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华,刘 玥,柴京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北京 10007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1]。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包括五年一贯制模式、对口招生模式,以及“3+2”和“2+3”五年制等三种模式[2],但因中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课程重复设置、重复实习等问题而存在争议[3-5]。在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在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1]。由此可见,办好护理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行业发展的培养模式是护理职业院校的使命。
中高职贯通培养的特殊性在于,中职阶段生源的差异性较大,但专业思想稳定。到了高职阶段,生源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经过了专业素养熏陶,有过临床见习经验,在面对新的学习时,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动机以及对专业的理解较中职阶段有了很大的不同。目前关于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讨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什么是最佳的培养模式、如何解决课程重复设置的问题等,但是关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以我校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模式为背景,探寻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真实的学习感受,尤其是对于重复设置课程的感受,从而解答作为教育者所关心的问题,为客观评价护理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提供实践数据。
我校开设的护理专业“3+3”中高职贯通培养根据“贯通培养”这个最大实际,设计采用了分段与渐进相结合的课程模式。第一阶段(中职阶段)采用“1.5+1.5”模式,即1.5年加强自然科学知识学习,强化基本素质教育及未来发展潜能的培养;1.5年开设中职护理核心课程,以达到胜任护理工作必备的知识要求,其中包含160学时的临床教学见习。第二阶段(高职阶段)采用“2+1”培养模式,即2年补充、扎实和提升上一个阶段专业课程,注重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强化创新能力培养;1年毕业实习并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达到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基本要求。两个阶段之间设立转段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能升入高职阶段,学生可以选择留级或完成实习后取得中专毕业证。为了避免完全重复,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体现两种形式的递进和贯通培养模式,一种是课程之间的贯通培养和递进,一种是相同的课程之间通过教材、课程标准、教学设计不同,使专业理论及能力逐渐深入(见图1)。
图1 中高职衔接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
以高职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和探索学生对于中高职两个学段课堂教学的体验,用质性研究描述真实感受。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全面、客观,访谈时间选在基本完成课堂教学、进入医院实习之前进行。采用目的抽样法从平行班级每班中抽取两名学生,通过求证班主任,保证受访者善于总结并能够客观、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性别因素。访谈学生情况见表1。
表1 访谈学生一般情况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草拟访谈提纲。为保证访谈提纲的准确性,经两名学生的试访谈后对原定访谈提纲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最后拟定正式访谈提纲。主要内容包括:(1)从专业成长的角度,如何评价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2)是/否能够感受到专业课程的递进与贯通培养;(3)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有什么不同。在访谈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成绩不同适当调整提问方式和切入点。在被访谈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谈话内容全程录音,录音资料编码。
提前与受访者约好访谈地点及时间,在确保受访者方便的前提下,对每位受访者进行30min~40min的采访。在访谈过程中密切注意访谈对象的情绪变化与思考状态并详细记录。尽量在访谈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以便获得受访者最真实的想法。访谈结束后24h内用内容分析法整理资料,提炼主题,并以文字形式记录。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1)仔细阅读所有资料;(2)吸取有意义的陈述;(3)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4)编码后的观点汇集成主题;(5)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6)辨别出相似的观点;(7)返回受访者处取证。
为了使受访者具有最大限度的代表性,随机选取不同班级、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并按总体样本中男女生的比例进行同比例抽样。在采访中,根据受访者的性别、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等因素,采用适当的提问方式以及提问顺序,引导受访者思考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采访过程中不发表过多的带有评判等感情色彩的语言。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仔细筛选有价值的论述,结合不同受访者的情况认真思考,对表意不明的话语会再次与受访者确认,在资料饱和后停止收集。
3.1.1 与学习能力相适合 受访者普遍认为,通过中职到高职两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学习专业知识,是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在中职阶段学习专业课程有一定难度,其中⑥⑦号同学就提到,医学基础课只能听懂40%,期末考试大多靠死记硬背。但是,经过中职阶段“医学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能力—临床见习”四个环节的学习后,对专业课程有了总体把握,对临床实践有了初步感知,当高职阶段再次学习时,无论是医学基础还是专业课程,理解程度明显提高,能够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
3.1.2 提升了自信心 受访者均认为,经过两轮持续的学习,有信心学好专业课程。自信心不仅来自对专业学习的自信,也来自自己内心的成长和对未来的把控。学生们在同一所学校度过近5年的时光,参加了很多活动,也经历了被肯定、被表扬、被批评等许多事情,和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学的关系也很亲密。从一开始的懵懂,到现在的目标基本明确,自律性明显提高,更能把握人生的方向。10名受访者中有两名表示,自己以后很有可能不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但一定会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学业,并努力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
3.1.3 避免了应对过多压力 高中学习压力大是众所周知的,10名受访者中只有①号认为高中学习和管理的压力会激发自己的潜能,自己会做得更好,其他均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应对高中的学习强度和竞争压力,⑨号和⑩号受访者甚至认为,假如自己被高中录取,最终的结局会是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3.1.4 在学习能力培养方面不如高中 10名受访者中只有4名中考分数达到高中最低录取分数标准。所有受访者均认为,就读高中在学习自律性和思维模式培养方面会优于职业教育,虽然高中教育优势明显,但结合自己的实际,高中不是适合自己的选择(①号受访者除外)。理由是高中不但会使自己的自信心受挫,而且高中毕业也会选择职业学校,还不如选择中高职贯通培养一步到位,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更长,也避免了自己学习资源的浪费。在进一步回答假如初中毕业时可以上高中,是选择接受护理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还是高中毕业后进高职时,9名受访者表示依然选择接受中高职贯通培养,只有①号愿意就读高中以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
3.2.1 中职阶段是高职阶段学习的基础 中职阶段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限,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学生也提不出什么问题,不同程度地依靠教师的帮助,被动接受,机械记忆。但是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储备了很多知识和信息,为高职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2.2 专业能力在高职阶段逐渐建立 受访者普遍认为升入高职后,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提升,对教师讲授的内容理解程度明显提高。尤其是高职阶段有一部分内容与中职重复,实际上起到了很好的复习作用;此外,中职阶段160学时的临床见习,对于后面怎么学、学什么很有帮助,专业能力逐渐建立。
3.3.1 教学内容的评价不同 对课程内容的评价,受访者提出中职阶段课堂教学重点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希望重点突出,讲解的过程中尽可能贴近生活,化繁为简,同时信息量不要太大。但是中职阶段不能理解的内容,如生理课上的细胞膜电位、尿液形成等,到高职阶段再讲的时候就能理解了,希望教师能够结合疾病进行深入讲解。从中职到高职,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由“是什么”转化为“为什么”,并希望进一步掌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受访者对这样的课堂会给予较高的评价。
3.3.2 教学方法的评价不同 受访者希望中职阶段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并且得到记忆方法、应试能力等具体的指导。当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多依赖教师帮助解决,有时也希望得到同学的帮助,其中⑨⑩号表示,如果有听不懂的课程自己也就放弃了,没有其他办法解决。而高职阶段,受访者会主动查书、寻求同学帮助等方法解决困难,能感觉到自己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的提升。此外,受访者希望教师能通过案例教学与临床联系起来,通过任务驱动、病例书写、思维导图等方法培养护理能力。
3.3.3 对师生关系的评价不同 中职阶段受访者对师生互动或师生关系的依赖性较高,希望教师有趣、公平、多鼓励、多肯定、多倾听,能够带动课堂。⑥号受访者讲到中职时因为教师曾当众批评了自己,就放弃了这门课程,后来勉强补考及格。而到了高职阶段,除了希望教师授课生动一些以外,无太多的要求。如果教师的个性和风格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已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有3名受访者提到高职阶段更愿意主动向教师提问与互动,就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在终身教育理论指导下开设的中高职贯通培养教育,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有效地解决了课程重复设置的问题,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循序渐进、螺旋式提升。如在中职开设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基础上,高职开设病理生理;中职开设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高职开设经络与中医技术等。即使两个阶段开设相同的课程,但内容的深度、广度、教学策略也不同,没有完全的课程重复,如健康评估课程,中职阶段是系统地讲述以作为基础;高职阶段则进行了内容取舍,通过病例分析培养检体观察及评估能力,培养分析能力;中职阶段的病理学基础以概论为主,高职阶段以个论为主;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急救护理等课程,在中职学完护理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又在高职阶段开设一遍,对培养护理能力尤为重要。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有一部分重复是必要的,但应控制重复的数量,特别要避免培养目标的重复。
由于生源的差异较大,中高职贯通培养要围绕先基础后提升、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与教学医院紧密配合做好如下工作:(1)任务驱动下完成教学见习,建立直观感受;(2)高职阶段引入临床师资,培养护理临床思维;(3)毕业实习要培养护理能力,促进就业。在学生的每一步培养过程中,都要与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不重设实习课程,不浪费学习资源,这既可保障专业培养到位,也提升了学生自信心,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保障中高职贯通培养教育教学模式的长期健康发展,得到社会和行业的认可,研制切实可行的教学标准是紧迫和必要的。此外,还要规范招生院校,设定准入制度,对师资、校企合作等办学条件进行规范,保障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一体化实施,避免成为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的生硬对接。中职阶段应注重学生专业基础、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高职阶段则要注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根据学情的变化,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也要有所区别,中职阶段以帮助学生学习为主,高职阶段要激发学习潜力,促进自主学习。中高职之间还要有分流和淘汰机制,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