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萌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一套切实项目实际的质量控制方案,系统地研究了如何做好该项目质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到项目的质量改进中,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为我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质量管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PDCA;项目建设;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930006
引言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通过工程措施,建设成为高农田标准,设施完善、高产稳产、生态和谐和绿色无污染的连片区域,打造出农业现代化和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农田示范区,实现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最佳契合,是当前我国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和核心要素,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1]。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建成高标准农田0.31亿hm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率、标准和管理水平以及建筑各个环节的管控意识都显著提高[2,3]。但是,基于我国国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这给我国的经济合作对接带来了困难,也阻碍了我国质量管理方面的交流和共同进步。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推进实施,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土地利益,包括土地的征收、管理、种植等,只有加强项目管理,合理科学的进行土地整治规划,才能避免出现大的矛盾,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定使质量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通过系统性的管理,使在企业生产或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监控、衡量,确保每一个步骤的质量都是合格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国计民生,与一般生产企业是不一样的,它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得到更加关注和重視。本文通过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到项目的质量改进中,系统地研究如何做好该项目质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并分别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为陕西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质量管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1 全面质量管理和PDCA循环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在于全员参与控制,围绕组织质量建设开展的一系列满足顾客需求和成员、社会收益需求的活动,这是一种能够确保长期稳健发展的管理方式。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先进的管理硬件和软件设施,目前采用的软件程序是PDCA循环。这一理论本质上是将质量管理活动升级成为一种质量计划的循环制定和实现过程,按照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这一“PDCA”循环不断开展相应的工作,形成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程序的4个环节,也称为“四阶段”。其中:P阶段是制定计划,根据工作要求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使工作有序实施,达到计划的目标,最终满足客户的要求;D阶段是根据预定计划,逐步践行落实最终达到相应预期成效;C阶段即是对方案施工完成后的一种效果验收,检查工程是否符合各项验收标准;A阶段处置,无论是方案收效不佳,还是方案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都应当总结归纳成因,并将其作为下一轮PDCA开展工作的参考。
2 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因素分析
2.1 建设单位自行垫付资金,投入不足
2016年,中央政府特别拨付了超400亿人民币的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特别强调了在资金配给上将会向高标准农田建设明显倾斜一些。对于一些农业大省,更是要注意投资结构的优化,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投资的首要任务。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但是财政拨款的原则是先行建设,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拨款,所以该项目的所有资金是建设单位先行垫付。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项目主要工程集中在了各类投资需求量较大但同时又周期较长的项目中,譬如道路修整,水利设施的完善等等。加之施工时间较长,物价变化的影响将会十分突出,工程项目的不可见因素的过多,这都进一步扩大了资金成本。而政府财政投入还没到位,其它社会资金也没有进入渠道。这些因素会导致资金流转压力,无法保证项目质量[4]。
2.2 项目规划设计不合理,重大变更较多
项目设计完成之后,能够真正完全按照其进行施工的情况是少数的。通常基于各类突发情况或是变化,都会对项目设计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并且往往不好预防。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项目从规划、立项到最后的实践整体建设周期非常漫长,内容复杂,从农业产业结构革新到农村建设规划调整等均有涉猎,如确实发生变更的需由设计单位、业主单位和建设施工单位联合进行研讨,分析实际情况并且做出相应的调整决策,设计单位按照变更后的图纸核算预算以及其他各类必要的资源需求,报送监理单位,由其转递给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进行最终批复[5]。
2.3 部分项目施工单位对建设质量控制不够严格
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偏低,没有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部分施工单位热衷于参与竞标,中标之后又将项目工程打包交给其他施工单位完成,这必然导致管理上的进一步混乱。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指出存在的问题时,不少施工单位并不虚心受教及时改正,而是推卸责任,甚至是想要蒙混过去。部分施工单位尚且还未达到施工的准入资质,技术水平不佳。还有部分施工单位没有严格遵循设计方案,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
2.4 已经修建好的项目管护不达标
高标准土地整治建设的过程之中,工程项目的管护是至关重要的,它影响到土地整治质量检测和具体工程项目的最终效果。工程管护就是对于已经建设完毕的项目主体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避免其受到损害或是由于损害不能正常使用,这是对于工程效果的一种延续,是确保农田土地整治工程成效的基本措施。农田土地整治工程的质量检测,主要集中工程质量、新增农田的检测,并且按照动态方式进行。由于目前的市场建设关注焦点,集中在项目建设进度的提高上,工程质量的监管反而退居其次,至于建成之后的使用效果更是关注度偏低,轻视后续管护的现象是目前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2.5 监理职能不到位
我国开始关注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建设问题之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数量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监理单位的人员数量有限,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技术储备都存在问题,导致监理情况非常严峻。甚至于有相当多的项目,在开展监理活动的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对于要监理的项目业务还十分陌生。还有部分监理单位对于监理活动的社会责任缺乏清晰明确的认识,监理工作敷衍了事,中间验收的步骤和程序存在许多问题。部分监理人员的审查不到位,工作态度随意,不按照既定的章程开展建立活动,又或是没有按照要求记录监理结果,使得最终质量管理的资料不够完善[6]。
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质量控制方案
3.1 项目质量事前控制
3.1.1 资金保证
政府要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项目的投入力度。要为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如提请上级部门拨付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要在本级财政管理之中要将项目管理假设经费和投资经费作为重点,科学合理的规划使用;要整合各类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等项目对于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设施的资源支持;形成政府作为引导主体,各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复合型项目建设投资模式,并且将项目资本使用过程信息透明化,吸引更多资本的进驻,确保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项目能够拥有更为丰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3.1.2 组织保证
建立组织保证体系就必须加强质量管理组织,完善组织管理制度,明确组织的分工合作,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率、有效果、有质量的高效组织保证体系。要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不同工作内容,形成总负责人领导下的工程技术部、项目部、施工单位三级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以保证质量管理工作协调有效地进行。有了组织保证,才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质量漏洞。
3.1.3 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和开工准备工作
查看监理单位监理人员的证件,开展监理工作之前,各组织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必须佩戴相应的工作证件,在进行监管活动时,可以将当地人民群众引入监管活动,形成良好的群众联合监督模式;组织设计、监理以及施工单位人员进行联合商讨,对于建设项目中涉及的合同文件等资料进行简要的审查,3方均应做到对项目建设的整体规划心中有数,并且能够及时就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商榷,防患于未然;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按照合同以及项目建设的技术文件,对于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状况进行分析,特别是施工总布置、方案以及技术等方面,对进度安排和安全保障问题也不能忽视;审查施工单位的开工前期预热工作情况,材料产品等施工原料是否已经交由专业机关进行核验;就施工单位的测量放线成果开展审核,按照设计文件对比工程量复测。
3.2 项目质量事中控制
项目质量事中控制主要解决2个主体因素对于质量控制的影响:项目施工单位,在实地开展施工工作,以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建设材料的品质管控,加强施工机械及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坚决遵循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以及增强对社会条件的管控为手段突出实施质量控制;项目监理单位,在此不仅要提高监理单位的监督力,还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的项目外部监督体系。在项目质量事中控制中,保证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能够履行高标准、严要求的质量规范,必能保证工程质量水平。
3.2.1 完善激励体制和责任体系
项目建设活动中人的行为因素影响太大,故而员工的工作质量将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对于员工激励机制的建设和责任体系的完善必然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3.2.2 加强建筑材料的品质管控
现场质检员作为负责建筑材料检查工作的主体,应当按照下发的设计方案,对于材料的牌号、型号等信息进行校验,确保材料能够有商品合格证明的接收,并且严重影响项目的材料还需要经过试用程序校验。如若存在意外情况,企业不得不购买约定供应商以外的供应商的资料,必须建立在经由其它2个合作單位首肯之下。质检员应当参与材料购买、运输、储存的全过程,避免出现材料品控问题。
3.2.3 施工机械及设备管理的规范化
机械设备和管护阶段中容易存在的问题,应当是施工单位建设时预防的重点,要以专业的措施,将机械设备的管理有序化、规范化。机械使用显然是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的价值展现方式,现场管理应当充分结合建设需求做出机械设备的使用安排,施工现场需要配置专人就机械设备的运转和保养进行维护,确保机械能够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现场管理人员要监督操作者的行为,避免出现违规操作情形。一旦出现机械问题,应当快速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并且调配补充机器继续开展建设活动[7]。
3.2.4 坚决遵循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工程建设施工方式与工艺在工程建设之中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各建设主体必须依照土地整治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特性、工程品质目的并结合其建设能力,安排相应的建设流程,根据流程完成相应的施工要求,将施工方案、规范和工艺以及作业指导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参照,从而达到工程质量的最佳状态,避免工程质量管控脱轨的情况[8]。
3.2.5 增强对社会条件的管控
所谓项目场地的社会条件管控,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情况要有充分的预测和预期,避免由于天气因素导致工程质量受损或是工程建设进度受到严重破坏。作为土地整治过程中重要的利益关联方,农民参与项目建设质量监管是应然要求,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要保障农民在建设项目前的知情权,建设规划中的参与权以及建设完工之后的权利救济方式。建设项目之前应当积极告知当地有关群众,并且需要召开听证会等让民众更能够深入了解政策措施活动;在建设规划中,要让农民有良好的心理预期,听取农民对于建设的建议;适当的招聘当地农民参与到建设活动之中,给予农民更高的话语权,赋予农民必要的监督权、参与权,提升农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力[9,10]。
3.2.6 建立外部监督体系
要建立项目承担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人民群众等多级分层的质量监督体系,层层把关,落实质量责任。建设单位要委托有资质的工程质量监督单位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控制,严格设计资质管理,同时在项目设计阶段引入设计监理,严格控制设计质量。项目涉及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监理单位对项目工程质量负总责,项目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土地、水利、农业等部门的人员和项目所在地的村干部、群众一起对项目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监理人员和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便采取整改措施。
3.3 项目质量事后控制
项目质量事后控制,就是要解决项目完工后质量检测、工程验收以及后期管护对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
3.3.1 做好质量检测
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工序质量及成品质量的检测项目、数量(频率)按照以下规程规范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SL176-1996)、《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3.3.2 做好工程验收工作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作为土地工程项目的一类,验收往往是工程的阶段性收尾程序,主要是根据设计文件和国家标准针对阶段性的工程结构开展分析,探讨其质量是否达标合格,建设流程是否遵循了文件的基本要求,从而得出其能否进行下一阶段的建设或完工等后续工作。
3.3.3 做好后期管护
项目建设完工前,设施管护主体是项目施工单位,在项目验收之后,项目建设单位就会主持相应的移交管护手续,与当地的村委会等组织订立协议,将项目交付其使用与维护。项目区域内的所有工程设施均包含在管理和维护范畴之内,单体工程的经营权问题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土地承包,按照相邻原则进行管护主体定位,保障项目区内所有的设施均有专门予以维护的主题,尽可能保障其正常使用。管护经费来源及筹措模式,项目区内的水利设施承包应当明确,且经营权、管护权的权利主体必须较为清晰,由此所取得的一切款项须由政府部门进行管理调配,便于后续项目区内的水利设施能够得到基本的技术维护保障。
4 结语
本文利用PDCA循环原理,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整个施工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制定项目质量控制计划(P阶段)、执行项目质量控制方案(D阶段)、检查项目质量控制情况(C阶段)、改善施工质量控制方案(A阶段)4个阶段进行分析,在D阶段紧紧围绕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5因素,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来进行质量控制,通过C阶段的验收及时发现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将解决的问题写入改善计划,将无法解决的问题放到下1次循环,每循环1次质量就会上升1个台阶,争取做到對质量控制工作精益求精,由此基本杜绝了大部分无计划、不安全的因素发生,防患于未然,保证和提高项目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永田.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19(1):35-38.
[2]刘建生,郧文聚, 赵小敏,等.基于差距度与投资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与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3):47-53.
[3]贾丽.基于不饱和投资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区研究——以涿州市为例[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7.
[4]雷宁,赵彩云,郝起礼.治沟造地工程对耕地质量等别影响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1-3,17.
[5]赖家成.南宁市邕宁区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6]刘翔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原因及相关措施[J].江西建材,2012:45-49.
[7]韩霁昌.土地工程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8]尹光辉.建筑企业施工阶段质量危机管理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8):15-23.
[9]高凤丽.浅谈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J].华章,2012(12):34-39.
[10]高齐翔.四季花园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