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功能锻炼基础上的生物反馈治疗对前列腺癌术后严重尿失禁的疗效

2019-11-05 02:21潘红沈俊文
浙江实用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排尿功能生物反馈盆底

潘红,沈俊文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术后6个月的尿失禁发生率为8%~87%[1],术后12个月的尿失禁发生率为5%~44.5%[2],规律性盆底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缓解尿失禁[3-4]。但是,盆底功能锻炼只能改善部分严重尿失禁患者[5]的症状,仍有较多患者需要忍受长期尿失禁的困扰[6]。有学者提出,生物反馈治疗结合盆底功能锻炼能显著改善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的程度,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7]。本研究对比单纯盆底功能锻炼和生物反馈结合盆底功能锻炼对前列腺癌术后严重尿失禁患者的改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1)局限性前列腺癌[8];(2)存在严重尿失禁,即 24小时尿垫测试>200g[8];(3)年龄≤80岁;(4)能顺利配合完成每次随访。排除标准:(1)合并神经类疾病或精神类疾病;(2)无法行盆底功能锻炼;(3)合并 COPD;(4)有腹股沟疝病史;(5)随访期间使用其他方式治疗尿失禁,如口服药物、放疗或手术;(6)术前存在漏尿。根据后期是否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单纯组共纳入33例,联合组共纳入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知情同意。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拔除导尿管后由2名康复医师进行盆底功能锻炼指导和培训,3次/d,出院后于家中自行进行盆底功能锻炼,联合组在此基础上每周3次于本院门诊进行生物反馈治疗。(1)盆底功能锻炼:在不收缩下肢、腹部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耻骨、尾骨周围的肌肉(会阴及肛门括约肌)。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平卧位、站立或坐位,收紧并提起肌肉,维持10秒,休息10秒后重复,重复20-30次为1组,每天3组。(2)生物反馈治疗:采用AM800B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排空大小便后取侧卧位,将消毒后的工作电极置入直肠,置入深度以表面电极恰好位于直肠内为宜。首先对患者盆底肌状态进行评估,10秒内进行3次盆底自主收缩,重复10次,依据反馈信号主动调节收缩部位及力度。电刺激治疗以秒冲电流刺激盆底肌肉收缩,电流强度以自觉盆底肌有跳动而无疼痛感为准。一般刺激维持5分钟,停止10秒并指导患者收缩盆底肌肉,在下一次刺激时开始放松,共治疗30分钟。如此交替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同时要求患者按照肌电图曲线观察收缩、放松的效果并调整动作,加强盆底肌锻炼效果。两组均进行为期12周的盆底肌康复治疗。出院后两组患者每天于家中进行尿垫测试,并于术后1、3、6、12个月常规门诊随访,记录随访当天的24小时尿垫测试结果、前列腺生活质量(QOL)[9],QOL评分为 1-6分,评分高者前列腺生活质量水平较差。对于连续3天24小时尿垫测试为“0”的患者归入恢复自主排尿[8],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内恢复自主排尿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4小时尿垫测试 术后1、3个月时,联合组24小时尿垫测试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24小时尿垫测试比较(±s,g)

表2 两组24小时尿垫测试比较(±s,g)

与单纯组比较*P<0.05

组别 n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 2个月单纯组 3 3 4 8 9±2 9 8 2 4 1±1 9 8 1 2 6±8 8 8 7±5 6联合组 2 6 2 5 8±1 6 8* 1 4 8±7 5* 1 1 2±6 9 7 9±4 8

2.2 自主排尿恢复情况 术后1个月,联合组11例(42.3%)恢复自主排尿,单纯组 5例(15.2%),联合组较单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QOL评分 术后1个月,联合组QOL评分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6、12 个月两组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QOL评分(±s,分)

表3 两组术后QOL评分(±s,分)

与单纯组比较*P<0.05

组别 n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 2个月单纯组 3 3 4.7 2±1.3 3 3.7 1±1.1 5 3.5 2±1.0 4 3.3 0±1.1 4联合组 2 6 3.6 5±1.0 4* 3.2 2±1.2 5 3.0 2±1.1 8 2.8 4±1.1 2

3 讨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为常见并发症,盆底功能锻炼是目前主流的保守治疗方案。盆底功能锻炼通过刻意反复训练,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11-12]。多项RCT研究表明,术后盆底功能锻炼对于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症状的改善有明显帮助。Patel[3]研究了盆底功能锻炼对比空白组对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的影响,认为在术后1-3个月盆底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患者尿控能力。

盆底功能锻炼方法相对抽象,患者缺乏客观参考,存在锻炼不到位的可能。生物反馈治疗方案是对这类不足的有效弥补。通过生物反馈治疗,患者能够直观感受到盆底锻炼的刺激,明确盆底功能锻炼的强度,掌握正确盆底功能锻炼的方式,保证盆底功能锻炼对排尿功能恢复的有效性[13-15]。

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盆底功能锻炼能起到正确指导患者规范锻炼盆底肌肉的效果。在Wei等[1]关于盆底功能锻炼对于前列腺癌术后排尿功能恢复Meta分析和Dubbelman等[16]的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论,即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盆底功能锻炼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且该优势在术后早期(前3个月内)最为明显。

本研究中,联合组术后1个月自主排尿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恢复,且术后1、3个月的尿垫测试较单纯组更好(P<0.05)。同样,联合组术后1个月的前列腺生活质量优于单纯组(P<0.05)。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盆底功能锻炼能促进前列腺癌术后严重尿失禁患者的早期排尿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早期漏尿量,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排尿功能生物反馈盆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探讨
优质护理理念下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排尿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广泛子宫切除对排尿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