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色主题的美术作品是我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艺术家美术创作的重点和主要选题来源,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围绕红色题材美术创作,以当前时代为立足点来进行讨论,首先对红色题材美术创作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之后提出了此题材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要点和难点,同时就红色主题美术创作的当代价值和艺术创新进行探讨,以期能够给相关的艺术创作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红色题材;美术创作;当代性思考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YB109)阶段性成果。
以红色题材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是以历史性角度为切入对我党光辉历程予以的具有深度和艺术性的审视与重温,是广大美术创作者对红色革命精神的崇敬、对历史的缅怀的直接体现。基于此,本文主要以红色题材美术创作的当代性为中心议题进行了思考。
一、红色题材美术创作的综述
红色题材的美术作品除了囊括了革命战争时期的美术作品外,抗战后的相关题材的美术作品也涵盖在内。其中,革命战争时期的美术作品其表现方式主要以宣传画和绘画艺术作品为主,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各类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宣传画都侧重于版画作品,这与其制作方便、成本低廉等有着直接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在当时抗战宣传方面和鼓舞士气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抗战后的红色题材美术作品主要有唐一禾着重反映青年学生投身抗战的作品《七七的号角》等。
抗战胜利后,依然存在了形式多样化的反映红色主题的美术作品,《鸡毛信》和《铁道游击队》等都是此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的出现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和风土人情,也是笔者自身宝贵童年记忆的具象化的传达。此外,以雕塑、绘画等为载体来传达红色文化主题的作品也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如油画《平型关大捷》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与红色主题相对应的抗战纪念馆、博物馆也得以建立,一些与红色主题有关的雕塑创作也层出不穷。这些作品的出现,不仅提升了抗战历史和抗战情境展示形式的丰富性,而且场馆内一些反映抗战情境的半景画等作品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对上述作品予以对比分析可以得知,以中国画形式来展现红色题材的创作作品相对较少,将其与油画作品予以对比可知,中国画数量屈指可数,创作中国画的美术学者数量也并不多。同时,基于抗战题材背景来进行题材选取的过程存在表面化和单一化特征,许多美术作品创作基本总是围绕特定或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战役或历史片段开展,无论是在抗战总体进程方面、趋势方面还是人物气质方面都略显不足。
二、红色题材的美术创作的当代价值
第一,红色题材创作从表象来看,是借助视觉语言这一载体,以观者为对象,实现历史原境和历史形象展现的过程,然而,其仍然存在着较为深远的意义与价值,不仅是对民族历史记忆铭刻的体现,也是对其的延续与唤醒。可以说,深刻的历史记忆是民族的希望与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一个对过去不能深刻记忆的民族,其未来也是渺茫的。红色题材美术创作的存在,时时刻刻警醒着我们。
第二,立足现代人思维角度对过去的、逝去的历史予以重新的审视是红色题材创作的又一价值所在。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其时代旋律有所差异,基于差异化的历史背景,其所立足的历史视角也会不同。以真实历史原境为主体予以的客观化理解和契合时代发展背景与要求对艺术创作进行的视觉化表达等,是开展红色题材艺术创作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和要坚守的底线。
三、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难重点分析
(一)民族精神的塑造和革命精神的体现和当代传承是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难点
纵观我国革命年代整个历程,可以看出此过程不仅艰苦,富有浓重的历史意味,而且社会背景复杂,涉及范围宽泛,以此为对象来选取较为典型的情节和场景予以加工,是美术创作者开展创作過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是保证创作作品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所在。对艺术创作本质予以深入挖掘,并以此为着眼点来看,红色题材的美术作品并不仅仅是对以往革命历史、特定场景以及人物的简单展现,而是以此为基础侧重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新时代背景下革命精神的体现与传承。
那么,究竟在当代美术创作中重塑何种民族精神?如何传承、展现革命精神内涵的呢?我们处于时代快速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可以依靠观看或阅读抗战史和有关我国社会发展的资料等方式来理解革命斗争年代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而反观革命斗争年代的人们可以得知,其对未来发展是一无所知的,依靠保家卫国的本能和被奴役的仇恨等来坚持斗争。因此,在开展美术创作想要着重反映抗战场景和人物时,其艰苦卓绝的斗争、对敌人的憎恨以及不屈不挠的意志等都需要着重表现出来。
以任梦璋所创作的红色题材作品《平型关大捷》为例,其向我们展示了敌人被八路军逼入狭窄山谷,我军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的情形。其中,在构图上主要是以负伤的战士作为画面中心,将战士眼中的仇恨目光和坚强不屈的神态和气魄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开展红色题材美术创作过程中,挑选具有典型特征的革命事件,并在人物塑造过程中着重体现其不屈不挠的意志是以红色为主题进行美术创作中的重难点,不仅可以使历史与当代实现良好的衔接,而且可以使得我国伟大的抗战精神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突出人的因素是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要点
围绕红色主题开展的美术创作不是基于特定历史事件或故事来对其予以的简单图解,虽然其起源于历史,但是它又在此基础上予以了拓宽与补充。我国地域辽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且人口众多,依托革命斗争,我国人民逐渐向团结迈进,中国人民参与革命斗争的过程可以视为我国崛起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在对红色题材的美术作品进行创作时其要点就在于要注重人的表现,从而使我国民众在革命斗争这一依托上的交集得到最大化展现与突出。
红色题材的美术创作并不是以特定事实为对象对其进行的诉说和说教,而是以固有历史为依据对其开展的再创造,是历史事件实现艺术化表达的一种突出形式。虽然已然发生的历史事件无法改变,但是在对其予以创作和艺术展现时,可以对其有所概括,也可以有所突出。处于革命时期的中国人民,虽然设备条件等方面与敌人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正是其发挥了人自身的因素,充分发挥了自身能力,所以才使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坚持下来,这一点在当代相关主题美术创作过程中也逐步得到了展现。例如王迎春和杨力舟的《太行铁壁》这一作品,其并不是对历史事件的讲述,而是历史人物、普通将士、民兵以及太行山的融合展现,既提升了人的因素在这一作品中的呈现力度,又对“太行铁壁”这一寓意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与体现。
四、红色主题美术创作的当代审美与艺术创新
(一)当代审美的转换
在以往进行红色题材美术创作时,主要侧重于“红、光、亮”和“高、大、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今时代的艺术家们虽然在创作过程中仍然注重于历史政治叙事,但是其意识形态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并对其予以了淡化,侧重于红色事件真实性还原。宏大叙事的方法能够使大型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清晰地表现出来,这一优点毋庸置疑,但是经过历史的沉淀与时代的发展,作品题材大小并不是打动人的唯一衡量标准,只要在作品中融入了真情实感,都会给人带来共鸣和感动。例如汪建伟的《亲爱的妈妈》采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画面中以士兵战争间隙给妈妈写信的场景来侧面衬托保卫祖国妈妈的爱国情感。由此可以看出,当代红色主题的美术创作,突破了传统崇高主题的弘扬等,而是对历史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与思考,将人文关怀和生命体验在其中进行了渗透,同时也结合了创作者的个人审美,从而以小见大,以新的艺术视角、语言等向我们描绘了新的社会主义文化图像。
(二)艺术表达的转换
当代背景下红色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不再延续使用以往的写实手法来实现革命者形象的展现,而是将崭新的象征符号融入到了其中,象征和隐喻的艺术手法成为当前创作者构思和创作主要遵循的理念。新时期背景下的红色美术作品依托象征性的表达方法,打破了以往纪实性描绘的特点,其作为红色的一种有力象征,不仅在国旗、国徽和五角星等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上有所体现,而且象征性的革命事件和历史时刻等也是其体现的主要依托。以回溯历史过程为载体,当代艺术家借助象征的手法实现了人、物与环境间的联系的建立,红色主题也因此得以烘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出现了一批红色主题的经典作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当代人们审美的多元化和对艺术价值的个性追求,红色主题的美术创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红色革命精神已经内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其内在组成部分,在任何时候它都不断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作为当代的艺术家,我们有责任唤醒红色主题美术创作的当代价值,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红色主题美术创作的时代意义,不断挖掘开拓该绘画领域新的创作空间和全新价值,继而创作出既能体现和传承红色精神的文化内涵,又符合当代人审美要求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艺术精品。
参考文献:
[1]黄宗贤.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与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的建构[J].美术,2018(8).
[2]李冠燕.图像和革命史: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探索[J].艺术探索,2018(4).
[3]李冠燕.功能诉求与创作模式:新中国30年革命历史题材美术的基本特征[J].中国书画,2018(6).
作者簡介:
牛耕田,陇东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文化与当代油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