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4)
幸福,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条件的实践中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它既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幸福感。所谓幸福感,是人生观中有关人生幸福的认识,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如何面对不幸等问题所持有的态度和观念。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所谈及的“幸福感”是有区别的,它与各自的生活目标、生活阶级、生活理想等息息相关。幸福感趋向于多元化,具有不稳定、主观性、个体性、可塑性强等特点,是具体生活中个人对其生活现实状态感知能力的体现。
而现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新鲜血液、未来经济的中流砥柱、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接受正确的幸福感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幸福的内涵和真谛,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幸福感的同时,不仅能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思考现实社会,而且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和对人生道路的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快乐和痛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学生理性科学地规划人生道路,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本次调查对抽取的20所高校收集的504份《大学生幸福感现状问卷调查》的数据作以统计分析(其中985院校2所,211院校3所,一本院校4所,二本院校4所,三本院校4所,大专院校3所)。调查对象涉及综合类、理工类、艺术类、文史类、体育类等院校,其中调查问卷在年级及性别分布上较为均衡。
1.问卷收集方法:鉴于网络问卷具有保密性较好、不涉及对方隐私、方便快捷、数据准确真实等特点。本文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采集数据,以网络链接的形式发布问卷。
2.数据分析方法:采用文献法、统计分析法、行为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法[2];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等工具,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图1 当代大学生认为幸福的标志是什么的调查统计
1.能够正确认知幸福[3]。数据显示,94.4%的大学生对幸福有着正确的认知(数据见附录2),能够正确的看待幸福,并且懂得幸福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而获得的。图1是“当代大学生认为幸福的标志是什么?”回答的调查统计结果。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幸福感的主流理解是健康且积极向上的。
表1 当代大学生认为实现幸福途径的调查统计
1.部分学生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过高[4]。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物质的享受,形成错误的幸福感,并且这一现象在大学生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大量统计数据表明:认为物质享受与幸福成正比的高校大学生占12.47%,此外29.52%的大学生认为二者虽不成正比,但也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的情况与幸福感得分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后,发现月生活费与幸福感得分是同向发展的。
2.部分学生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偏低。根据调查统计分析,占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对幸福的感悟能力偏低。这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结合现实分析,这类大学生的消极情绪主要体现为:时常情绪低落、沮丧、自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一蹶不振,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被保护在父母、老师的羽翼之下,其幸福感状况极不稳定,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根据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有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是不幸福的,具体数据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加以分析总结,将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分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图2 当代大学生幸福感概况统计
1.懵懂恋爱,心灵受创。近几年,高校学生因恋爱受挫,出现失志、失德、伤害对方造成爱情悲剧、自杀、精神分裂、破罐破摔等现象屡见不鲜。表1是对问卷中“您目前的情感状况如何?”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占58.74%的恋爱中的大学生幸福感得分在3~5之间,有51.85%的单身同学幸福感得分在6~8之间。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不善于处理恋爱关系,从而对自身的幸福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表2 大学生恋爱状况对幸福感影响的调查统计
2.交友不慎,追悔莫及。慎重交友一直是伴随我们整个成长过程的话题,然而当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只是茫然无措。2015年2月东北某高校女学生小青与网友见面后,女生被囚禁七个月。由此可见,我们在扩大自己交友圈的同时,应时刻保持谨慎,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1.经济条件影响自信度。通过对问卷中“您每个月生活费大概是多少?”的数据统计,发现家境优越与贫困的大学生的行为举止、人际交往、心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家境优越的学生思想负担较低、行为表现大方、与同学相处较为友善;家庭贫困的学生,因为心理承受着较大的生活压力,时常会表现出压抑苦闷、自我封闭、孤单无助、自卑胆怯、产生嫉妒心理,从而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可见经济条件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形成有严重的影响。
表3 对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的调查统计
2.独生子女深受父母溺爱。“90后”的独生子女大多数来自城市,他们的生活条件优越,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自幼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这使他们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进入大学后,部分独生子女存在着以“自我中心”的思想,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容易形成争强好胜的心理。并且在自立能力和环境调节能力方面都明显弱于非独生子女,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幸福感。图3是对“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幸福感得分调查统计。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独生子女的幸福感得分情况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
图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幸福感得分调查统计对比
3.家庭婚变[5]导致性格孤僻。家庭是众多“90后”大学生幸福的源泉,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有力支撑。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对其心智、性格和行为将产生重要影响。家庭生活氛围温馨、和睦,会使得学生对外界环境的自我调试能力、心理健康水平、感知幸福感能力提高。民政部发布的《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显示,从2003年到2014年间,我国家庭离婚率只升不降,2014年的离婚人数约为2003年的3倍。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家庭婚变给孩子幸福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样毁灭性的伤害导致婚变家庭的大学生幸福感明显弱于正常家庭。
1.进入新环境,无法适度转变。由于大学和中学相比对学生的自觉意识要求更高,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生活适应速度较慢,自控能力较低。调查显示,占28.5%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自控能力较差,终日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因而学业逐渐荒废。这使得他们对幸福感理解出现偏差,误以为在大学能够享受惬意的生活便是一直所追求的幸福。同时,学校明令禁止的缺勤、迟到、上课睡觉、玩手机等行为,在大学却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1.2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所有患者入急诊科后的基础临床数据,包括病史、年龄、性别、心电图、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所有病例入院当天急诊抽血查肌钙蛋白Ⅰ,分别运用 HEART评分和MEWS评分进行病情评估。
2.大学生扩招,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2010年10月,广东女大学生小君正为毕业分配的事发愁,被高中同学小玉骗去传销组织,陷入了7天的骗局之中……迈出校园,大学生们年少轻狂,意气风发,却经受不住暴风雨的洗礼,尝遍人情冷暖,才会怀念起学校生活的温馨美好。表3是对“大学生就读于哪类院校及就业信心”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就读不同院校的学生对就业很有信心的人数所占比重较小。经过调查,大多数大四实习生反映,面对陌生的实习环境,不仅要压抑自己的性格,还要面对社会上的众多压力。
表3 各院校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看法对比表
3.专业辅导少,心理教育缺失。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感塑造的黄金时期,幸福教育理应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校里的心理辅导员大多是非专业的,对于辅导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大学生也会碍于自尊心,不去找老师咨询。幸福教育的缺失影响着大学生对幸福感的理解、对日常幸福生活的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意。学校应多聘请几位专业的心理辅导员,通过最正确的途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定期开展心理讲座或座谈会,从而改善大学生的幸福感,为大学生灌输正确的幸福意识。
1.国家政策存在缺口。针对我国从1971年颁布的《计划生育政策》,到2016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开放二胎政策,在这将近半个世纪间,有一条特例是夫妻双方均是农业户口且第一胎是女孩的情况下可以在规定年限内生第二胎。这样助长了偏远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封建风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性别歧视这一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幸福感。
2.男女性别歧视严重。这一现象主要集中于农村,根据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性别成为了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之一。如表4所示,对大学生性别、生源地以及幸福程度三者作以综合比较分析。男生和女生在总体幸福感上的得分差异并不明显,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主导因素便是生源地。在人人平等的社会中,部分家庭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这一思想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影响,农村和城市之间有显著区别。女婴被弃,针扎女婴的案例简直是令人发指。
表4 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源地分布状况
在这样重男轻女的环境下,许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从小便有了心理压力,伴随着不被重视的心理,易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情绪。
3.电子产品影响正常生活。大学生电子设备每日使用时间和主观幸福感成正相关[7]。调查问卷数据表明,有78.23%的大学生认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多于面对面交流。面对这一现状,高校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成为改善大学生沉迷电子设备的必然选择。
1.尽快适应环境。进入新环境,大学生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尽快适应种种转变,而不是自怨自艾,眼高手低。据调查,有一部分学生因没有考到自己理想的院校,内心便产生了落差。正如问卷数据显示:部分学生对学校及餐厅环境不满意,这种心态产生的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幸福感。在上大学这个年龄段,我们同学青春靓丽的外表、年轻乐观的心态、宽容大度的性格等各方面的完美展现,不应因为外界环境的干扰,而破坏了属于自己的美好青春。
2.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处理同学关系是一门学问。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应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友善,多一些冷静与耐心。交往中相处的对象不能仅局限于同性或同龄同学,也可以是异性或老师等。了解到不同人群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使自己开阔眼界。但是,交友须谨慎,扩大自己交友圈的同时应时刻谨记保护自己。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高校不反对大学生恋爱,留给了大学生足够的生活空间,目的是锻炼大学生交际能力,但是大学生也应学会如何在恋爱中保护自己,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大学生恋爱是一种生活体验,考验了大学生处理情感的态度。情场失意时,可以给自己留一段缓冲的时间,但不能过久或自暴自弃。法国大仲马说过:“爱情不是时间、离别和失望所能熄灭的”。在处理恋爱关系时,应当冷静思考,切勿因冲动而做出无法挽回的事。
父母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真诚、勤奋、友善等的性格,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作为父母,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沟通能力,但应注意言辞和语气,切勿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
学校应该与多个单位联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改善大学生的幸福感。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奖、助等形式,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为部分大学生减轻心理负担。此外,由于学校里的心理辅导员大多是非专业的,对于辅导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校应多聘请几位专业的心理辅导员,通过最正确的途径,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改善大学生的幸福感。最后,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心理讲座或座谈会,通过普遍讲解和个例辅导,为大学生灌输正确的幸福观。
1.缩小贫富差距,全面实现小康,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2.自十三五规划以来,计划生育政策也已经得到完善,部分地区存在的男女性别歧视现象得到了改善,相信在招聘过程中男女歧视的案例会有所减少。
3.对于残疾人歧视情况,社会上应重点关注,适当地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并且可以颁布法律条令,必要时禁止就业单位排斥或歧视残疾人,从根本上保证残疾人的经济来源。
当代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人才,代表着我国社会和谐建设力量的基本来源,是未来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研究者而言,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同时对于我国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此次在调查与分析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从而构建全面的幸福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在保证自身幸福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成为全社会正确幸福感的先行者,成为主流价值观的载体和塑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