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贤海 尹尧 刘培 谢远珍 熊嘉
摘要:湖北省石首市鸭蛙再生稻绿色发展历经2016—2019年的探索,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配套成型,可操作性强,对二化螟防效高,可持续控制性强,覆盖面大,化学农药深度减量100%,速效氮肥深度减量66.7%,对生态恢复,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品牌打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鸭蛙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二化螟;防效;石首市
中图分类号:S318;S4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7-0093-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7.02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uck and frog breeding retooning rice in Shishou city, Hubei provinc, has been explored from 2016 to 2019. Within these five years, the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tegrated technology has strong operability, with high control efficiency, strong sustainable control and wide coverage on Chilo suppressalisand, 100% deep reduction of chemical pesticides, 66.7% of the rapid reduction of available nitrogen fertilizer,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quality brand building.
Key words: duck, frog and rice;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tegrated technology; Chilo suppressalisand; control efficiency; Shishou city
1 石首市鸭蛙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及各基地情况
在化学农药深度减量100%的前提下,湖北省石首市探索成型了鸭蛙再生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标准[1-5]:①秋冬季种植绿肥紫云英;②育秧前电解水处理种子,秧盘育秧,育秧盘中装填营养土;③大棚基质集中育秧,机械插秧;④適时(紫云英开花前,生物量达最大,3月27日左右)翻耕,干晒,沤泡绿肥稻蔸;⑤灯诱,区域内全覆盖,2 hm2/盏,4月10日前开灯工作;⑥性诱,区域内全覆盖,0.066 7 hm2/个,4月10日前开始工作;⑦稻田养鸭,区域内全覆盖,225只/hm2,插秧后12~15 d,投入15 d龄育雏洞庭小麻鸭;⑧施生物有机肥(含氮磷钾5%,有机质45%),基肥1 200 kg/hm2,分蘖肥600 kg/hm2,再生稻促芽肥600 kg/hm2。另有3项部分田块使用的技术,即埂边种植诱集植物香根草、显花植物波斯菊、硫化菊;投放青蛙,水稻齐穗后移鸭出田,投40 g重虎斑蛙1 200只/hm2;释放稻螟赤眼蜂15万头/hm2。
2016年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开始鸭蛙再生稻绿色发展,截至2019年,发展面积150 hm2;高基庙镇百子庵村2018年复制长安村鸭蛙再生稻模式,截至2019年发展面积100 hm2;高基庙镇喻家碑村2018年复制长安村鸭蛙再生稻模式,截至2019年发展面积200 hm2。
2 鸭蛙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2018—2019年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
石首市鸭蛙再生稻3月15日泡种育秧,4月8—18日机械插秧,与早稻抛秧3月20日左右泡种、4月8日抛秧生育进程同步。2018—2019年,以石首市高基庙镇保贞堂村早稻抛秧田为对照,调查喻家碑村、百子庵村、长安村鸭蛙再生稻对一代二化螟的防控效果,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鸭蛙稻实施第1年(喻家碑村、百子庵村)的一代二化螟落卵量减少25.0%~50.0%,效果不明显,与没有种绿化、稻蔸翻耕偏迟、杀虫灯安装开灯使用时间偏迟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百子庵村结合了一遍化学防治(20%康宽150 mL/hm2),对枯鞘防效达91.0%,枯心防效达81.4%。从表2可以看出,鸭蛙稻实施第2年,百子庵村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枯鞘防效88.3%,枯心防效92.0%,效果很好。喻家碑村因绿肥稻蔸翻耕时间迟(4月8日左右,比鸭蛙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要求的3月27日左右推迟)、重新安装杀虫灯导致开灯偏迟等原因,枯鞘防效只有39.8%,枯心防效73.9%。
长安村是鸭蛙再生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起源地,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相关技术使用时间节点正确,一代二化螟落卵量、枯鞘、枯心防效均较高,优于化学防治防效。
由百子庵村鸭蛙稻实施第1年和第2年以及长安村鸭蛙稻实施第3年和第4年的二化螟落卵量、枯鞘、枯心率防效可以看出,鸭蛙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充分实现了可持续控制,且能良性循环。
3 鸭蛙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防控二化螟机制机理探讨
3.1 鸭蛙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防控二化螟作用机制机理可能性
种植绿肥提高水稻抗虫能力,绿肥适时翻耕沤泡减少源头虫源;灯诱、性诱减少源头虫源;大棚基质集中育秧机插秧阻隔秧苗期侵害带到大田,使区域内水稻生育期相对整齐一致,可供二化螟危害的作物危险生育期大大缩短。另外,稻鸭对二化螟交配、产卵带来一定影响,鸭能吞食飞蛾,且生物有机肥使植株生长健壮(直立、不披散),抗虫能力强。
3.2 性诱结果的证明作用
2016—2018年在石首市长安村核心基地调查了10个性诱捕器,平均诱蛾量分别为35、27、3头,证明鸭蛙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能可持续高效控制,使二化螟种群密度逐年降低。
2019年对长安村核心基地鸭蛙稻田、油菜田周围、被征用的绿肥田(未翻耕)3种虫源地的性诱捕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油菜田、绿肥田迟翻耕是一代二化螟主要虫源,冬季种植结构对二化螟发生有很大影响,种植绿肥并适时翻耕沤泡(3月27日左右,紫云英临近开花,生物量达最大,此时正值越冬二化螟高龄幼虫期,临近化蛹,2019年越冬二化螟化蛹盛期为4月8日至5月26日)能大量减少二化螟越冬虫源,相对减少量为90.9%。
3.3 一代二化螟单个枯鞘团、枯鞘数量比较证明
一个枯鞘团反映了一个二化螟卵块孵化后造成的危害,由表4可知,鸭蛙稻绿色防控田平均单个枯鞘团枯鞘数量比常规化学防治田减少84.7%。可能原因是卵被天敌寄生(2019年长安村鸭蛙稻基地投入赤眼蜂15万头/hm2)、植株生长健壮(绿肥有机肥)、卵块初孵幼虫成活率低(华中农业大学做了相关试验观察,较大量施用氮肥,植株生长嫩绿,卵孵幼虫成活率达85%左右;不施氮肥,卵孵幼虫成活率30%左右)。
4 小结
鸭蛙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能高效控制一代二化螟危害,落卵量、枯鞘量、枯心率大幅降低,能可持续控制二化螟危害,获得比化学农药更高的防效。
参考文献:
[1] 朱炳全.稻田养蛙防治害虫的研究初报[J].中国生物防治,2000, 16(4):186-187.
[2] 缙云县农林局病虫观测站.稻田养蛙治虫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1976(1):36-38.
[3] 谢洪科,邹朝晖,刘功朋,等.不同蛙类及其密度对水稻性状和主要害虫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6):21-25.
[4] 倪汉祥,成卓敏.面向21世纪的植物保护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 潘先虎.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