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凤 黄燕玲
摘 要:贫困与反贫困是当今全球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可持续生计的初衷即理解并解决贫困。对可持续生计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探索其应用趋向,对后期深化研究及反贫困议题意义重大。以CNKI中文核心期刊与WOS平台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通过CiteSpace、HistCite软件对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总体态势、演化进程、发展现状、研究结构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国内可持续生计研究开展时间晚于国外且研究成果数量上不及国外;国外研究偏向于基础理论、脆弱性背景、生计组成部分,而国内研究倾向于生计方法及其分析框架的阐明与应用;国外研究区域多集中在欠发达地区或国家,国内主要研究区域为西北、西南以及老少边山穷、民族地区。国内外可持续生计用于治理贫困问题的研究多被局限于现有的几个可持续生计的分析框架内,实践应用的成效尚待提高。结合可持续生计在贫困治理中取得的成果,据此提出可持续生计在今后贫困治理中的应用前景表现在:(1)有利于加快国内取得扶贫攻坚最后胜利的步伐;(2)有利于更全面地服务贫困地区长远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等的科学决策;(3)与旅游發展相结合,使得旅游业作为一种生计战略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扶贫、减贫、脱贫、增收事业。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贫困;计量分析;研究进展;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F061.9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9.09.013
Abstract:Poverty and anti-poverty issues is one of the acute social problems in the world toda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is to understand and solve poverty problem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the staged analysis of the studies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research , explore the trend of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and to deepen its research and anti-poverty issues in the later study period.Taking the core collection of CNKI Chinese core journals and CSSCI and WOS platform as the data source, and the deadline for literatures search was December 31, 2018. Using the bibliometric method,CiteSpace and HistCite software, this paper sorted out the overall situation, evolution proces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research structure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mestic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later than abroad and the number of research results was not as good as abroad;Foreign research tended to be based on basic theory, vulnerability background, and livelihood components, while domestic research tended to clarify and apply livelihood methods and their analytical frameworks;The foreign study cases were mostly in less developed regions or countries,the main research areas in China include northwest, southwest,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and others;The application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to poverty governance at home and abroad was mostly limited to the existing analysis framework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nd the effect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still needed to be improving.Combining with the achievements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in global poverty governance, the research proposed that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in domestic poverty governance in the future was shown as follows:it would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long-ter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and help accelerate the pace of the countrys final victory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study and design effective and typical sustainable livelihood models and strategies,so as to fully address the livelihoods of all poor areas and poor groups and achieve the basic orientation of sustainability and better serve scientific decisions such as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poor areas;Integration with tourism development to increase the application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in the area of tourism and to systematize the application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i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To stimulate its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rural poverty reduc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tourism,making tourism as a livelihood strategy to better serve the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poverty reduction and income increase.
Key words: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poverty; metrological analysis; research progress; application trend
可持续生计(sustainable livelihoods)的研究最早来源于生计的发展与消除贫困的需求。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早期主要关注收入引起的贫困现象,随着对贫困问题属性理解的加深,可持续生计应运而生。其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UNCED)的报告中[1],随后该概念被引入行动议程并被作为消除贫困的主要目标[2]。联合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可持续生计是“使所有人民都有可持续的生计的长期目标”。1995年《哥本哈根宣言》中则将可持续生计归纳为“使所有男人和妇女通过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和工作,获得可靠和稳定的生计”,并据此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八大目标。2000年,联合国把在2015年消除极端贫困列为新千年的发展目标(MDGs)之一。2015年联合国再次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把实现可持续生计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这也充分体现了可持续生计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3]。与此同时,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一种更加清晰且综合全面的方法,其开放性将所有与贫困相关的可能因素与所有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考虑在内[4]。
中国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增长,但是贫困问题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全面进步和小康社会的建成,脱贫攻坚仍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攻坚战。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行动指南,以指导各地脱贫攻坚,实现农民可持续生计目标的工作。制定反贫困政策、改善贫困人口生计资本状况、使贫困人口生计得以可持续是缓解贫困乃至消除贫困的重点。我国自引用可持续生计方法解决贫困问题以来,工作成效显著。然而,新形势下的贫困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加上我国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所在地大多处于地理位置偏僻、自然资源匮乏的地方,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薄弱、返贫现象严重等主要突出问题,如何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的生计安全与生存质量问题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总体上看,在实现贫困人口可持续生计的目标道路上,我国依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何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贫困人口,实现共同富裕仍是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其研究不足,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反贫、扶贫事业,实现生计可持续。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择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期刊、CSSC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作为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平台中,起止年份不限,检索策略为主题=(“可持续生计”),由期刊高级检索获取文献数量821篇(文献分布在2000—2018年间),CSSCI和中文核心刊物文献检索数量为470篇;在WOS核心合集中使用主题=(“sustainable livelihoods”),时间跨度为1980—2018年,检索时间为2018年12月10日,通过对检索结果去重后,共获取与可持续生计主题相关的文献3 220篇,其中ARTICLE(期刊论文)数量最多,为2 898篇,REVIEW(综述类论文)229篇,PROCEEDINGS PAPER(会议论文)147篇,其他类型的文献103篇。
1.2 研究方法
从中国知网CNKI、WOS平台分别导出文献题录数据之后,运用CiteSpace和HistCite两种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对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进行分析。CiteSpace和HistCite软件融合了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5],可以对文献的基本特征、文献互引或共现网络节点及节点间关系、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统计分析,并能够绘制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揭示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总体情况及演化规律。其中,CiteSpace在可视化算法和结果展示方面具有优势,可使用共现网络构造知识图谱来挖掘和呈现可视化结果;HistCite在文献的相互引用关系的展示上更为清晰[6],能够用图示的方式展示某一领域不同文献之间的关系,生成的引文编年图谱有助于发现该研究的重大进展及发展趋势,展示学者的文献数量和引证关系,快速找出该领域的重要文献。
2 结果与分析
2.1 时间空间分析
2.1.1 文献数量与被引频次分析 将从WOS平台检索到的3 320篇文献导入HistCite软件,共导出3 201条记录,文献分布于1991—2018年之间,共涉及到9 414位作者,735篇期刊,5 403个关键词和131 260篇被引文献;WOS核心合集的文献主要发表在《SUSTAINABILITY》、《ECOLOGY AND SOCIE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FOR ESTRYREVIEW》等期刊上,美国在可持续生计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献数量最多,其次为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中国等国家或地区。由国内检索平台CNKI获取的821篇文献,最早于2000年开始才出现相关研究。国内外关于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2000年以后增幅较为明显。相比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国内开展的关于可持续生计的研究,不论是从时间上还是文献数量上,都远远晚于且低于国外。
从国内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总体趋势来看,每年发表的相关期刊文献数量不断增多,研究机构方面,高校是主要的研究团队。运用CiteSpace对可持续生计研究核心作者及团队进行分析,发现国内已形成了几大研究团队,然而团队间的合作关系并不密切,且核心作者比較分散,即便是存在关系的聚类团,他们合著的文章也并不多,各个团队立足于自身优势从不同层面对可持续生计研究进行挖掘,使得研究不够丰富全面。
2.1.2 核心文献分析 文献被引用的频次反映了其被关注的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成果的质量。被引频次越高,说明该文献在其研究领域里越重要,可被视为核心文献。利用HistCite软件对WOS的3 220篇文献按照LCS(Local Citation Score,本地被引次数,是指在当前所分析的文献集合中的被引频次)排序,其中排名前10的高被引文献大致可分为3类:基本概念与框架研究、生计脆弱性研究、可持续生计在其他领域的实践应用研究。
由CNKI检索到的821篇文献中,高被引文献(频次>200)主要集中在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整体态势及进展研究、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研究。
2.2 研究历史分析
2.2.1 国际研究演化 为揭示可持续生计的研究脉络与重点内容,了解其演化过程和发展阶段,本研究利用HistCite知识图谱软件,以LCS为文献重要程度的衡量指标,绘制引文编年图谱如图1所示。纵向展现了重要文献发表每年的变化境况,横向则标注了重要文献分布的主要研究领域。
图中每一个圆圈代表一篇文献,大小=被引用次数,箭头=引用关系,圆圈越大代表文献在本地数据库中被引用的次数越高,圆圈内的数字是文献在数据库中的编号,文献之间的连接线表示相互间的引用关系。
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以及研究内容的演化。以2000年、2014年为分界点,大致可将可持续生计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
(1)1991—2000年,早期阶段。该阶段主要是社会学、环境学与生态学等领域对可持续生计的概念、框架、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农民生计的能力、生计与生态的可持续性分析。该阶段在图2中出现的关键文献有7篇,其中73号文献圆圈最大,其所受的关注最多,影响力也最大,可认为是可持续生计发展研究过程中的源头文献。73号文献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了农村生计的可持续性及其对农村贫困的影响。
(2)2001—2013年,全面发展阶段。可持续生计研究逐渐深入到其他领域——渔业、农业、旅游业。此阶段下,可持续生计方法(SLA)被引入各個领域以测试其在其他行业是否可保证或促进生计的可持续。
(3)2014年至今,应用多元化阶段。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内涵愈发深入,研究地域愈发广阔,研究方法不断增多。更多地以特定案例点为对象,研究生计对环境的适应力、提出生计战略以促进生计的安全与可持续性。
从图1的横向结构来看,可持续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内涵、脆弱性背景(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实证研究、可持续生计方法在其他产业中的应用、生计资本、可持续生计战略等。
2.2.2 关键词与热点分析 为了更加清楚地展示国外可持续生计研究的主题分布,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可持续生计研究知识图谱,形成高频词汇共现网络图谱(图2)。通过CiteSpace绘制出的知识图谱中的十字节点大小及各色连线的多少,可以知晓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及其相互间关联度的高低。十字节点越大,表明该节点处的关键词参与的共现词越多,该领域的研究热度更高。各色连线越密集,说明各聚类间的关联度越高。根据关键词共现网络及文献的被引频次,发现可持续生计研究领域的重点关键词具体可分为5大类(图2):①类关键词主题研究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生计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基础理论;可持续生计的研究起源、概念内涵、体系框架、分析方法;地区脆弱性的分析评价等。②类研究内容有社会政策(如物质或非物质福利制度)在可持续生计当中的应用;生态保护与生计恢复;农村社区生计资本及生计脆弱性等。③类主要探讨农村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对促进保护和维持农村生计的作用;生计风险的影响因素;提出可持续生计战略以期解决生计的不可持续问题等;④类主要探讨因全球气候变化而引起的各种生计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⑤类多集中在探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根据图谱聚类情况,将国外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归纳为3个方面内容:可持续生计概念内涵的辨析、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建立、可持续生计分析方法的实践运用。
(1)生计最早被理解为生活的手段或方式,但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生计的理解转向贫困人口的角度,以“就业”的概念代替了前期的“生活的手段(方式)”。在后来学者们对生计的研究中,Scoones(1998)第一个直接对可持续生计的概念进行诠释,结合生计的内涵(就业、减少贫困)和可持续性,他提出可持续生计应当包含创造劳动时间,减轻贫困,提升幸福感和能力,提高适应性、恢复力、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可持续性等5个方面。也有学者从农村多样性的角度指出生计就是由资产、行动和权利(受到制度和社会关系的调度)等决定的个人和农户获取收益的活动。
(2)现有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主要有英国国际发展署(The UKs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DFID)2000 年建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美国援外合作组织(Cooperative for American Remittances to Everywhere,CARE)提出的农户生计安全框架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提出的可持续生计途径。另外还有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组织和机构通过独立或协作的形式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偏重的方面各有不同。其中,DFID建立的可持续生计框架(SLF)模型认同度较高、运用最广泛,成为农户生计分析的经典范式。
(3)可持续生计的实践运用研究主要聚集在4个方面:首先是对减贫生计路径的研究。脆弱性展现了个人或家庭遭遇风险及其抵抗风险能力的状态,是贫困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减贫生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脆弱性。其次是对人自身能力的研究。提升人的可行能力是生计可持续的重要形式。国外学者Chambers创立了“脆弱性——抗逆力”的可持续生计分析二维框架,自此,如何加强主体本身的抗逆力成为减贫的重要方式[7]。再次,是对农村生计问题及生计策略的研究[8-9]。集中在失地农民生计的问题和生计发展策略的问题。最后,是可持续生计思路应用的研究[10-11]。可持续生计作为一种理论分析方法,被全球各地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社区在实践中开展了各样情境的推广与应用。
2.2.3 国内研究的结构状态 国内从21世纪初开始重视对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可持续生计的应用研究旨在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而农户又是农村的基本单元,所以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核心。国内研究在减贫、脆弱性、贫困群体生计资产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从时间跨度上看,国内研究成果数量2010年以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使用可持续分析框架分析贫困地区(群体),并提出生计策略以改善贫困人口的窘迫困境。
基于CiteSpace软件得出国内可持续生计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及研究时区图谱,可将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减贫问题、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及策略、旅游与可持续生计研究等。
(1)减贫问题研究。一是贫困群体的生计资本分析[12],主要剖析征地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农牧渔民可持续生计的资本问题及农户生计资本和策略的研究。二是基于生计角度分析加强脆弱性应对力和抗逆力的措施[13]。脆弱性和抗逆力是影响连片特困地区农户生计的2个要素,因此要增强个体、家庭、社区以及政府的抗逆力,以生计资本转变为切入点,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步伐、加大联村联户工作力度,实施对农户的精准扶贫以应对脆弱性高的状况。
(2)脆弱性研究。脆弱性背景在可持续分析框架中是农户无法掌控的因素,组成了农户生计的外部环境。该方面的研究包含环境的脆弱性带给农户生计的风险、农户应对此风险的能力以及面对此种生计风险的适应能力。导致农户生计脆弱性的风险因素往往包含自然灾难、环境危机、经济不稳、政策变化、种族矛盾、疾病、赋闲、突发事故等。主要以周边环境变化为主导因素的农民生计问题的研究,涉及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如不可抗的自然灾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指导,对区域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估,对失地农民[14]、生态补偿居民[15]等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3)生计资本状况及生计策略研究。主要有城镇化进程对农民生计的影响[16]、连片特困区(极端贫困区)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17]、退耕还林政策下的农民生计研究[18]、农民可持续生计相关政策、法律制度保障研究、生计多元化对策研究[19]等。生计策略是国内可持续生计研究的又一个核心内容,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常见的词汇诸如“生计方式”、“生计选择”、“生计活动行为”、“生计多样化”等,都是生计策略或者其具体施行方式。
(4)旅游与可持续生计。旅游与生计近年来较多为学者所关注,其核心是将旅游视为一种可持续生计策略。可持续生计是围绕资本、能力、战略与结果等核心因素展开的理论及思维框架,能将扶贫与社区发展等问题有效联系起来,对旅游研究与拓展具备重大的理论开拓意义。学者们大多从经济学、生态学、管理学、人口学等角度对旅游与生计问题进行探究,研究成果多聚集于旅游与可持续生计关联性方向,此方面的研究集中在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法、旅游对可持续生计的作用及旅游开发对当地群体的生计资本、生计变迁以及生计策略等方面的正负面影响、旅游促进生计可持续的途径方式及模式研究3个方面[20]。这些研究加深了有关旅游扶贫与社区发展的理解,提升了旅游与可持续生计的研究深度[21]。
2.3 国内外研究对比分析
根据国内外可持续生计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综合比较得出如下结论:
研究数量上,国外可持续生计研究开展较早,国内21世纪初才开展相关研究,研究成果数量上不及国外;研究内容上,国外侧重于基础理论、脆弱性背景及资本、策略、生计输出等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国内更多地倾向于生计方法及其分析框架的阐明与应用,对其概念化的解析过于简单化与寻常化,对生计资本优化组合的研究较为缺乏;研究区域上,国外多集中在南非、坦桑尼亚等欠发达地区或国家,国内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以及老少边山穷、民族地区。
3 可持续生计在贫困治理研究的应用前景
3.1 研究不足
可持续生计被宽泛应用于分析生计的长远发展和治理贫困的实践当中。国外可持续生计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受到重视,国内从21世纪初开始重视此问题的研究,重要成果聚集在生计方法及分析框架在贫困治理的诠释与应用上,对生计资产优化组合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可持续生计实践应用的成效尚待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可持续生计这一术语已广泛用于贫困治理和农村发展研究,可持续发展理念也为贫困解决提出了一个愈加明晰和综合的方法,并考虑到了所有与贫困有关的可能成分和所有不可持续的影响要素,但是,可持续生计的指导方法与原则、框架分析模型并不是一个普适性的解决方式,仅仅只是提供了一种解析思绪。此外,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可持续生计用于治理贫困问题多被局限于现有的几个可持续生计的分析框架内,相关研究大多基本套用此框架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而实则对于贫困地区人群、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由农村人口向城市化过渡的人群来说,其生活方式、生计方式的融入与适应是个长期的过程,变化具有深刻的革命性。在此过程中,他们也许会延续传统生计方式,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生计中有些可转化为有力手段,而有一部分也会成为生计发展中的障碍。
因此,一贯沿用已有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对于交错复杂的现实情况并不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应根据不同地区及项目的特点进行较大弹性的调整。
3.2 應用前景
3.2.1 联合实际,拓展领域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大扶贫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进入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阶段,我国可持续生计领域的研究工作才得到重视与发展。未来国内的可持续生计研究要响应国家的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并与其实施相呼应,以悉数解决全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生计并实现可持续为基本导向,开阔研究领域与视野,从前期以研究农业经济为主要方向,扩展到研究生计与生态环境的互相关系、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与适应、人力资本开发与提升、农村全面兴盛等更广阔的领域;研究和设计有效且典型的可持续生计模式和策略,更好地服务于贫困地区长远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等的科学决策。
3.2.2 结合理论,提供支撑 通过引入可持续生计框架,系统全面地分析诸多贫困问题及脱贫机理,注重剖析个中风险及影响因素,联合已有的扶贫政策及举措,分析可持续生计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范畴及作用形式,为我国扶贫及长效脱贫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我国加速赢得扶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加速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3.2.3 关联旅游,助力减贫 发展旅游业被视为一种生计方式,但是旅游业对于农村减贫事业的贡献潜力也是最近几年才得到政策制定者和其他人的廣泛认可。且总体来看,可持续生计应用在旅游领域较少,在旅游业扶贫方面的应用尚未形成系统。与农业变革不同,农村地区的旅游概念起源于发达国家。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品、营销、规划和影响等方面。然而,这种趋势最近因其对农村生计和减贫的关注减少而受到批评,一些人认为这种不足可以通过使用可持续生计方法解决[22]。可持续生计方法在个人或家庭层面寻求生计可持续性,而旅游业的可持续性通常适用于更广泛、更宏观层面的行业和目的地。因此,可持续生计方法是否完全适合将旅游业视为农村发展的生计战略是接下来需要深入探讨的领域。尤其是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农户的生计资本变化及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SEN A. Famines and poverty[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肖祥.国内外可持续生计理论研究及其在农村生态治理中的运用趋向[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1(3):42-49.
[3]GENERAL A U. 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New York:United nations,2015.
[4]张宸嘉,方一平,陈秀娟.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8,33(9):969-982.
[5]安传艳,李同昇,翟洲燕,等.199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9):1186-1200.
[6]古杰,周素红,闫小培,等.基于文献引用关系和知识图谱的时空关系研究热点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9):1332-1343.
[7]CHAMBERS R, CONWAY G.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practical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C]//IDS discussion paper, Brighton: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2.
[8]ELLIS F. Household strategies and rural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8, 35(1):1.
[9]MONICA I, ANDREA C. Rural tourism and livelihood strategies in romania[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0, 26:152-162.
[10]MBAIWA J E, STRONZA A L. The effe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rural livelihoods in the Okavango Delta,Botswana[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0,18(5): 635-656.
[11]HUGHES R M. Recreational fisheries in the USA:economics,management strategies,and ecological threats[J].Fisheries science,2015,81(1):1.
[12]何仁伟,刘邵权,陈国阶,等.中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及趋向[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4):657-670.
[13]陈艾,李雪萍.脆弱性-抗逆力:连片特困地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5(2):92-99.
[14]王晟.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对策探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3):57-62.
[15]吴乐,靳乐山.生态补偿扶贫背景下农户生计资本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55-61.
[16]汤青,李扬,陈明星,等.半城镇化农民可持续生计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8):1022-1030.
[17]蔡洁,马红玉,夏显力.集中连片特困区农地转出户生计策略选择研究——基于六盘山的微观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7,39(11):2083-2093.
[18]陈相凝,武照亮,李心斐,等.退耕还林背景下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分析——以西藏7县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7,37(1):56-62,106.
[19]苏冰涛,李松柏.“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以陕南秦巴山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5):68-73.
[20]史玉丁,李建军.乡村旅游多功能发展的运作逻辑和地方性实践——从多功能发展视角审视A地乡村旅游开发[J].生态经济评论,2018(1):297-310.
[21]刘相军,孙九霞.民族旅游社区居民生计方式转型与传统文化适应:基于个人建构理论视角[J].旅游学刊,2019,34(2):16-28.
[22]SHEN F J, HUGHEY K F D, SIMMONS D G. Connecting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 and tourism: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2008, 15(1): 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