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方式初探

2019-11-05 12:14迟丽娟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分类教学方式新课程

迟丽娟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启动和实施,已显露出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不适应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依据新的教育教学规律,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重新定位。即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我善于从有悖于传统模式的途径中,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将新课程的理念同教学方式有机的整合,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多种形式获取知识。

一、在师生互动中生成知识

新課程实践中,我不单纯追求知识传授,而是将更多,更深的新知识,通过师生互动来生成。比如,在学习《9的加法》时,教师出示几个手指,让学生相对应出几个手指,合起来就是9。师反得变化,学生也随着变化,使学生知道有多种数字加起来的和是9。再比如学习《位置与顺序的左右》,要求学生看到教师举起哪只手,学生也举起同一方向的手(右手),教师面对学生举起右手,而学生举起的是反方向的手。通过互动使学生知道自己位置发生变化,左右方向也就发生了变化,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师生合作交流的目的。

二、在学习体验中感觉知识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在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在感悟。因此,我在新课程教学中,更着重强调“互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例如,在学习《比较》中,让学生自己与同桌同学先观察谁高谁矮,然后再站在一起比高低,最后才同老师站在一起比较。使学生在切实体验中感知高与矮的内涵。再比如学习《分类》时,让学生将书包里的书本拿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分类。分类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将书和作业本分类;另一种是将各类学科用品分类。教师首先肯定这两种分法都对,这样使学生在操作中真正体验到分类有一定的前提和条件,前提和条件不一样,所分类的结果就不一样。教师通过引导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三、在课堂质疑中升华知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困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在平日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对疑问畅所欲言,无拘无束的发表见解,多让学生合作辩疑,彼此启发,探索出解疑的途径,使学生在质疑中知识得以升华。

四、在生活中寻找知识

学生要学习的知识,有很多虽然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近,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小,也很难理解。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直观,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如教“认识钟表”时,学生对时间概念认识模糊,特别是在每天中,时钟的时针又走两周,白天与夜晚的时间,数字交叉重复。所以对低年级小朋友直接讲解容易混淆,因此我就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早晨起床的时间大约是几时, 上学大约是几时,学校升国旗是几时,晚上几时睡觉,这样小朋友都能一一回答出来,然后教师再把带到教室的钟表拨针给小朋友看。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再如教“年、月、日”一节时,由于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一年或一月的时间有多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就让学生把近几年的日历(一年一张的小日历)拿到课堂中,让他们先看清是哪一年的,然后亲自数一数,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的天数是不是一样多的,通过看日历,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知识就掌握比较清楚了。

五、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可以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

六、在激励中拓展知识

激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当代儿童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利用多种激励的方法,如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竞争激励、表彰激励等,积极调动学生内在积极因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如教学《分类》第二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前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各种不同颜色、图案、是否使用过、是否有橡皮头的铅笔),课上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试分铅笔,在每个学生初步看到一种简单的分法后,教师激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类,然后再进行交流合作。这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学生的分法更为细致,汇报中出现了10余种不同的分法,甚至还出现了二次分类。如先按颜色分三组,在同种颜色中,又按图案或是是否使用过,是否有橡皮头再分类,使本课知识得以拓展。

总之,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和普及,人们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仅仅满足于上述的教学方式还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去探索、完善、变换。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教学规律去寻找新的着眼点,结合自己切身教学实际,多创造出一些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小学教学新课程的需要。

猜你喜欢
分类教学方式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