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朝飞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珠宝玉石学院,昆明 652501)
乡村介于城市和自然之间,乡村景观是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过渡区[1],它定位于乡村范围内,是城市景观以外的,具有人类聚居及其相关行为的景观空间,由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2],具有生态、生产、游憩和美学功能[3],是当地乡村经济、社会、自然和人文的综合体现。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境内,全州9县1市,共103个乡镇、1 099个乡村,乡村人口占据总人口的71%,具有彝族、傈僳族、苗族、傣族、回族、白族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化,且乡村语言、文字、建筑、服饰、歌舞、节庆、饮食、婚丧等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具有极其丰富的聚落、自然生态及人文乡村景观。楚雄州是集“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的贫困地区,全州有8个县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6年楚雄州的贫困发生率为9.23%,2017年,楚雄将确保脱贫7.8万人,2个县摘帽,103个村出列。2016年,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发《关于加快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楚雄乡村景观优势,依靠乡村人文、自然、聚落景观发展乡村旅游,计划到2020年,使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突破1 550万人次,累计带动2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景观为基础开发的,其景观质量决定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及以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进程,因此,文章研究楚雄州乡村景观的分布特征,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改进,对充分利用楚雄丰富的乡村景观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对乡村景观进行评价关乎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景以及对景观的规划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目前国内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乡村景观的景观特征[5]、绿地景观美学质量[6]、乡村景观视域格局[7]、乡村景观生态评价[8]等方面。国内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系统起步较晚,张茜[5]提出景观质量评价的一般方法可分为3 个步骤:一是确定目标和原则;二是选择指标并确定指标的衡量方法;三是进行景观质量评价。梁振然等[9]从生态效益和美学效益两方面选取指标,对桂林市乡村景观进行评价。李宇奇等[10]在考虑了景观的美学价值、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又将景观的社会价值作为评价乡村景观的一方面,选取民居乡土特色、水体质量、维护碳氧平衡功能、巴蜀文化等17个评价指标对川西林盘乡村景观质量进行评价。采用该相同评价标准的还有蔡洁等对文登市乡村景观的评价[4]。朱依蕊等[11]采用公众偏好法对广东省乡村景观进行视觉质量的评价。但基于旅游扶贫角度构建乡村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尚无,该文则首次构建了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质量评价体系,并对楚雄州乡村景观进行评价,对于丰富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楚雄州依靠乡村旅游顺利脱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地理中心,东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连普洱市和玉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市相望,地跨北纬24°13′~26°30′、东经100°43′~102°32′之间,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是滇西南地区互联互通和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大通道,是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楚雄州境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是东方人类故乡及世界恐龙之乡。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5.86%,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物种丰富多样,霜期短、日照长,是宜居、宜业、宜游的首选地。楚雄州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0%以上,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姿的地文、水文、生物气候等自然景观和特点,是发展楚雄旅游文化业的重要支撑。目前全州拥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13个,以及1个国家公园、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9个自然保护区。各种民族服饰多达400余种,
表1 参与评分人员统计特征
传统的民族节日和集会达50多个,融汇了彝族、傈僳族、苗族、傣族、回族和白族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彝族语言、文字、建筑、服饰、歌舞、节庆、饮食等文化各具特色。
该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楚雄州基于
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质量做出评价。采用打分法选取了30名游客以及15位专家对五大类型乡村景观的每个指标进行打分,分值范围为1~10分,30名游客以及15位专家信息见表1。通过加权法计算各类型基于扶贫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数,对其进行评价。采用ArcGIS10.1对地图矢量化,得到的楚雄州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分布图见图1。
图1 楚雄州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分布
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法对楚雄州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空间分布类型进行计算;采用地理集中指数法研究其分布集中度;以及不平衡指数法研究其分布均衡度。最邻近点指数用P表示,P<1,为凝聚分布;P=1,为随机型;P>1,为均匀分布。地理集中指数是研究点状分布集中度的重要指标,用X来表示。取值介于0~100之间,越接近100,说明楚雄州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分布越集中。不平衡指数主要用来表示研究对象在不同区域内的分布均衡程度,用Q表示。其取值介于0和1之间,若Q=0,则研究对象在不同区域内平均分布;若Q=1,则研究对象都集中分布在一个区域内。三者计算公式为:
(1)
(2)
(3)
式(1)、(2)、(3)中,r1为实际最邻近距离;rE为临近最邻近距离;d为点密度。Yi为第i个区(县)的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的总数;N为楚雄州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的总数。Zi为各县(区)乡村景观数量在楚雄州乡村景观总数中所占比重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n为区(县)个数。
2.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该文在参照前人[9-10]构建的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上,将景观的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作为准则层之一;基于旅游扶贫角度,将景观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选入到评价体系的准则层中;结合楚雄州特色的民族文化,将景观的文化价值有选入评价体系的准则层中,秉持着全面系统性、有代表性的原则,构建了楚雄州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质量评价体系,见表2。
表2 楚雄州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质量指标评价体系
2.2.2 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A。根据1~9标度法,通过专家两两比较打分,将各因素的重要性数量化,重要程度按相同、稍重要、重要、很重要、绝对重要分别打分1分、3分、5分、7分、9分;取2、4、6、8分来表示重要层次间的过渡情况。
2.2.3 计算权重
该文使用方根法计算指标权重。步骤为:
(4)
其中,M为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5)
(6)
Wi为指标权重值。
2.2.4 进行一致性检验
在不能完全保证构造的矩阵没有误差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每个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若其大于该矩阵阶数n时,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需计算CR,若CR<0.10,则该矩阵具有一致性。公式为:
图2 楚雄州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在各县(市)数量分布结构
(7)
(8)
2.2.5 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楚雄州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用H表示。计算公式为:
(9)
式(9)中,Fi为指标打分值。
用ArcGIS10.1软件依据公式(1)进行计算,得出r1=0.25;rE=0.18;d=1.39>1,因此,基于旅游扶贫的楚雄州乡村景观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均匀型。楚雄州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在各县(市)的数量分布结构见图2,根据图2及式(2)计算可得乡村景观分布集中度X=10.81。假设乡村景观均匀分布在10个县,由此计算出的X′,=31.64,X 根据选取的指标,该文共构建了6个矩阵,每个矩阵根据指标代表字母进行命名,如指标层对准则层的矩阵命名为XiYj(i=1,2,3,4,5;j=1,2,….,19)。通过公式(7)和(8)计算可得λmax、CI和CR值见表3,发现CR值均小于0.1,表明构造的6个矩阵均有效,由公式(4)、(5)、(6)计算准则层指标权重及指标层各指标绝对权重。各指标权重及五大类型乡村景观的各指标打分值见表4。 表3 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4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及各类型打分值 根据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值(表4),景观经济价值X1是评价基于扶贫的楚雄州乡村景观质量的最重要指标,这与政府建设并大力发展乡村景观的目的相吻合,乡村景观带给当地人民的经济价值才是评价其质量高低的最重要标准。在景观经济价值中,乡村景观带动脱贫人数Y3在19个指标中权重值最高,排在第一位,当地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Y1、投资收入比Y2权重值分别排在第3、4位,经济价值中的3个指标均是评价基于扶贫的楚雄州乡村景观质量的重要指标。 景观文化价值X4是评价基于扶贫的楚雄州乡村景观质量的第二重要指标,这与楚雄当地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关。楚雄是少数民族富集地,含多种少数民族语言、节日、习俗等文化,且古寨、古村特色明显,是开展乡村旅游对游客最大的吸引力。景观文化价值中的3个指标权重值均较大,景观历史文化保留度Y13、当地独特仪式及活动丰富度Y14均排在第2位;当地人文素养Y15排名第5。 景观美学价值X3是评价基于扶贫的楚雄州乡村景观质量的第三位指标,其中权重值最大的指标是景观民俗特色保留度Y8,排名第7位,可见楚雄州乡村景观的民俗特色对开展乡村旅游扶贫的重要性;其次是景观搭配协调度Y10,排在第10位。景观社会价值X2是评价基于扶贫的楚雄州乡村景观质量的第四位指标,其景观内部交通通达性Y4、当地卫生水平Y7、景观内部设施完善度Y6的权重值分别排在第6、8、9位。而景观生态价值X5是准则层中权重值最小的指标,其指标层指标权重值排名均不在前10位以内。 表5 各类型基于扶贫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数 图3 楚雄州基于旅游扶贫的各类型乡村景观数量占比 根据各指标的绝对权重及打分值,经过加权计算得到各类型基于扶贫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数(表5)。可以看出,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民俗文化型>景区带动型>生态环境型>城镇依托型>产业融合型,因此,楚雄州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民俗文化型的质量最优,其次是景区带动型、生态环境型和城镇依托型,质量最差的是产业融合型。民俗文化型乡村景观质量最好,这与楚雄州的特点密不可分。楚雄州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东方人类在这里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是东方人类故乡;此外楚雄州是少数民族富集地,含多种少数民族语言、节日、习俗等文化。楚雄州民族文化是多年历史的沉淀,是当地宝贵的资源,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注定了其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相比于其他类型景观质量要高(图3)。景区带动型景观是乡村景观中的龙头,起着带动作用,也是政府部门积极投资建设的乡村景观,其作为乡村旅游扶贫主力,综合评价指数仅居于第二位,说明政府在景区带动型景观中的投资、引导、建设尚未取得成效,其质量和自身重要性尚不匹配,注重质量的提升是关键。产业融合型乡村景观质量最差,这主要因为该景观类型是近几年新兴的乡村旅游模式,尚处于初级开发及探索阶段。 该文结合GIS及AHP方法,对楚雄州乡村景观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及质量评价,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旅游扶贫的楚雄州乡村景观分布较均衡,接近于平均分布。(2)楚雄州乡村景观分为五大类型:景区带动型、民俗文化型、生态环境型、城镇依托型和产业融合型,其中民俗文化型景观质量最优,其次是景区带动型、生态环境型和城镇依托型,产业融合型景观质量最差。楚雄州应发挥地域特色,大力发挥民俗文化型乡村景观在旅游扶贫中的带动作用,鉴于景区带动型乡村景观是地区乡村旅游名片,政府应持续加大对其建设力度,提升景观综合质量。由于产业融合型乡村景观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楚雄州应继续保持对其开发、摸索和实践。 楚雄州大力发挥乡村景观在旅游扶贫中的带动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制定扶持政策,建立鼓励机制,加大对产业集聚型乡村景观的引导和发展。鉴于产业集聚型乡村景观的新兴性,但发展潜力及带动作用不可限量,政府应足够认识到这一点,制定扶持政策,并引导金融业给与一定资金政策倾斜,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型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政策及引导机制,鼓励产业集聚的发展,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将会有力助推楚雄州旅游扶贫工作;(2)打造楚雄州特色旅游品牌,创新营销发展模式。实施品牌战略可增强旅游者对乡村景观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及感受度,并注重对楚雄州乡村景观的宣传及营销方式和力度,将楚雄州乡村景观的名声宣扬出去,提高景观知名度,更有力地吸引游客,提高乡村景观收益,推动贫困人口顺利脱贫。3.2 权重结果及分析
3.3 基于旅游扶贫的乡村景观质量综合评价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