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 Space的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019-11-01 01:44:04张优智
关键词:图谱驱动领域

张优智 陈 娟

(西安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0 引 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应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可以说,创新驱动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自2012年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的突出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因此,创新作为“十三五”期间五大发展理念的关键要素,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 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内学术界对创新驱动的研究也与日俱增。夏天认为,创新驱动是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其发展模式在自主创新、抗经济周期、较强的创新维系能力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1]113-118刘志彪指出,创新驱动是针对模仿和学习驱动而言的发展方式,是实现创新型经济的主要武器,是实施“先发优势”的基本条件,是我国从后发到先发的有效发展手段。[2]1-7洪银兴认为,创新驱动发展就是利用知识、技术、制度、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对现有的有形资源进行重组,其中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本质。[3]5-11张来武的研究表明:创新驱动发展是以知识、信息等为主要投入要素,依靠企业家的市场选择,打造先发优势而增强综合国力和全面提高民生福祉。[4]1-5陈劲、孙永磊认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由之路。[5]3-8王海燕、郑秀梅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是通过知识、技术等要素的引入突破资源要素的瓶颈。[6]41-49郭英远,张胜认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就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同时他们还指出,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增长方式。[7]1-5在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方面,严成樑、胡志国研究发现,在创新驱动框架下,R&D部门劳动投入是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决定因素。[8]55-67龚六堂、严成樑认为,我国应减少物质资本投资,增加R&D投资,尤其应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快我国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9]13-23李俭国、肖磊指出,我国经济将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我国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10]68-75李扬、张晓晶研究表明:新常态所展示的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迈上经济发展新台阶的美好愿景亟须正确引领,这需要打造创新驱动引擎。[11]4-19白俊红、王林东实证检验了创新驱动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12]1725-1735陶长琪、彭永樟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驱动效应在时间维度上持续增长,且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空间维度上,则表现出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集聚中心,沿着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扩散的“蔓延式”发展格局。[13]3-21柳卸林、葛爽通过研究表明:企业对高校、研究机构的研发投入因创新成果的低转化率无法弥补其挤占生产投入产生的机会成本,故而抑制经济增长。[14]1-16

综上所述,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从学术界的角度来看,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的研究关系着能否有力地支撑政府的决策,能否为科研机构等相关部门探讨创新驱动对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此借助Cite Space V软件,运用知识图谱分析法,以2006—2018年CNKI 数据库核心期刊中有关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中文文献进行量化分析,以此归集出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进展与演化过程,以期为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择

2.1 研究方法

Cite Space是一种知识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其绘制的Cite Space 知识图谱,能够将某个知识领域的演进历程集中展现在一幅引文网络图谱上,并把图谱上作为知识基础的引文节点文献和共引聚类所表征的研究前沿自动标识出来,因此也将其称为“科学知识图谱”。[15]242自2005年美国计算机学博士陈超美率先在中国对此命名和引入以来,科学知识图谱作为科学计量学的新方法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且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2.2 数据选择

为了保证样本数据的全面性、完整性,在此选取的数据均来源于CNKI数据库,同时,以“创新驱动”并含“经济发展”为主题词,以核心期刊为文献来源进行检索,结果检索出2006—2018年的相关文献3 091篇,并剔除会议通知、报纸报道、重复、不相关文献等,最后筛选出 2 496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3 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研究现状

3.1 相关文献分布统计

2006年以前,我国关于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几乎没有,仅个别学者涉足此方面的研究。但近年来,我国有关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文献方面的文献呈不断上升趋势。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2006—2018年我国有关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方面的文献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是2012年,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研究逐渐成为一股潮流,由此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及讨论,随后,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文献量出现爆发式增长。2015—2017年,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加,最为突出的2016年,相关发文量达480篇,可以说,2016年有关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文献达到近年来的顶峰。

图1 2006—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研究文献发展趋势

3.2 文献归属学科统计

整体来看,2006—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研究文献共涉及15类学科。其中,“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工商管理”是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方面发文相对集中的学科,其论文达1 704篇,占此类文献的68.27%。2006—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研究文献归属学科统计见图2。

图2 2006—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研究文献归属学科统计

3.3 文献支持基金统计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涉及基金支持的文献为39项。下面通过排序,将2006—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排前20名的文献支持基金来源进行统计,见表1。

表1 2006—2018年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文献支持基金来源统计

由表1可知,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重要的支持基金来源分别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9项)、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3项)。由此可见,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这对于推动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宏伟战略深入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4 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

4.1 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高产出作者分布

表2 2006—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作者发文情况

由表2可知,发表1篇文章的作者数为2 207人,占总人数的94.97%,与洛特定律相吻合,表明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已形成了核心研究群。2006—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作者共现知识图谱见图3。

由图3可知,Q值(模块值)和S值(平均轮廓值)用于检测网络结构的显著性及聚类清晰性。其中,Q值大于0.3,则意味着分析出的作者合作网络是显著的,S值大于0.5,则说明节点之间关系紧密。另外,Q值为0.888 3,在0.3以上且接近于1,说明划分出的合作网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同时,S值为0.172,小于0.5,说明研究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作者间的关联性不强,合作现象较少。同时,图3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节点间连接线表示两者的共现关系,字号的大小代表出现的频次,出现的频次越高,其在该领域的影响力越大。从整体分布来看,国内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研究整体分散,局部集中;具体来看,任保平、洪银兴、张占斌、辜胜祖、田国强、刘刚等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群体。

图3 2006—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作者共现知识图谱

4.2 我国有关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主要研究机构分布

目前,我国共有117个研究机构涉及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2006—2018年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研究发文量超过9篇的研究机构有39个。其中,西北大学位居首位(41篇)、其次是南京大学(36篇)、吉林大学(33)篇、南开大学(29篇)、中国人民大学(27篇)、中共中央党校(25篇)、武汉大学(23篇)等,以上这些学校在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研究中起到了带动作用。从机构类别来看,高等院校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阵地”,专业研究机构涉及较少。

下面利用Cite Space V软件生成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其中,Q值为0.918 4,S值为0.13,表明知识图谱划分出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是显著的,且较为分散,合作关系不强。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研究机构基本呈独立态势,部分机构呈合作关系,且地理位置较为临近。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为中心形成三条较显著的合作链条。2006—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机构共现知识图谱见图4。

4.3 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是指一段时期内某一研究领域内的研究人员高度关注的研究主题,一般表现为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其中,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16]173-175在此利用Cite Space V软件对2006—2018年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文章主题词进行共现分析,并计算关键词频次,进而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见图5。

下面按照词频的高低排序,共得出238个关键词,在此截取前20个高频关键词。2006—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前20个高频关键词见表3。

图4 2006—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图5 2006—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由表3可知,2006—2018年我国有关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创新驱动”出现频次最高(freq=736),其次是“新常态”(freq=267)、“创新”(freq=198)、“科技创新”(freq=168)。在此,剔除“创新驱动”、“新常态”、 “创新”、 “经济”等主题词后, 梳理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freq=153)”、“经济新常态(freq=90)”、“经济增长(freq=76)”、“转型升级(freq=66)”、“企业(freq=65)”、“经济发展新常态(freq=61)”、“经济发展方式(freq=58)”、“结构性改革(freq=49)”等关键节点。结果显示: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研究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经济新常态为依托,重点研究了经济增长、企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结构性改革等问题。

表3 2006—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前20个高频关键词

4.4 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演化路径分析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会催生出不同的研究热点,而我国在2006—2018年的研究热点则清晰地刻画了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演化路径。2006—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关键词时区知识图谱见图6。

图6 2006—2018年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关键词时区知识图谱

由图6可知,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缘起于创新驱动的研究,历经创新、经济增长、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常态等研究热点的变迁,并逐步走向繁荣、深化,其演化路径表现在以下三个时期:

(1)初步探索时期(2006—2011年)。这一时期的核心关键词主要有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型城市、城市发展等。自2006年我国科技大会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并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以来,国内学者对创新驱动的研究也逐渐兴起。由于相关理论基础尚不牢固,我国创新驱动的研究仍随着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相关学者对此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2)蓬勃发展时期(2012—2015年)。2012年,我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的突出位置,此时,国内有关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呈现“迸发式”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路径等成为这一时期的核心关键词,表明我国学者已经将研究的对象转移到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实际应用上,同时,对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认识也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渗透。

(3)深化完善时期(2016年至今)。随着“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浪潮逐渐平缓,在经历了由引进学习到实践应用的研究跨越后,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研究逐渐进入沉淀、升华、完善与深化时期。这一时期的核心关键词主要有经济新常态、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全要素生产率等,表明相关学者经过不断深入研究后,开始针对我国国情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探索。

5 结论与未来展望

5.1 结论

(1)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核心的研究群体。该研究一直颇受我国学者的关注,目前有关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层见叠出,且已形成了核心的研究群体。尤其是在我国日益重视经济发展与创新立异的背景下,未来有关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研究会向更深层次发展。

(2)演化路径研究上,基本沿着由理论到实践、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单到复杂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缘起于创新驱动研究,随后经过深化与完善,研究热点虽不断变化,并经历了初步探索、蓬勃发展和深化完善三个时期。

(3)我国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研究主要围绕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主题展开。

5.2 未来展望

目前,我国有关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领域的研究日趋成熟,尽管现有文献涉及到了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转型升级等热点问题,但鉴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保证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能够兼顾地区特质和产业特质,保证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部门间得以实现,仍需相关学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同时,也可以将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环境资源、政策环境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除此之外,还应对有关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文献数量及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使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使创新驱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猜你喜欢
图谱驱动领域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绘一张成长图谱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9:01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