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时刻。从9月29日上午到10月1日上午,在国庆的各项重要活动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共发表了三次重要讲话。本刊转发青年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钟君的解读。
问:对于习近平总书记这三次讲话的总体基调,您有怎样的感受?
钟君: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总书记最近发表了三次非常重要的讲话。这三次重要讲话的总基调,一是高扬了爱国主义的豪情,二是唱响了新时代全国人民奋进的凯歌。我觉得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描述总体基调。
第一是客观,对于新中国发展的70年历史,有一个客观的回顾。不论是我们取得的经验、创造的奇迹,还是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在总书记的讲话当中,都给予了全面、客观的描述和评价。
第二是自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建设、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中国奇迹,在全世界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所以,总书记的讲话当中无处不流露着自信与自豪。
第三是奋进,特别在总书记的每一次重要讲话都落脚到新时代,鼓励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奋斗,唱响了新时代全国人民奋进的凯歌。
问: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一次讲话,是在9月29日向国家勋章以及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时。他指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对于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如何理解?
钟君:这个问题很大,在我看来,不论是中华民族精神,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体现了一个关键词——爱国主义。提起中华民族精神,我们知道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在第三层次中位居第一位。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机,总书记提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
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有了新的内涵,它是一直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向前的一种精神气质,也是中华民族骨子里流淌的最深沉、最深厚的一种精神品质。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讲过,爱国和爱家是统一的,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所以,我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既不能泛化,也不能狭隘化。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们说过不能泛化地理解它,那么爱国就是爱家、爱党、爱社会主义。另外,我们不能狭隘地把爱国主义理解为民粹主义,这是不对的。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样的大日子里,爱国主义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中,也融入人们的骨子里。总书记提到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是在特殊的场合强调爱国主义。
问:除了刚才您提到的爱国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颂扬了英雄主义,请您从历史的角度谈谈英雄主义,就是中国人民的英雄主义情结以及英雄主义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钟君:从历史角度讲,我国涌现出了很多英雄,比如岳飞、文天祥。特别是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奋斗。所以,中国历史上是不缺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有英雄情结。
但是,什么是英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理解。过去我们提到英雄,很多是在旧社会的背景下来讲,是比较狭隘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真正的英雄就是人民。总书记反复讲以人民为中心,反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真正的英雄。
在今天的中国,英雄主义有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定义。这一次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在国庆游行过程中,外卖小哥、广场舞大妈都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共同唱响赞歌,这就是人民英雄观,也就是说人民才是新中国70年来最重要的英雄。
问: 今天倡导英雄主义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钟君:我们倡导英雄主义的意义非常重大,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人民接续奋斗,特别是在新时代高扬奋斗的凯歌,用奋斗去创造美好生活和新时代的新辉煌。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扬英雄主义,发挥英雄模范作用,特别是平凡岗位上的英雄模范作用,就显得特别必要和迫切。
问: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二次讲话是在9月30日的国庆招待会上,他强调中国人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第三次讲话中,又说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等等。对讲话中所流露出的高度自信,应该如何看待?
钟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的中国奇迹。讲话中体现的自信首先基于我们取得的成就,来自于具体实践,更具体地说,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總书记反复讲,当今世界要说自信,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总书记还说过:“今天之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以前之中国相比,同鸦片战争以后之中国相比,有天壤之别啊!”同欧美一些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相比,同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陷阱相比,同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相比,我国发展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这就是我们自信的来源。
我们的自信来自于选对了一条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自信来自于一个科学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的自信来自于一个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重要的是还来自于文化自信,这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融合了先进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一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上内容形成了“四个自信”,这就是我们的自信最好的表达。
特别是国庆一系列的活动,体现了我们泱泱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盛世的气象,这也是自信最好的表达。
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了党中央对港澳台的方针,并且呼唤团结,他说“团结就是力量”,其中释放了哪些信息?
钟君: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不管是香港、澳门,还是台湾,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血浓于水,大家都是同胞,我们在骨子里是一体的,所以要摒弃一些外来干扰,精诚团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拧成一股绳。这对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意义非常重大。
问:我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这个历史是不能改变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又一次强调了“五个坚持”,对此您怎么理解?
钟君:这“五个坚持”,分别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到新中国建设,再到新中国改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才取得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第二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人民创造了历史,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特别是在新时代,这一点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第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會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得来的,是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得来的,也是从新中国70年的发展得来的,更是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中得来的。实践证明,这条路走得好、走得对,也必须始终坚持。
第四是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国策,在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已经取得了成功。我们也希望坚持“一国两制”国策,能够更好地解决台湾问题,让祖国实现完全统一。
最后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际上是强调新中国的发展走得是一条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华民族骨子里面流淌的是和平的血液,充满了和平的基因。中国现在是一只醒来的狮子,但它是一头和平、文明、可亲的狮子。中华民族向来崇尚和平,过去不会侵略、欺负别的国家,未来也不会侵略、欺负别的国家,更不可能争霸。这是我们走的一条重要的道路。特别是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要把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总书记讲的这“五个坚持”,实际上是对新中国70年治国理政经验的重要总结。
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我们要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这里强调的“完全统一”,您对此怎么理解?
钟君:讲话中的“完全统一”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于祖国统一的热烈期盼,现在在香港问题上出现了一些外部势力的干扰,特别是一些外部势力影响香港的安定团结,香港的一些年轻人受到了蛊惑,在“一国两制”的实践上出现了一些波折。但是“一国两制”的大势、“一国两制”的国策,是必须要坚持的。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一国两制”的国策,能够更好地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王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