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群
(宽甸县林草局,辽宁 丹东 118200)
唇形科植物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学和生态学意义的植物类群,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科学地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唇形科植物是世界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大科,全世界约有220属3 5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亚洲西南部和地中海地区,是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1]。我国已知有唇形科植物96属800余种,科的大小位居全国第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唇形科植物大多数为陆生,其中多草本或灌木,少数为藤本或小乔木,生境广泛,从热带雨林到荒漠都有分布,还有不少种类适应于高山或石滩环境,也有一些种类生长在像沼泽地这样的潮湿地区。
唇形科植物是著名的香料植物和药用植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香料、化工、化妆品和烟草等行业,有些种类还是重要的观赏植物。芳香油植物类主要有藿香、薄荷、薰衣草、迷迭香等,运用于医药的药用植物类主要有地蚕、益母草、丹参、香薷、黄芩等,油料植物类主要有白苏、香薷等,食用类植物主要有地笋、风轮菜等,观赏类植物主要有藿香、一串红、彩叶苏等[2-8]。
此次通过调查虹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地唇形科植物的种类、分布及重要用途等内容,研究了该区域内唇形科植物的具体情况,为葫芦岛虹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现有唇形科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虹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葫芦岛市连山区, 地理坐标119°12′47″—121°02′ E,39°59'—41°12′ N。主要包括大虹螺山和小虹螺山,东西长约16 km,南北宽约12 km。大虹螺山面积约25 km2,主峰海拔900.8 m;小虹螺山海拔700多m,两山山势较险峻。
虹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清冷凉爽,冬季漫长寒冷,夏季雨热同季,炎热多雨。其年均气温9.7 ℃,年均降水量618 mm,受大气环流的影响,降雨集中在7—8月。
野外调查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要采集完整且健康的标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在采集的过程中,尽量保证植株的完整性,不受损坏,不然会阻碍后期进一步的鉴定;采集后要放入标本夹或采集箱中,注意在植株不易脱落的部位系上带有编号的号签,编号与记录本上的编号要一致。
采集完整健康的植株并制作好标本,借阅和查找与唇形科植物相关的中文及外文图鉴、文献资料等[9]。
仔细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并做详细记录,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的形状、颜色、是否有毛、有无气味及其他显著特征。利用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工具等观察花果等的细微特征,比如雌雄蕊、花托、子房等的特征,通过鉴定并对其分属分种。
根据已有的鉴定结果,统计虹螺山地区现有唇形科植物的属种数量以及属种分布情况,并制作唇形科名录分布表格。据已有的野外调查记录和形态特征鉴定记录,对各个种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包括种名及拉丁名、别名、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主要价值。统计各个种的重要用途并制表进行适当分析。
此次野外调查共采集了45份唇形科植物标本,野外调查和室内标本鉴定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分布有唇形科植物12属20种1变种,分别占全国唇形科植物总属数的12.50%,总种数的2.50%。其中,单种属有7个,分别是藿香属、水棘针属、风轮菜属、龙头草属、薄荷属、糙苏属和水苏属;2~4个种的属有5个,分别是香薷属、黄芩属、益母草属、香荼菜属和鼠尾草属。优势属明显,单种属所占比例最大,为总属数的58.33%。具体种类见表1。
表1 虹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唇形科植物名录
按照植物资源利用方式,可将该保护区唇形科植物大致分为6类:香料植物类有5种;药用植物类有21种;食用植物类有8种;蜜源植物类有7种;观赏植物类有7种;油科植物类有6种。虹螺山地区唇形科植物用途多样,经济价值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详见表2。
表2 虹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唇形科植物的重要用途
本次调查研究在葫芦岛虹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调查鉴定唇形科植物21种(含1变种),分属于12个属,分别占全国唇形科植物总属数的12.50%,总种数的2.50%;该区唇形植物用途多样,可分6类,分别为香料植物类(5种)、药用植物类(21种)、食用植物类(8种)、蜜源植物类(7种)、观赏植物类(7种)和油脂植物类(6种)。
进一步加强野外调查,摸清现有唇形科植物每种的分布状况、储量等,建立虹螺山地区唇形科植物数据库,为保护和利用虹螺山唇形科植物提供数据来源打下基础。加强保护措施,禁止乱采滥用,最大限度地保护该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加强唇形科植物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对该区域内的唇形科植物进行适度、科学合理地综合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