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月乔
(天柱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安徽 潜山 246300)
在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上,使用主题、关键词为“林业”“检疫”或者“森林”“检疫”进行检索,检索条件:(((((主题=林业或者题名=林业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扩展(林业,中英文对照)或者title=中英文扩展(林业,中英文对照))并且(主题=检疫或者题名=检疫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扩展(检疫,中英文对照)或者title=中英文扩展(检疫,中英文对照)))或者((主题=森林或者题名=森林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扩展(森林,中英文对照)或者title=中英文扩展(森林,中英文对照))并且(主题=检疫或者题名=检疫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扩展(检疫,中英文对照)或者title=中英文扩展(检疫,中英文对照))))或者((关键词=林业或者keyword=中英文扩展(林业,中英文对照))并且(关键词=检疫或者keyword=中英文扩展(检疫,中英文对照))))或者((关键词=森林或者keyword=中英文扩展(森林,中英文对照))并且(关键词=检疫或者keyword=中英文扩展(检疫,中英文对照))))(模糊匹配),专辑导航为全部,数据库为文献跨库检索,共检索到1979—2018年有关研究文献1622篇。
对检索到的1622篇有关林业植物检疫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在主题分布上,主题为“病虫害”“森林病虫害”的分别有588篇、423篇,占比分别高达36.25%和26.08%,与林业植物检疫直接相关的主题“植物检疫”“林业检疫”“检疫对象”等分别只有345篇、277篇、215篇,占比只有21.27%、17.08%和13.26%,略低于主题为“病虫害”“森林病虫害”的文献数,如图1所示。在时间分布上,2000年之前的22 a有关林业植物检疫研究文献较少,只有314篇,占比为19.36%;2000年之后发表的研究文献较多,特别是2016年、2017年、2018年,3 a间发表了358篇,占比高达22.07%,预计2019年可发表研究文件143篇,如表1所示。
表1 文献的主题分布
表2 文献的时间分布表
结合上述文献的分布,结合对1622篇研究文献的相关度和被引数进行再分析,有关林业植物检疫的研究文献主要内容集中在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对策、林业植物检疫政策体系与检疫工作管理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林业植物检疫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设并完善了林业植物检疫体系,有效控制了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基于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特别是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张国庆[1-2]在《生物灾害学》《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方法商榷》和《过度行政、过度应急与灾害科学治理》中,运用生态论原理与方法,对寄主重要性评价指标(寄主经济重要性评价指标、寄主生态重要性评价指标、寄主种植难度评价指标)、有害生物评价指标(包括有害生物分布指数、传播能力评价指标、繁殖能力评价指标、危害性评价指标(人患病率、牲畜患病率、被侵户比率、直接损失)、寄生能力评价指标)、有害生物防治难度评价指标(防治难度系数A、防治难度系数B)、检疫性有害生物、一般有害生物以及危险性有害生物等进行了数量化定义。笔者建议根据该风险评价方法定期对我国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风险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第4条规定,每3~5 a定期更新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有害生物的有害性是相对的,它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要运用灾害阈值理论开展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特别是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et Buhrer))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与防治成本评估,确定合理的防治阈值,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治,防止过度防治的现象发生。
近几十年来,我国林业与生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森林健康水平普遍得到明显提高,抵御林业有害生物能力与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之后恢复能力大大提高。对于松材线虫病等渐进式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王国明[3]、赵颖、陈斌对浙江舟山岛,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李伟立、余倩、郭雪艳等对皖南,浙江大学徐学红对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及附近县市,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吴蓉、陈友吾、胡存定等对嵊泗列岛,北京林业大学王壮对舟山岛,南京市林业站、江苏省林业科学院、中山陵园管理局孙立峰、解春霞、居峰对紫金山等地,进行了10~30 a的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尽管对松林产生很大危害,但对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而言,可以诱导松林朝着松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方向进行演替。这类渐进式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危害,森林生态系统可以自然修复,或者在人为干预下可以修复。
此外,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孙婷玉、叶建仁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魏永成等,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汤陈生等,南京市林业站江苏省林业科学院中山陵园管理局孙立峰等,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吉林省延边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刘洪剑等,开展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黑松(Pinus thunbergiiParl.)等对松材线虫病抗性的机理与特征研究。通过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源及抗性育种技术研究”(201004072)研究,在安徽筛选出松材线虫病高抗马尾松家系68个、高抗无性系89个,在江苏选出并验证了松材线虫病3个马尾松种源及火炬松、刚松(Pinus rigidaMill.)和短叶松(Pinus banksianaLamb.)3个松种和3个抗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马尾松种源的稳定抗性,建立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造林示范基地76.67 hm2,面上推广造林近133.33 hm2。因此,在自然状态下存在抗松材线虫松树。在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应该保护并充分利用这些对松材线虫具有抗性的松树。
以上研究成果表明,对于松材线虫病防治应该改变“拔除疫点”等除治理念,转变为治理理念,允许松材线虫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存在,做到“有病不成灾”,同时在松材线虫病防治中尽量运用营林措施,诱导并促进松树纯林演替为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