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华
【摘 要】民族歌剧《江姐》由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阎肃根据小说《红岩》改编。该部歌剧讲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革命忠貞不屈、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其中《绣红旗》是最能表达革命难友心声的,表现出对新中国成立的激昂心情。首先,本篇论文对歌剧中第七场《绣红旗》从歌曲的词曲作者入手,其次从本歌剧《绣红旗》的作品背景、音乐分析、演唱技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再结合本人演唱和学习积累,分析演唱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演唱技巧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演唱这首作品,我们更能了解对江姐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面貌和从容不迫,外柔内刚的个性特点。
【关键词】《江姐》;民族歌剧;《绣红旗》;作品分析;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6-0077-01
一、歌剧《江姐》的作者创作背景
(一)作品简介。民族歌剧《江姐》在中国舞台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1961年根据罗广斌、杨益言出版的小说《红岩》改编的,其中红色选段《绣红旗》最为经典,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从音乐的角度看,赋予了人物鲜活的形象和生命力,体现了音乐刻画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和重要意义。曲子是由著名作曲家羊鸣(原名扬明)、姜春阳、金砂(原名刘瑞明)合作完成,歌词由阎肃根据《红岩》改编。《江姐》中朴实优美的旋律体现出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忠贞不渝和从容不迫的精神面貌,也寄托了她对中国共产主义美好未来的憧憬。
(二)创作背景。在1948年春,突然接到与自己多年患难的革命伴侣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这时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 地下党员江姐在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途中,抑止住了自己内心的悲痛,毅然决然地走上华蓥山。在过程中,由于蒲志高的背叛,江姐被捕,之后被关押在重庆中美联合渣滓洞集中营里,对于叛徒与敌人的威逼利诱,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的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节操和崇高精神。
二、歌剧选段《绣红旗》的作品分析
《绣红旗》是《江姐》剧中第七曲,是江姐在临刑前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代表着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这种情形下,她和她的战友们含着热泪唱起了这首《绣红旗》。其中“悲”的是她自己即将要赴刑场、“喜”是因在狱中惊闻新中国诞生了。该作品的曲调是降B调,4/4拍,《绣红旗》这部作品一共分为两个段落。
第一段落,头四句唱词是“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最开始试唱排练的歌词是“说不出是悲还是喜”,修改之后歌词充分表明了对江姐来说个人一己之悲与革命大局之喜的对比。
第二段落,“万分爱,化作金星绣红旗,绣呀绣红旗。平日刀丛不眨眼……” 本段从第一句感情已经得到了升华,相比第一段情感表达更为充沛。江姐和难友们在敌人监狱中面临刽子手的屠刀和死亡。但当她们得知中华人们共和国即将成立后,静心同绣五星红旗,作为新中国胜利诞生的献礼。紧接着表现为“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含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浓郁色彩。
歌曲节奏与音色表现中由于汉语的语言特点,以及采用了大量的戏曲音乐手法,决定了歌剧的演唱上也必然要借鉴戏曲演唱艺术方法。剧中很多场面采用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段-对唱,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戏剧矛盾冲突的展开。歌剧《江姐》对于伴唱的运用,是结合了川剧帮腔的音乐表现手法。
三、演唱技巧在歌剧选段《绣红旗》中的运用
选段《绣红旗》是独唱曲目,从开头“线儿长针儿密”体现出了兴奋中着蕴藏含蓄。在准备好气息后,开头句的完美体现,能体现民族唱法的整体水平。前半段演唱时要使感情表达内向,开头字一定要唱的清晰,连续稳定。必须要保证掌握准确的发音方式,运用哼鸣,吐“丝”使得气息保持均匀。要求我们在日常民族唱法的训练中能够充分灵活的掌握该种气息的使用方法。“线”一定要注意x的发音,这个音是闭口音,讲求咬字清晰,因为是歌曲的开头所以一定要注意饱满与稳定的情绪。稳定时并不需要表情多变化。
“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这一句到达歌曲后半段的高潮部分,感情逐渐上扬,要使得含蓄变为激情、激动的,深沉化作热情。从而以表现革命者憧憬着中国美好未来,坚定着革命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歌剧《江姐》了解和对《绣红旗》的学习,歌剧中无论是在刻画江姐音乐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刻画了江姐“刚毅”的性格还塑造了女性的细腻。歌剧《江姐》写作上的成功使得歌剧中江姐的音乐形象更为丰满和真实可信,通过对《绣红旗》的学习我从中深有体会,作为一名有追求有责任且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要学习体会和谨记这种革命精神并且珍惜现代生活。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牢记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保持纯朴、勤劳、勇敢的心,以江姐精神唤起现代人们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正气的大无畏气概。
参考文献:
[1]赵峰.新视野下的声乐表演及理论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7).
[2]刘长龙.谈声乐教育中云南民歌资源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5(12).
[3]王霄.现代视域下的艺术本体论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