿了么的张旭豪为代表。但是盛大衰退,取而代之的正是BAT,大众点评、饿了么被收购,新崛起的正是TMD,这些巨头打败或吞并上海本土的互联网公司,造成了上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失语。
而与前两者不同,如今推动上海重新进入互联网经济视野的“拼多多们”,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它们不再为上海或其他一 二线城市精英阶层打造,也越来越缺乏上海本地的经济特色。不过,这并不代表它们能够摆脱上海互联网公司徒留遗憾的宿命。当前,这些互联网公司多数陷入困境或许就是一种预兆。
一个互联网公司改变一座城市,这指的是阿里巴巴和杭州,而上海正好与之相反,互联网并没有深入到本地的经济结构中。单以数据来看,2008年杭州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仅为46%,差不多同一时间,上海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50%。十年过去,2018年杭州第三产业比重上涨到64%,这和互联网产业及房地产的高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尽管上海的这一数字高达72%,可是以金融服务为核心的结构依旧没有太大改变。我们可以看一下2016年上海第三产业税收排名前100位企业名单,前百强企业中,金融企业有47家。
互联网重塑杭州,不仅是促使其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杭州的城市气质,使之从一个制造业城市转变为新兴科技城市,但上海还是那个上海。在最新的全球城市综合排名中,北京第9、上海第19,曾几何时,北京和上海已拉开了差距。
上海互联网经济的落后,直观表现在互联网巨头的缺失,如今拼多多、蔚来、B站和小红书等明星创业公司崛起,倒是让外界看到了些许互联网经济生长的机遇。不过它们对当地信息技术服务或是第三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终究有限,一方面,B站、小红书和趣头条等to C产品,它们的目标群体、商业模式或变现途径和地域经济其实没有太大的关联。另一方面,拼多多虽然成为电商第三极,可无论在商户端还是消费端,上海都没有与之匹配的商业主体。这也决定了拼多多纵使未来产业链成熟,但由于上海的地域局限,可能也无法如同阿里巴巴之于杭州一样,带动当地的生产或消费。
上海是高端制造的集结地,而拼多多契合的是国内相对较为分散的产业带和大量中小制造工厂,主要帮助做代工贴牌生产的大量中端产能,对接巨大的国内市场;在农产品领域,拼多多必然也要与我国较分散的、小规模耕作的农业现状配合,在平台上,其水果品类商户30%~40%为果农,而上海只是农产品的销售地。至于消费端,更不必赘述。
而且上海最新涌入的互联网公司虽然较多,可拼多多、B站还有原有的携程、分众传媒等企业,它们之间几乎很少产生商业联系,甚至可以说,上海整个互联网经济都没有形成合力。如果无法打破这种局面,上海互联网企业数量再多也难以达成经济质变。
这些年,外界批评上海没有互联网,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其他城市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正在追赶或超越上海,这侧面显得上海有些不进则退了。但仔细想想上海真的需要互联网吗?其现有经济体系的成熟度可能已经达到最高,互联网真的能撬动上海的产业结构,给其带来新的经济腾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