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恒伟 张秋兰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视障体育教育是盲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视障教育学校通过课外体育锻炼,可以达到了锻炼视障学生体魄,养成良好习惯,矫正盲态、建立正确的空间感等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但是视障教育学校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课外体育开展的内容与形式在与国家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性的同时,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例如:打篮球、跳高、抽陀螺、跳皮筋等项目,由于学生视力的全部或部分缺损,在视障教育学校课外体育锻炼中也难以正常开展。基于此,对视障教育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中,以北京地区盲人学校为案例,通过现状的调查,数据的分析,找出目前北京地区盲人学校课外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2.研究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相关调查数据的整理,弥补了特殊教育中有关视障学校课外体育理论的不足,使国内视障学校课外体育研究更客观、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盲校课外体育锻炼研究提供借鉴。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课外体育开展状况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延伸,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理解、实践、可以学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身体练习,从而达到发展体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生活水平的作用。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外体育状况,本文从学生课间操管理、班级体育活动开展、体育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这四个方面进行调查,以便能全面反映北京地区盲人学校课外体育开展状况。
(1)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
课间操是国家要求中小学等教育机构,每天在上午课间时间开展的集体活动。课间操的开展有助于学生紧张学习后进行积极的休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下面课程学习做好准备。通过课间操,可以使学生骨骼得到舒展,养成良好的体资,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
班级体育活动是由学校各学段、班级集中组织开展的要求全班学生经常开展的体育活动,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表现方式。
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在学生体质健康评比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其实施情况的与否,也只直接关系到到国家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
通过对体育教师的调查发现(见表1),北京地区盲人学校开展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有75%的体育教师选择的是每天都开展,选择经常开展的占25%,说明北京地区盲人学校对课间操落实情况非常好。
北京地区盲人学校能够正常开展视障学生的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北京地区盲人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在2006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学生每日坚持出早操,每日上下、午课间操各20分钟,学校均安排专职体育教师带操。2014年9月以来,响应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阳光一小时”活动,北京地区盲人学校课间操和课外体育锻炼每天上下午各开展一次,上午安排在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之间,下午安排在第六节和第七节课之间,每次开展30分钟。课间操内容为盲校自编旗操和素质练习两部分(十一月份至学期末开始冬季长跑),通过两项的整合,从而缩短视障学生每次上下楼及组织的时间,便于班主任的管理及体育教师的指导。
在对学生进行调查所显示的结果中,认为开展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的学生130人,占72.2%;认为经常开展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的学生23人,占12.7%;认为一般开展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的学生13人,占7.2%;认为较少开展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的学生4人,占 2.2%。认为不开展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的学生10人,占5.5%;这与教师调查情况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是体育教研组、班级会经常开展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活动,但会有少部分学生不能参加课间操或班级体育锻炼活动,原因是盲校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部分学生视力属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症状,另有部分学生除视力障碍外,还有肢体、神经、内脏器官等其他疾病,不适宜进行体育锻炼。另外,盲校小学一年级学生因年龄、对校园熟悉程度、定向移动能力等原因,实行在班级开展课间操及体育锻炼。
体育教师、班主任能够在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时给予视障学生正确的指导,不仅可以纠正学生错误的运动技术,达到更好的锻炼的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安全,为学生健康发展服务。
(2)课外体育训练
课外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特色展示的主要内容。开展课外体育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为国家培养后备体育人才。视障学校开展课外体育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提高学校整体运动水平,可以代表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代表所在区县、学校,参加奥运会、世锦赛、全运会等比赛,从而提高省市、学校的知名度。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第一,课外体育的组织形式以按自然班教学为主,以个训、专业训练为辅;针对于视障学生缺陷补偿练习并未受到学生的喜爱,适合视障学生的课外体育内容较少,运动项目单一,以球类、身体素质练习为主。
第二,北京地区盲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情况良好,但可供视障学生使用的器材严重短缺,还没有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所投入的教育经费相对充足,能够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议
第一,規范课外体育活动评价标准,开发教学内容。大力开发有利于进行视觉功能缺陷补偿的活动项目;根据视障学生身心特点,选择适宜学生开展、贴近实际生活的课外体育内容,并使之趣味化、提高学习兴趣。
第二,保证基本施设配置,加快体育器材研制和开发。可供视障学生使用的体育器材相对较少,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重视器材的开发和使用,召开视障教育学校体育教具评比活动,鼓励一线教师动脑、动手开发可供视障学生使用的体育器材。省教育部门可对全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器材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器材进行更换,并给与一定资助,保证课余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