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的大学是在故乡读的,没有背井离乡,自然谈不上什么乡愁。
可终日浸泡在浓郁的宋文化里,我却有恍如隔世之感。多少次,穿越寻常巷陌,驻足楼台亭榭,登上斑驳城墙,感受那份温婉的沧桑,恍如时光错乱。赣州小城,仿佛正从文人骚客的浅唱低吟、丝竹笙歌中款步走来,而我,也成了临安城的一介市井小民。
闲暇时,最爱跑到建春门的古浮桥去消磨时光。临江而望,眼前是缓缓流淌的江水,脚下是微微晃动的木船和浮桥板,身后盘踞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宋城墙,沿着城墙往岸边去,向西走一段路,又见郁孤台正安静地屹立于半山处。
于此处流连,享一份清幽寂静,不知不觉一上午的光景就过去了。故乡是被一座浮桥拉长的光阴,小城何其静,这里的生活如同走在浮桥上,上下浮动,吱吱作响,满是晃晃悠悠的诗意。郭沫若来此地时就曾作诗写道:“三江日狂流,八境岁华遒。广厦云间列,长桥水上浮。”
浮桥拉长光阴,古城墙却将时光凝固。徜徉其上,抚摸斑驳青砖,叩问迤逦朱楼,一丝丝温润安详的古意,由指尖流遍全身。眼前仿佛浮现:英勇的将士正与攻上城墙的敌人奋力厮杀,极目望去,残阳如血,余晖照在寒光闪闪的兵刃上,刺得人不敢直视。
这座一千多年前建成的古城墙,至今仍保留着它应有的庄严、肃穆,游人嬉戏其上,也怀着适当的敬畏,墙垛、堞楼、警铺、马面、城门,都严阵以待,仿佛在迎接下一波敌人的进攻,一股浸透人心的苍茫直扑面颊。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曾在此怀古言志,如今的郁孤台默默耸立,任时光雕琢。透过历史云烟,故乡的宋代历史文化遗存仍灿若星河:“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享誉古今的排水系统“福寿沟”、江南名楼郁孤台、八境台、游龙般的古浮桥……它们一个个从历史烟雨中款步走来,相对无言,却唤醒过多少士人游子的郁郁乡愁。
二
赣州是南宋三十六座名城之一,而说到南宋,就不得不提这里繁盛的客家文化了。
赣方言正是起源于南宋的客家话。作为一名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古汉语时,许多古汉字生僻艰涩,难解其意,可当老师用我熟悉的客家话将它念出来时,我才知道家乡的方言原来与宋人的官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深深感受到客家话在古文化中留下的烙印,那么璀璨、温暖,满怀故乡的味道,仿佛宋代才子佳人的话音在耳边回响,萦绕不散。客家游子无论身处何方,离家多远,只要听到这熟悉的客家话,内心便会安顿下来。
宋人不仅留下他们的语言,也留下了他们的一日三餐、生活习俗,我们踏着这些民俗风情一路走来,不觉间成了宋的子民。
苏东坡不仅在文学上造诣极高,对美食也是研究细致,是位顶级美食家。现在以“东坡”命名的名菜还有很多,如: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饼、东坡羹、东坡酥、炒东坡、东坡肉……不可胜数,这些食物在故乡已经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其中“炒东坡”已成为赣菜当中的名吃。每当远离家乡,必要到馆子点一盘“炒东坡”,坐下来细细品味,色泽素雅、味道酸美、入口滑嫩、耐人咀嚼,犹读宋词,仿佛正坐在客家围屋内与东坡把酒言欢,一时竟忘了思乡之愁。
故乡这座小城,吃着宋朝的菜,说着宋人的话,逢年过节的习俗也残留着宋朝的余韵。元宵吃汤圆、初春踏青放风筝、除夕送礼馈岁,这些童年时在故乡每年都会经历的欢乐,无一不承袭自宋朝。小时候的我却并不知道,“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曾经也是宋朝稚童的野趣。
三
故乡被称为“虔城”,生活在小城的这些年,恍如做了一个虔诚的梦,我并非信徒,却早已做了宋城最虔诚的拥趸。
我恋着故乡,并非仅仅因为我的家在这里,也不是我对江南烟雨楼台有太多的眷恋,真正让我频频回首、难以割舍的是小城被拉长的慢时光。
对,故乡是缓慢的,它从宋朝踱过来,用了一千年。埃及有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可我分明看见,在故乡,时间被暮色夕阳驮着,丢进了郁孤台下的江水中,缓缓流淌。
故乡的子民淳朴真诚,随圆就方。他们活在宋人的诗句中并不自知,却仍把日子过出一种浅淡的诗意。他们不懂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恬静与喜悦,只知日复一日地在田间劳作,把熟透的稻子收割掉,把枯死的稗草作肥还田,把谷仓空余的角落努力填满;他们不知道“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里含着怎样浓郁的乡愁,却时常摇着桨橹在故乡的江河湖泊中捕鱼打虾,为终日粗茶淡饭的晚餐添一道鲜味,打点生活琐碎;他们不明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微妙意境,只是曾在微雨飘飞的春日,披着蓑衣,戴着草帽,头顶一树繁花,独自在树下锄土插秧,至暮色沉沉,荷锄而归。
村民的生活虽不富裕,可他们的生活理念,却奇妙地与宋人不谋而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当年要是来到此地,必会发出同样深情的慨叹。故乡的暮鼓晨钟响了一年又一年,宋朝的浅慢时光让他们近乎慵懒地偏安此隅,似武陵人一般,黄发垂髫,怡然自得,在经济大潮席卷世界的时候,固守一片与世无争的桃花源。
当我再一次登上郁孤台,凝望山下不紧不慢流淌的赣江水,流水琤王从,江面上升起朵朵雾岚,脚下的青石板越发稳笃。我看见,苏子迈着轻盈的步子从浮桥上走过,嘴里吟唱的是那首《过虔州登郁孤台》:“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