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颖寰 曾勇
【摘 要】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用户有时在识别方面存在障碍。分析用户行为习惯对于产品符号识别的重要性,在产品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运用符号学原理。产品符号学与心理分析相结合来确定具体的方案,使它的操作过程符合人的行动特点。用户行为对于产品符号学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影响,紧密联系产品符号学可以让产品便于使用,更加贴合用户需求。
【关键词】产品设计;用户行为习惯;产品符号学;直觉行为;反思行为
中图分类号: TB4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7-016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7.074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 designing, users sometimes have obstacles in identification.We should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user behavior for product symbol recognition,apply the principle of product semiotics to the practice of product designing,and combine product semiotics with psychological analysis to determine specific programs,so as to make its operation process conform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actions.User behavior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study of product semiotics.Close connection with product semiotics can make products easy to use and more in line with users requirement.
【Key words】Product design;User behavior habits;Product semiotics;Intuitive behavior;Reflective behavior
在工业设计学科领域,符号的定义一般表现为一种有机体能够感受到的非实在刺激或刺激物,如点、线、面、体等形态要素。符号理论对于产品设计而言,并非是要把产品当作符号来研究,指的是产品语义指向度,即产品造型与使用者的关系及其可能性。现阶段国内对于产品符号学的研究愈发火热,许多学者已经作出部分成绩,但在理论开发上仍然有所欠缺。
1 产品符号学原理
国内近几年对于产品符号学的研究越来越火热,产品作为满足用户需求的手段,不管存在的形式,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想要系统地实现其功能和意义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通过人和其他要素的联系。产品系统三元素包括:要素、结构和功能,核心系统是产品的功能元素,功能实现过程就是将物质符号化,产品正是利用语义、语构、语用的方式来形成符号系统,实现人与物质世界的联系。
符号就是携带意义的载体,任何需要表达的意义都需要用符号来呈现,究其根本,符号的用途就是被用来表达意义。所以不存在不表达意义的符号,反之,只有不表达意义的时候才不需要符号。
在产品设计过程当中,产品的造型语言能够传达符号学的基本原理,而影响功能和造型的基本因素之一就是人的行为习惯。
2 用户行为习惯下产品符号学的体现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产品符号学,使符号学的运用更加贴近用户需求。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所谈到的梦境在如何组合时,所提到的隐喻方式和皮尔斯符号三分法中的“象征”、“指事”法的体现方式是非常相近的。弗洛伊德提到梦一般不会平铺直叙,皮尔斯在分析符号时发现符号的体现也同样会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表达。
产品设计过程中,第一步明确目标用户,去建立用户模型。同理,产品符号学设计时首先建立的是用户语义模型,指的是产品操作过程中的对用户基本常识概念的建立,追其本源就是对用户行为习惯的研究。
分析用户行为习惯时,通常会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去进行分析,从生理角度可将之归纳为使用行为习惯,从心理角度来说是思维行为习惯。
2.1 使用行为习惯在产品符号学上的体现
对于行为习惯的研究,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欧美国家就已经结合心理学对其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对应的行为学科理论。这里必须要提到的就是由日本设计大师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也称之为“直觉设计”。“无意识设计”就是从人的行为习惯出发,把直觉反应和行为心理学进行结合。深泽直人讲究将无意识转化为可见之物。由此,他设计了这样一款垃圾桶。这款垃圾桶看起来非常的普通,只是简单地将垃圾桶和墙面联系起来,让垃圾桶巧妙地贴合墙面,让用户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垃圾桶的所在位置,下意識使用直觉行为锁定目标。而与之相对应,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类垃圾桶。虽然每个垃圾桶上面都标识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图标,但是这样的符号有时候往往不能够起到他原本的效用。我们时常因为理解不清或者忽略了标识位置等原因还是选择直接扔到就近的垃圾桶内。用户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累积并形成了固定的视觉习惯。这和皮尔斯对“肖像”符号的定义原理是相似的,符号设计应该是关注到用户已经形成的视觉直觉习惯。当看一个视觉元素的时候,用户在脑海中已经地联系到相对应的定义,是不需要通过思考的,是一个直接的表达过程。
就这样来说,垃圾桶上的分类标识在实际生活使用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很好地发挥符号的正确效用原因,是由于人们大多会按自己的直觉去操作,即使看懂了符号,明白符号的内在含义,但是还是会一如既往按照自己的直觉走,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符号应该是符合人类的潜意识,以此为前提,自然而然就能实现价值。
2.2 思维行为习惯在产品符号学上的体现
思维行为习惯,顾名思义就是用户使用后对于产品的后续感受,换句话说就是反思行为。这种行为是用户情感表达的主要部分,用户通过这一行为来从侧面表达自己的需求。随着思维行为的建立,用户本身便对这种思维形成自己的一套审美体系和评论体系,而后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这就是思维行为习惯,这里和皮尔斯对“指事”、“象征”符号的定义方式相似,对某一项图像特征通过思维的处理,转折传达物质的含义。一件产品从观察、思考到实施,用户对产品最终的反馈体现了产品的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从产品符号学角度来讲,产品造型语言也是不断进步和改善的。如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从1946年诞生第一台计算机“ENIAC”到如今日常使用的便携计算机,从占地150平方米到小到可以装进包内随身携带,造型的变化除了内部结构原理的改变,用户的不断反馈也是推进产品造型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用户买了一款手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停的考验着手机携带的各种细节设计数据,在体验和感受的过程中,用户将这些不合自己的体验进行评论和汇总反馈给设计师,设计师则根据用户的汇总并结合用户的使用行为习惯来对新设计进行重新定义。不断的思维改变,推动了产品的进步,推动了产品符号的改善。
在此基础上,产品符号学所发挥的效用就比较明显了。一件产品的符号语言是否成功,只靠直觉行为来做出判断是狭隘的。上述垃圾桶的例子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回收标志是否完全没有价值?也不是,更多的使用者除了靠直觉以外还是会靠自己的思维判断,反思自己的直觉行为是否规范。单单只是从图像符号角度出发的设计远远是不够的,造型符号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3 用户行为习惯对产品符号学的影响
“设计一种产品也就是设计一种产品语言”产品是否被用户青睐,实际一定程度取决于产品的符号价值。把产品符号学的思想用于产品设计,就是要让产品的每一个部件都能够反应出用户的需求,贴近用户需求,让产品自己说话,所有的功能不言而喻,换句话讲,产品说明书存在的必要性将大大减小。通过我们设计师的设计,产品的使用方式不需要附加语言去解释,应该是通过用户的直觉行为加以反思行为的辅佐自然而然地操作起来。设计师在这里应该是通过设计用他的方式教会我们如何使用工具。而这个方式应该是简单明了,不需要多余思考,下意识就能做到的。
随着生活品质的逐渐提高,用户越来越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性能和方便程度,一个好的产品必须是贴合使用习惯以及思维习惯的。无论是造型还是功能,都需考虑用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一旦事情出错了就怪罪于人的想法根深蒂固,其实真正应该责怪的是设计师。一个产品功能强大,并且质量过关,造型优美,但是操作不是很方便,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够进行操作,普通人无法在没有阅读产品说明书的情况下去使用,这个产品就不能说是成功的,好的设计应该是人人都能简易操作。
而怎么才能在人机界面设计中实现这一目标呢?产品语义学是这样定义的:这些几何形状的象征含义是用户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起来的经验,设计师在进行界面设计的时候,需要从用户默认的形状色彩、放置位置等常识性认知来组合设计,让产品符号学符合用户行为习惯。设计师深入体验用户的一言一行,模仿用户的行为习惯,才能了解到产品语义的内在含义,从而设计出贴合用户行为的产品。
3 结语
符号学在用户识别产品语义存在障碍的时候应该发挥作用,分析用户行为习惯,从直觉行为和反思行为角度出发,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能够更加方便地上手。发挥设计师“老师”的角色作用,让产品语言能够自己表達出来。
【参考文献】
[1]吴琼.基于符号学的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07,28(9):128-130.
[2]王方良,李立全.基于用户行为习惯的产品设计方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
[3]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工出版社,2004.
[4](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梅琼,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5]张宪荣,耿新颜.工业设计的符号学审视[J].包装工程,2002,23(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