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岗 郭晓旭 吴秀萍 刘政
摘要:为探寻垂珠花种子的休眠机理及其破眠方法,以采自江苏南京栖霞山的垂珠花种子为材料,通过对其吸水率、不同层积时期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及萌发抑制物分析,并用不同药剂处理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垂珠花种子为综合休眠型,休眠原因包括种皮障碍、内源抑制物的存在以及生理后熟现象。经1 200 mg/L GA3预处理24 h并结合低温沙藏层积30 d即可逐步解除垂珠花种子休眠,发芽率最高达43.47%。
关键词:垂珠花;安息香科;种子休眠;休眠解除;GA3
中图分类号: S685.99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6-0163-04
收稿日期:2018-04-19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编号:PAPD);江苏省常熟市农业产业关键技术创新项目(编号:CN201710);江苏省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科技项目(编号:YLKJ201812ZD)。
作者简介:许晓岗(1968—),男,江苏南京人,博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从事植物资源利用研究。
垂珠花(Styrax dasyanthus Perkins)为安息香科(Styracaceae)落叶小乔木,生于向阳山坡次生林中,皖、闽、桂、贵、冀、湘、苏、赣、鲁、川等省份均有分布[1];其花盛开时繁花似雪,清香优雅,朵朵下垂,叶可药用,种子可榨油,是一种集观花、观果、药用、芳香及油料多用资源植物,具有很大的綜合开发利用价值及广阔的园林应用前景[2-3]。垂珠花这一类种皮坚硬的种子,种壳机械阻碍可能是致其发芽困难的原因之一,但可能不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本试验以江苏南京栖霞山垂珠花为材料,旨在通过对垂珠花种子休眠特性进行研究,探明其种子休眠的原因,并探索打破休眠的有效方法,为提高垂珠花有性繁殖系数,也可为该属其他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及采集地状况
种子于2017年8月中旬在南京栖霞山(32°09′06″N、118°57′30″E),以直接采摘果实而获得,同年于南京林业大学进行试验。采集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明显,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6月中旬至7月初为梅雨季节,年平均气温15.1 ℃,极端最高温43 ℃,极端最低气温-14 ℃;年平均降水约1 000 mm,年日照时数1 722 h,无霜期229 d,年均相对湿度76%。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2.1 种子活力
(1)用TTC法[4]测定新采收的垂珠花种子生活力,试验重复3次,每个重复100粒种子。
(2)发芽试验。取饱满的种子,发芽床为铺有滤纸与湿沙的培养皿,每皿30粒,置于25 ℃恒温光照培养箱进行发芽试验。以连续3 d中每天的发芽率不超过参试种子总数的1%视为萌发结束[5],持续30 d,统计发芽数并计算发芽率。
1.2.2 种皮障碍观测
(1)种子透水性分析。采用称质量法测定种子吸水率[6]。
(2)种子透气性及机械处理分析。选取未沙藏种子,用 0.3% H2O2[7]于室温浸种5 h,使种皮受到轻度腐蚀,清水冲洗后用800 mg/L GA3处理24 h,以蒸馏水浸种5 h为对照,同时取未沙藏种子进行刻伤处理,以空白为对照,每个重复30粒,重复3次。种子发芽方法同上。
1.2.3 种子萌发抑制物质测定
分别将低温层积沙藏0、30、60、90、120 d的种子的种皮、胚乳及胚分离,种皮和胚乳从100粒种子中获取,胚因量较少而从200粒种子中获取,用10倍于组织质量的蒸馏水分别溶解种皮、胚乳和胚的萃取物,置于25 ℃恒温箱浸泡48 h,浸提液分别浸泡白菜籽12 h,以空白对照,置于25 ℃培养箱中发芽试验,36 h后测定白菜籽发芽率,重复3次。
内源物抑制率:抑制率=(1-处理/对照)×100%。
1.2.4 种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分别用蒽酮比色法[8]和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9]测定经不同沙藏时间的种子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1.2.5 种子破眠组合试验
将新采收的垂珠花种子干燥,剥除果皮和杂质,阴干后采取室温干藏、室温沙藏、低温层积处理(4 ℃)、自然低温层积处理、变温层积处理(25 ℃/4 ℃)和种子预处理后低温层积处理(500、800、1 200 mg/L GA3预处理)6种方法。至0、30、60、90、120 d分别取出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方法同“1.2.1”节。
1.3 数据处理
数据用Microsoft Excel及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的生活力及其萌发
由表1可以看出,垂珠花种子平均生活力为43.63%,而发芽试验所得其发芽势、发芽率均为0,远低于生活力,表明种子存在极显著的休眠现象[10]。
2.2 种皮透性及其对发芽的影响
2.2.1 透水性及其对发芽的影响
图1显示,3组处理(CK;T1,60 ℃热水处理;T2,机械刻伤处理的种子60 ℃热水处理)的吸水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24 h为种子快速吸水期,吸水率呈直线上升;24 h后吸水速率缓慢上升,并渐趋平衡;58 h后基本达到吸水饱和。在吸水后期,CK与T2处理的吸水率大致相等,表明种皮透水性并不是制约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
2.2.2 透气性及其对发芽的影响
由图2可见,处理1(0.3% H2O2 5 h+800 mg/L GA3处理24 h)、处理2(刻伤处理)增强了垂珠花种子的种皮透气性,其发芽率、发芽势较CK均显著提高,说明垂珠花种子的种皮透气性较差,影响种子萌发。但处理1、处理2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未超过 12.5%,未达到其种子平均生活力水平,表明垂珠花种皮透气性虽影响种子萌发,但并不是主要原因。综合考虑垂珠花种皮的透水性和透气性,表明种皮障碍是其休眠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
2.3 种子萌发抑制物质的化感活性
从图3可见,垂珠花种子各部分水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均有抑制作用,抑制活性从强到弱依次表现为种胚>胚乳>种皮,且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对白菜种子的抑制作用减弱。由图4、图5可见,垂珠花种子各部分浸提液对白菜幼苗和根的生长也存在抑制作用,随着层积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减弱,对应的白菜幼苗高、根长逐渐上升。说明垂珠花种子各部分均存在不同浓度的水溶性萌发抑制物,影响了种子的萌发;种子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层积处理,逐渐分解萌发抑制物,从而解除种子休眠。
2.4 不同处理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4.1 不同贮藏方式处理
由表2可知,6种储藏方式中,室温干藏处理(Ⅰ)所得结果最差,累积发芽率、发芽势均为0,种子未萌发;室温沙藏处理(Ⅱ)、变温沙藏处理(Ⅲ)、低温(4 ℃)沙藏处理(Ⅳ)及自然低温沙藏处理(Ⅴ)效果不佳,累积发芽率、发芽势均低于20%;只有1 200 mg/L GA3预处理后低温沙藏层积处理(Ⅵ)能显著提高垂珠花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效打破其种子休眠。说明生理休眠可能是限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2.4.2 综合处理
由图6可看出,不同浓度赤霉素预处理的垂珠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明显区别,1 200 mg/L GA3浸种处理能显著提高垂珠花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利于种子打破休眠;隨着低温层积时间的延长,垂珠花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亦均呈上升趋势。CK组层积初始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0,说明种子存在休眠现象。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其发芽率、发芽势有所提高,表明可通过低温层积处理来加速种子生理后熟进程,从而促进种子萌发。而用 1 200 mg/L GA3处理24 h后4 ℃低温层积120 d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达到44.4%和35.56%,该处理组合与CK组及其他组合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故GA3预处理结合低温层积的效果更佳。
在层积过程中,无论是不同GA3浓度变化处理,还是低温层积时间的变化,各处理组发芽势、发芽率差异性明显,说明一定浓度GA3处理结合4 ℃低温沙藏30 d即可逐步打破垂珠花种子的休眠,120 d时效果更佳。
2.5 层积处理对种子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由图7可知,垂珠花种子在层积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出现了“上升→降低→上升”的波动变化。层积0~30 d,种子内贮藏的淀粉初步分解,可溶性糖含量小幅度上升;而在层积 30~60 d时,种子发育需要足够的能量,可溶性糖被大量利用,其含量急剧下降,仅为18.34 mg/g;随着层积时间的延续,种内淀粉持续分解,可溶性糖含量又由下降转为上升趋势,60~120 d这段时间内,其含量不断上升,恢复到了 34.83 mg/g。
可溶性蛋白含量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一致,亦呈现出上升后降低再逐步升高的趋势。层积30 d后,种子内部组织开始分化,蛋白质含量略有上升,达50.13 mg/g;层积60 d时,其含量骤然降低至27.84 mg/g,分化剧烈;90~120 d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分化阶段完成,此时也为部分种子开始发芽的阶段,含量回升至43.47 mg/g(图7)。
3 结论与讨论
3.1 垂珠花种子休眠特性溯源
野外垂珠花生境调查发现,垂珠花生长于土层瘠薄、多砾石的山坡中,生长环境恶劣。其种子于8月中旬成熟,须经历夏、秋、冬至翌年春天(3月下旬),其间有长达7个月的干旱、冷热等环境变化,直至气候条件适宜时才能得以萌发。垂珠花种子生活力较高,却难以萌发,表明种子本身具有休眠特性,与种子生活力无关。其种皮致密,透水性、透气性较差,种仁富含油脂,吸水性不强,极大程度地减少种子内部的代谢活动,以确保种子能在不良环境中较好地保存。王桂萍等在赤霉素处理同属的野茉莉种子过程中发现,野茉莉种子播种后,部分种子当年没有发芽,至翌年3—4月才发芽,即野茉莉种子存在生理后熟现象,第2年种子成熟后一旦遇上适合的环境条件便可以萌发,从而产生滞后性萌发现象[11]。从本试验所得结果推测,垂珠花和野茉莉有着相似的休眠特性,也存在生理后熟现象。综上所述,垂珠花种子属于综合休眠,种皮的高度不渗透性、内源抑制物质的存在以及生理后熟抑制种子的萌发,这种特性是该物种长期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结果。
3.2 垂珠花种子休眠机理
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都进行着物质代谢和转化。在层积过程中,前期(0~30 d)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可能来源于淀粉或脂肪等不断降解;层积30~60 d时,种子的呼吸作用加强,内部组织分化加剧,代谢或转化加速,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被消耗,其含量大幅下降;层积后期(60~120 d),也是跨年度时期,随着种子后熟作用的进行和内源抑制物质的变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迅速增加,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这段时期内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与种子发芽测定结果相吻合。垂珠花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和生理后熟可能是限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有关垂珠花种子各部分内源抑制物的种类和含量,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研究。
3.3 垂珠花种子休眠破除方法
垂珠花种子的休眠是种皮障碍、内源抑制物质与生理后熟共同作用的综合休眠。因此,打破垂珠花种子休眠的关键是同时克服种皮障碍、分解转化内源抑制物质以及加快后熟进程。本试验中垂珠花种子贮藏的最佳方式为GA3预处理结合低温沙藏层积处理,它能降低内源抑制物活性、促进种子内部物质的代谢转化,有效解除垂珠花种子的休眠,使其发芽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种子经1 200 mg/L GA3预处理后低温沙藏层积120 d后,可使其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达到4347%、38.37%,约为CK的10、16倍,接近种子生活力。
3.4 建议
本试验中所得出的处理方式能有效解除垂珠花种子休眠,且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处理所得的垂珠花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未超过50%,仍处于较低的发芽水平,在生产实践中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针对其种子休眠程度不同所产生的阶段性萌发现象,提出种子动态贮藏的方法,当年未萌发的种子第2年同新种子继续进行层积处理,使每一批种子在不同时段内均有萌发的机会,从而提高种子利用率,使其在生产上更具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Huang Y L,Fritsch P W,Shi S H. Styracaceae[M]//Wu Z Y,Raven P H,Hong D Y. Flora of China. Beijing:Science Press; St. 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2003:491-553.
[2]许晓岗,丁芳芳,李苏蓉,等. 生长调节剂对垂珠花硬枝扦插生根及其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4(1):89-98.
[3]许晓岗,吳秀萍,丁芳芳. 垂珠花自然居群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17(8):1517-1524.
[4]闫 芳,毛著鸿,王勤礼,等. 黄瑞香种子生活力测定技术研究[J]. 草地学报,2014(1):145-149.
[5]许晓岗,丁芳芳,李 翔,等. 东京野茉莉种子休眠机制及其破除方法初探[J]. 西北植物学报,2012(11):2270-2278.
[6]贾金蓉,马诚义,马 红. 野黍种子休眠特性及破除方法[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4):88-91.
[7]Zeng Y J,Wei J P,Yu L,et al. Seed viability,germination and dormancy of Nitraria roborowskii (Nitrariaceae)[J].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44(3):647-653.
[8]马艳芝,王向东,陈桂平,等. 酵母浸膏对北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及评价[J]. 种子,2017(6):4-8.
[9]居 萍,李良俊. 七叶树种子层积过程中生理生化的研究[J]. 种子,2015,34(12):15-20.
[10]黄 丹,许岳香,胡海波. 植物种子休眠原因与机理的研究进展[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10(2):78-83.
[11]王桂萍,胡光平,韩堂松,等. 赤霉素处理对野茉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技,2013,38(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