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利,李艳秋,吕兰
(1.桦甸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吉林 吉林 132400;2.桦甸市常山林场,吉林 吉林 132400;3.桦甸市大勃吉林场,吉林 吉林 132400)
栗山天牛〔Massicusraddei(Blessing)〕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森林害虫[1-2],主要危害柞树,三年一代,以幼虫在树干内部钻蛀为害,被害木常被蛀得千疮百孔,不但影响树木生长和材质下降,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由于栗山天牛是以幼虫在树干内部钻蛀为害,采用常规的防治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利用自然天敌昆虫和致病微生物防治栗山天牛,将是今后控制栗山天牛发生和危害的主要途径。为了了解和掌握栗山天牛幼虫期自然天敌昆虫和致病微生物的控制能力,为人工利用自然天敌防治栗山天牛提供科学依据[3]。笔者从2015年开始,对栗山天牛2~6龄幼虫自然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现将调查情况和分析结果简要汇总如下。
调查林分位于桦甸市苏密沟林场西南岔,林分内柞树比例在7成以上,林龄45~50年生,2015年调查时柞树虫害木平均株率15%左右,主要集中在岗脊,属栗山天牛中度发生林分。
调查时间从2015年开始到2017年为止,共计调查3次。第一次调查在2015年7月上旬进行,调查2~3龄栗山天牛幼虫自然死亡情况;第二次调查在2016年7月上旬进行,调查4~5龄栗山天牛幼虫自然死亡情况;第三次调查在2017年6月上旬进行,调查栗山天牛6龄(老熟)幼虫自然死亡情况。
调查采用虫害木样株、样段解剖调查法,每块林分选择3株虫害木作为调查样株,将样株伐倒后,在受害干部及其延伸处截取7段40 cm长的木段,用斧子将木段劈开成木片,然后在劈开的木片上仔细观察,查找蛀孔和蛀道内的栗山天牛幼虫,并记录发现的虫体情况,包括活虫数、死虫数、死亡特点和死亡虫体及其周围寄生物的寄生特征等。
根据调查统计,栗山天牛2~3龄幼虫自然死亡率为48.4%,4~5龄幼虫自然死亡率为43.8%,6龄幼虫自然死亡率为41.7%。各次调查发现的栗山天牛幼虫总数、活虫数、死虫数及死亡率见表1。
表1 栗山天牛2~6龄幼虫自然死亡情况调查统计结果
根据观察栗山天牛幼虫的死亡特征分析,引起栗山天牛幼虫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天敌昆虫寄生,二是致病微生物染病所致。调查时发现,有的栗山天牛幼虫被蚂蚁等肢解啮食,尸体残破不全;有的幼虫尸体上和尸体周围有被肿腿蜂、绒茧蜂、花绒寄甲等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现象和寄生痕迹;有的幼虫尸体僵硬,体表有白色菌丝体,应是感染真菌而死亡的特征;有的幼虫尸体软化腐烂且有明显的臭味,应是感染细菌死亡的特征;有的幼虫尸体虽然腐烂但无明显的臭味,多是感染病毒而死亡的特征。
按照以上现象和死亡特征统计,因天敌昆虫造成栗山天牛幼虫死亡的占死亡总数的62.1%,其中被寄生性天敌寄生死亡的占42.1%,被捕食性天敌捕食死亡的占20.0%;因致病微生物造成栗山天牛死亡的占总数的37.9%,其中感染真菌病害死亡的为15.9%,感染细菌死亡的为12.3%,感染病毒死亡的为9.7%。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栗山天牛幼虫死亡原因调查统计结果
以上调查的栗山天牛幼虫自然死亡情况只是一个初步的调查结果,实际上整个幼虫期的自然死亡率要大于调查数据,一方面由于初孵一龄幼虫个体太小,不便于调查,其自然死亡数量未统计进去。另一方面,由于栗山天牛三年一代,幼虫期也跨越3年。一个调查期需3年才能完成,再一方面幼虫在树干内部生活,每次调查都必须将树木伐倒劈开,才能看到虫体,幼虫被捕食,被寄生、被感染病害的过程观察不到,由于受以上自然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调查结果不一定十分全面和准确,特别是引起栗山天牛幼虫自然死亡的天敌昆虫和致病微生物的具体种类及其对栗山天牛的实际控制效果和人工利用技术等方面都有待于我们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