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菇栽培方法

2019-11-05 13:14吴海英周红昕张智超
农业与技术 2019年18期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吴海英 周红昕 张智超

摘 要:本文从凤尾菇的生物学特性入手,阐述了凤尾菇完成整个生活史对外界光、温、湿、气等条件的需求。介绍了凤尾菇室内床架栽培、容器栽培、室外栽培等栽培技术与方法。

关键词:凤尾菇;生物学特性;室内外栽培;栽培方法

中图分类号:s646.1+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930028

凤尾菇,学名(Pleurotus sajor - caju(Fr)singer),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旺盛的食用菌。凤尾菇是近年来崛起的食用菌中的“新秀”,其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几年食用菌产业发展颇为迅速,但随之而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致使不少菇农出现了亏本现象,如何利用本地廉价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成为食用菌研究的重要内容[1]。

1 凤尾菇的生长发育条件

1.1 营养

凤尾菇是腐生性很强的食用菌,其营养主要来自菌丝体分解物。凤尾菇菌丝体可以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作为碳素的来源。因此,含有上述成分的原料,如木屑、稻草、麦秸、等均可做为栽培凤尾菇的培养料。氮源物质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有机氮主要是含蛋白质的米糠、玉米粉等;无机氮主要是尿素、铵盐等。

1.2 溫度

凤尾菇是一种中温型的食用菌。形成孢子的最适温度是22~24℃,孢子在15~28℃范围内均可萌发,但最适温度是24~26℃。菌丝体在14~32℃都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27℃。温度高时菌丝生长快,菌丝细弱,温度超过29℃时,生长速度反而变慢。温度低时菌丝健壮,长速慢。凤尾菇的菌丝体能耐低温而不耐高温,菌丝体在0℃左右或低于0℃时,一般不会死亡。但在40℃的高温下,几小时就会死亡。

1.3 湿度

凤尾菇菌丝喜欢在潮湿的环境里生长,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时生长最好,低于60%的相对湿度则生长缓慢。当湿度高于80%时,如果遇到高温天气引起杂菌大量生长,使培养料变酸发臭,导致菌丝停止生长。

1.4 酸碱度

凤尾菇的菌丝对酸或碱的适应性都较强,在pH值6~9的范围内都能很好的生长。但当pH值低于5.5时,凤尾菇的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当pH值达到10的时候,凤尾菇的菌丝也能生长,因为凤尾菇菌丝能迅速在培养料上定植、生长,同时分泌有机酸,使培养料的碱性很快降低,因此,用石灰水浸泡稻草栽培凤尾菇时,只要稍加清水冲洗,就可进行播种了。

1.5 光照

光线对凤尾菇菌丝的生长没有作用,直射的阳光或过强的散射光对凤尾菇的菌丝生长有害,因此,凤尾菇菌丝体培养时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用来诱导原基的形成,否则就不能出菇。当光线不足时,原基形成的数量较少,菌柄细长,菌盖发白,出现的畸形菇较多。如果光线过强时,子实体颜色变暗。合适的光照强度以能够看清报纸为好。

2 凤尾菇室内栽培

2.1 床架栽培

床架栽培要在室内设置多层床架,床架的高度和长度看菇房大小来定,一般分 4~5层,底层离地面20cm,相邻2层床架相距50cm,床架宽一般为100cm。床架与床架之间相距60~80cm,留做过道。在吉林省多采用稻草,豆秸,木屑等做原料来栽培,选新鲜,不发霉的干稻草,把它切成9.9~12cm长的小段,然后进行消毒处理。用稻草作培养料栽凤尾菇可采用层播法播种。播种时先在床面上铺1层塑料薄膜,铺平后可撒第1层稻草,稻草厚5~6cm,然后在稻草上播第1层菌种,撒完后用木板轻轻压实,铺第2层稻草,厚约2~3cm,再撒第2层菌种,用木板压实后撒第3层稻草和菌种,最后用木板压实压平,上面用塑料薄膜盖严,注意菌种不要弄得太碎,最好使菌种保持蚕豆大小的颗粒。秋天种凤尾菇每平方米用干稻草8~10kg,栽培菌种用4~5瓶;春天播种平方米用稻草6~8kg,使用菌种3~4瓶。播种应均匀,4个角都播到,床面要整平,否则容易积水。

出菇前的管理:在这段时间管理的重点是保温,就是把室内温度调节在20~22℃之间,这样可使料温达到25~28℃,注意不可使料温超过30℃。如果室温超过28℃,应及时打开菇房的门窗,并揭开塑料薄膜,进行通风降温。大约经过30~35d,床面发现黃色水滴,菌丝扭结,这表明即将出菇。

出菇后管理:当床面出现白色小菌蕾时,应立即揭开塑料薄膜。薄膜揭得过早,不利于保温保湿,影响菌丝生长;揭的过迟,通气不良,妨碍出菇。小菇蕾出现以后,空气相对湿度应增加到85%~90%,因此要增加喷水。喷水要注意轻喷,勤喷,保持料面湿润。一般可以采用地上浇水,空中喷雾的方法。切不可用大水直接泼浇料面。如果培养料吃水过多,菌丝会因通气不良而死亡。出菇以后,还要加强通风换气,每天要开窗户2~3次,每次30min,以降低CO2的浓度,同时,菇房内要保持一定的散射光,促使子实体健壮生长。

从出现小菇蕾以后,如果管理得当,菇体生长很快,5~7d便可长成大菇。当凤尾菇菌盖已经充分展开,并开始向上翻卷,但尚未大量放散孢子时,这时的菇体最重,而且菌肉脆嫩,味道鲜美,这时就是采收的最佳时期。

采收时,用小刀沿菌柄基部割下,或用手靠近根部轻轻扭下,但不要损伤培养料和菌丝。采完1批菇以后,要把菇床上残留的菇脚、死菇清理干净,并且用小耙子轻轻把料面扒松,否则影响新菌丝的生长。然后再喷少量水,用木板再把料面轻轻压平,盖上塑料薄膜,让菌丝恢复生长。几天后,等出现新的小菌蕾时再揭去薄膜。大约经10~15d又可采收第2批菇。

2.2  容器栽培

容器栽培所用的培养料与床架栽培的相同,在箩筐里先铺1张塑料薄膜,然后把煮过沥干的豆秸铺在筐底,约6~8cm厚,撒1层菌种,再铺1层豆秸。这样一直把箩筐铺满,最上面用塑料薄膜覆盖。然后把箩筐放在温度较高,光线较暗的地方培养。等白色菌蕾出现时,再揭开塑料薄膜,用喷雾器喷水,增加湿度,这样小菌蕾7~10d就长成大菇。这种方法材料易得,方法简单,每个家庭都可以栽培。

3 凤尾菇的室外栽培

室外栽培凤尾菇目前多采用阳畦栽培方法。阳畦栽培法是采用生料播种,方法比熟料栽培简化,成本也大大降低。具体操作如下。

3.1  做畦

阳畦栽培所用材料主要是塑料薄膜以及草帘。塑料薄膜可以随时购买,草帘可利用农闲时间按畦宽自己编织。畦地要选在地势高,排水暢通的地方,应在畦地北面设风障,或把阳畦建在房屋的南面。

3.2 播种

畦地栽培受外界气温影响很大。因此播种期应以当地的气候条件为准,当昼夜平均温度达10~23℃时,就可播种,因此,一般只能在春、秋两季进行。方法是将培养料用0.5%的石灰水浸泡12~24h,捞出以后用清水把石灰冲净。然后按比例拌入1%的过磷酸钙和1%的碳酸钙,拌匀以后再加入10%左右的菌种。装料时随装随压紧,畦埂四周更要压紧些,料厚12~20cm。秋季气温低可以把料铺厚些,春季可把料铺薄些。装料要厚薄一致,下面松一些,上面压实些,要松紧适度,料面平整。装好料后,还应在表层撒上1层菌种,用木板轻轻压平压实,使菌种与培养料紧密接触,以利菌丝恢复,防止菌丝干燥,也可防止杂菌浸染。

3.3 畦床管理

阳畦栽培是利用自然气温发菌和结菇的,所以适当的管理是控制好畦床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的关键,也是阳畦栽培成败的关键。播种后至出菇前,主要是促进菌丝在培养料中的发育定植,防止杂菌侵染,促进菌丝正常生长。因此,根据气候条件及菌丝生长阶段,作好通风换气,调节温度和湿度,才能保证菌丝的正常生长。一般情况,播种后3~4d为菌丝体恢复和定植时期。这时应将塑料布及草帘盖好,以保持湿度和温度为主,这时不需要通风换气。播种后5~7d后,菌丝已长入培养料内,这时可适当通风,以减少料面水分,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料面较干时,还可起抑制杂菌的作用。当菌丝已吃50%时,可以加大通气,促使菌丝更快长到料底。凤尾菇的菌丝生活力很强,生长速度快。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15~20d,菌丝即可长好。在这段时期内、一般不应喷水,主要是采取揭开和覆盖塑料薄膜的办法,来保证和控制床面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这样就可以保证菌丝的正常生长,防止杂菌的滋生。

3.4 出菇管理

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0d左右,菌丝就可长透培养料,整个料面呈白色绒毛状。这时要将覆盖床面的塑料布架起来,保持畦床温度在18℃左右;加强通风换气,并有适当的散射光,大约经过10d就可以见到小菇蕾。出菇后要加强水分管理,保持畦床内相对湿度在85%~90%。室外阳畦栽培凤尾菇出菇整齐,产量和质量与室内栽培相似。

3.5 采收

出菇后5~7d,伞盖完全张开,就可适时采收了。采收时沿基部切下,切忌弄伤菌盖及菌柄上部影响品质。采收的子实体要迅速移至预处理室进行分级和保鲜储存。

参考文献

[1] 苗长海.凤尾菇及其棉籽壳生料栽培技术[J].河南农林科技,1983(4):21-22.

猜你喜欢
生物学特性
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山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珍贵树种土沉香及其种子育苗技术
文冠果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鞑靼忍冬生物学特性及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