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宜材料,提高游戏质量

2019-11-05 12:14胡玉婵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科学材料探究

胡玉婵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儿童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旨在转变儿童的学习方式。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也是自己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幼儿在探索中成长,幼儿教师如何创设环境,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是新时代儿童观、教育观、质量观的重要体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在幼儿园科学区中,活动材料不仅是环境创设的关键与直观体现,更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幼儿在与活动材料的互动中对科学现象产生更多的探究兴趣,通过直观体验和实际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探索能力,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区域游戏活动已成为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一部分,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区域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提供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区域活动的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化,可探究性越强,幼儿在探索中的兴趣就会越持久,表现的自主性就越强,科学领域的目标达成效果就越理想。

目前,我园科学区活动的现状却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小班科学区基本无人问津,中大班的科学区也处于冷门状态,即使少数孩子进区活动,游戏时间也很短,教师的间接指导与评价跟不上,导致游戏活动质量上不去。影响科学区活动质量的原因包括材料种类单一,材料更换不及时,材料缺少操作提示,材料缺乏可操作性或生成性。

影响科学区活动质量的原因还有很多,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是直接原因。那么,材料的适宜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幼儿园教师该如何选择适宜材料投放,提高游戏质量呢?

什么是适宜的材料?所谓适宜材料,是指材料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发展水平相适宜,能引发幼儿高效的活动、积极的发展。比如,小班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肌肉发展不够协调,注意力容易转移,所以教师投放的材料应该大小适宜、颜色鲜艳、形象生动逼真,有一定的趣味性,同种类材料数量多些。中、大班的孩子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合作交往意识增强了,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师提供的材料要逐步增加挑戰性,材料丰富,富有变化,和创造性。

适宜的材料主要体现在1.材料体现出的层次性。即材料适宜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材料适宜同一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材料及时增减,难度层次提高。2.材料蕴含着的教育性。材料要有教育价值。教师应针对性地选择与教育目标紧密结合的材料投放,从而达到教育的意义。3.材料的丰富性。一是要提供充足的、专门为幼儿接触教学而设计的教育玩具。因此,在投放材料的时候要注意考虑材料的特征,充分发掘材料的功用,让幼儿保持兴趣,投放的数量要根据幼儿多少以及幼儿活动的特点灵活而定。对于幼儿喜欢的活动材料要投放足够的数量,以免发生争执现象。4.材料的兴趣性。幼儿的学习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幼儿新颖的,趣味性的材料更能激起幼儿的参与热情和愿望,是幼儿积极参与的动力和力量。5.材料应具有开放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能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能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材料应该有较广的余地,使幼儿能用多种不同的路子进行研究探索,有不同的发现。6.材料赋予的挑战性。当经验与挑战共同作用的时候,幼儿的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如种子的发芽和种植、磁与铁的秘密、电池的组装、有标价和钱币找兑的超市,各种富有挑战的任务促使幼儿去观察、分析、比对、思考,进行有意义的探究,整个建构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过程。

教师在理解了材料的适宜性后,要有分析材料价值的意识和能力,选择适宜材料投放时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通过直接操作材料活动,感知物体的形、色、声、味等科学常识,把科学概念属性变为粗浅的感性经验,结合主题阶段性教育目标,投放相关材料,适时增减,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探求欲望。

第二,丰富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区的材料如果太少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或不利于探索,在活动中,教师要保证幼儿在丰富的材料中去探索、去发现,为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第三,探索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为幼儿提供能激发探索欲望的材料,让孩子在充满趣味的探索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低结构材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加大低结构材料的投入比例,在简单的实验探究中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

第四,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方式是否理解,会影响他们对材料的最初探索,他们在做做玩玩中得到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学到了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在材料提供上,也更注意经济性原则,以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第五,摆放合理性和安全性相结合的原则。

空间设置开放,方便探究的开展。依据“相对独立安静、延伸户外、临近水源、电源、有足够的操作面、方便储存”等原则,提供桌面较宽的操作台,多样化的材料分类后放在开放性的较矮木柜的格子里,或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轻松顺利取放材料,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安全性和合理性摆放,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此外,摆放的艺术性更是对幼儿艺术审美的渗透。

区域活动在学前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价值,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注重材料的适宜性,提高游戏的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为幼儿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科学材料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科学拔牙
赠送折纸材料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