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视域下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模式与路径*

2019-11-01 06:17赵洪波李大莉
图书馆学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文数字化智慧

赵洪波 罗 玲 李大莉

(黑龙江工程学院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得到长足进步,人文计算的对象从数字文本逐步拓展至音频、超文本等多媒体,实现对人文研究等领域的多形式渗透,使得数字人文的概念深入人心。数字人文依托先进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人文研究范式,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新颖的工具、方法与平台。它为数据资源整合提供了便利,推动各地数据库的大规模建设,让人文研究者摆脱资料整理的繁杂工作,能够专注于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数字人文环境的营造,离不开科研机构、出版社与信息服务机构的参与,尤其是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辅助机构,作为跨界协作的实践者,更是发挥着数字技术与学术科研之间的桥梁作用。而数字人文的应用与不断革新,也在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契机[1]。智慧图书馆是以智慧化的方式,保障图书馆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有效交互,实现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新型图书馆模式。在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智慧图书馆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动向,为他们提供更为契合的服务。数字人文时代已悄然来临,在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建构智慧图书馆服务新模式,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是图书馆界谋求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1 数字人文的内涵与作用分析

1.1 数字人文的内涵

上世纪50 年代意大利学者罗伯托·布萨首次提出“数字人文”的概念,预测了数字化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此后各国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字人文进行定义与内涵揭示。美国学者Unsworth 指出,数字人文连接着高端计算与人文沟通,是一种推理,一种本体论约定,是一种建模方式。国内学者赵生辉认为,数字人文就是实现研究对象的数字化保存与应用,进而所开展的资源采集、加工、组织、研究等活动的总称。随着数字技术在人文领域的发展变化,数字人文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人文计算的延伸,是促进人文社科领域知识本体数字化的方法论范式。

1.2 数字人文的作用

数字人文作为融合人文社科与计算科学的新兴学科,具有计算机支持、跨界合作与数据价值密度高的特点。它以各种可计算的数据为基础,涉及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开放获取等多方面的内容。数字人文为传统人文科研提供了新范式,促进人文知识产品向数字化方向发展,颠覆了传统学术交流方式。数字人文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节省学术数据整理的时间,以大数据之间的关联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对传统人文领域的创造性破坏与重建。北京大学图书馆聂华副馆长指出,数字人文以数字化技术促进新的学术发现,拓宽人文科学的研究疆域,帮助研究者走在时代前列,反过来也有助于数字化技术的改进与提高。

1.3 数字人文的研究方向

数字人文以人文数据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全球范围内以“数字人文”为主题的实验室、科研项目、团队等超过180 个[2]。然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类数字出版物迅速增多,增加了处理异构数据的难度,这对于数字人文研究也是不利的。为此,上海图书馆刘炜副馆长引入“智慧数据”这一关键的数字人文技术,以语义分析与认知计算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大规模数据资源的处理效率。他认为智慧数据要经历数字化、数据化、智慧化3个阶段,可以促进传统数据资源向智慧资源转换。浙江大学图书馆则将数字人文应用于古籍开发领域,以全新的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再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2 数字人文视域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要求

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是以文献数字化、数据库建设等专业活动为支撑的,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让图书馆的运转更加高效智能,也驱动图书馆逐步向智慧化方向发展。作为数字图书馆的高级发展阶段,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要遵循空间智慧、服务智慧的原则,做好科学的规划设计工作,切实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2.1 智慧化的空间设计

图书馆传统的物理空间设计,虽然可以满足用户的到馆借阅需求,但是缺乏对用户数据的采集分析,自然无法掌握用户的需求,以主动为他们提供智能化服务[3]。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则是让图书馆空间变得“聪明”,能够借助智能感知设备采集用户数据,全面分析用户需求偏好,并结合实时动态的空间数据,对馆内的光照、温度、湿度等进行调节,营造更为舒适的阅览环境。同时借助GPS定位系统、射频识别等技术,对馆藏图书进行精准定位,并输入智能管理系统,让馆内资源的管理更加高效。而打造线上虚拟服务空间,实现线上线下结合,也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

2.2 精细化的知识服务

数字人文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图书馆服务模式,也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4]。如今图书馆已经不再局限于文献检索服务,而是从更深的层面挖掘多领域知识,满足用户对细粒度知识的需求。这就需要图书馆做好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工作,结合完整的用户信息,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深度挖掘、聚类和预测分析,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用户需求挖掘促进知识融合,利用语义网、关联规则等描述知识元之间的关系,促进多源知识的聚类,建立巨大的关联数据网络。然后借助深度学习与知识推理技术,将馆内静态资源与服务系统动态数据相结合,实现用户需求与馆藏的迅速匹配,以精细化的资源组织方式,提高知识服务的准确度(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知识网络的构建流程

2.3 业务流程的优化拓展

智慧图书馆建设不仅要求提高内外部空间的智慧化水平,借助管理系统完成知识资源精细化组织工作,也要求结合用户行为、流通与反馈数据,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发现现有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促进图书馆服务的不断优化。例如,依据馆内人流数据、终端服务数据等,发现进馆人数与时间、活动等之间的关系,为开展馆内展销活动提供决策支持,并将用户数据与服务器数据、环境数据结合起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规章,提高对馆内资源的管理能力。智慧图书馆建设也不应该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应用,而是要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发展场景策展、共享空间等新业务,考虑业务功能重构的方法,形成智慧服务共同体的图书馆新格局[5]。

3 数字人文视域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模式

智慧图书馆以一种更加便捷、智慧的方式,改变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方式。结合智慧图书馆的特点与建设要求,笔者认为可将智慧图书馆建设划分为资源、空间、技术3个维度,以资源整合为智慧图书馆提供保障,以技术升级与空间改造拓展服务功能。

3.1 资源建设

智慧图书馆作为全面感知、立体互联的信息有机体,注重对信息资源的深入挖掘与聚合,实现数据、信息与知识的智慧化。图书馆应该借助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数字化技术,对不同来源、不同类别的资源进行整合分析,让这些资源可以与不同的系统无缝对接。无论是实体资源还是虚拟资源,都要做好筛选、分析与编辑工作,从中挖掘有价值的知识,发现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并实现各类资源的高效共享。在智慧资源建设阶段,图书馆要保障各类资源及时更新,确保文献资源的规模与质量,不断为数据库补充新鲜血液[6]。图书馆需要做好数字化资源的上架与推广工作,与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深入合作,方便科研人员高效检索资源,满足数字人文时代人们的信息需求。

3.2 技术突破

数字人文技术的应用,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驱动因素,也是实现图书馆“智慧化”的基础。目前很多图书馆虽然引入了新技术,但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并不充分[7]。为此,图书馆要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寻求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尝试利用新技术改变既有管理、服务模式,及时利用新技术更新服务系统,促进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智慧互联,提高馆内外各类资源的智慧化水平。例如,上海图书馆充分挖掘三网融合技术的价值,将其应用于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为用户提供集成全市多家馆藏资源的移动终端设备,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文献检索、你问我答、评论转载等移动服务。该馆还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出智慧虚拟馆员服务与智能机器人服务,能够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3.3 空间改造

近年来图书馆界提高了对空间服务的认识,相继开展了传统空间改造工作,将线上与线下空间相结合,形成了创客空间、信息共享空间等多样化的空间利用形态。而数字人文背景下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更高,建设智慧化空间的价值也更为凸显。图书馆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情景感知等数字化技术,建设能够以投影的方式展示丰富馆藏的智慧展厅,并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建构不同的虚拟服务场景,增强用户的理解能力与体验感,进而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空间服务中。同时图书馆可以依托物联网、虚拟云、智能感知等技术,实现人与人、馆与馆、网与网之间的联系,促进不同机构、不同个体之间的深度协作与信息共享,打造泛在化的智慧服务网络(如图2 所示)。

图2 智慧图书馆泛在化用户服务模式

4 数字人文视域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路径

智慧图书馆建设进度与服务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在未来社会的最终价值。如今各地智慧图书馆建设方兴未艾,有必要总结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深入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寻找智慧图书馆发展的科学路径,以更好地发挥智慧图书馆的作用。

4.1 推进跨界协作融合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对于社会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8]。数字人文背景下学科交叉与产业融合成为主流,也启示智慧图书馆顺应趋势,以跨界合作思维拓展社会服务职能,不断延伸服务领域与范围。智慧图书馆本身拥有大量用户群体、规模化的信息资源、高水平的技术应用,在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而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寻求跨界合作,如将馆藏优质资源在商场、学校、火车站等场所展示,与这些服务机构共享信息资源,以多源化的信息渠道挖掘用户需求,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智慧图书馆也要强化与企业、科研院所、出版社等机构的合作,关注具有市场前景的研究领域,强化数字人文知识宣传工作,促进图书馆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

4.2 强化生态人文建设

生态人文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解决图书馆中人的问题,促进智慧化服务中人与人的和谐。目前很多图书馆存在人才紧缺、馆员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很难适应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形势,也难以获得广大用户的认可。为此,智慧图书馆要强化生态人文建设,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智慧馆员。不仅馆员要精通图情学知识,也要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并且通过相互协作与学习交流,不断提高智慧化服务所需的技能。同时智慧图书馆也要培养智慧读者,以专家讲座、信息咨询等方式,帮助读者提高数据检索、分析与利用能力,了解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用户对图书馆的认知,以保持与馆员的和谐关系。

4.3 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

智慧图书馆倡导营造节能、环保、绿色的生态环境,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智慧图书馆需要选择低能耗、无污染的材料与设备,创造健康、舒适、幽雅的阅览环境。如可以引入智能调节系统,实现对馆内各区域温度、湿度、光照的自动感知,并及时调节至适宜的水平。图书馆员应该改变传统服务理念,贯彻人文发展观,向用户宣传低碳环保的阅读理念,尽量为用户传递易于存储的数字化资源,减少纸张浪费。同时设计基于图书馆门户的虚拟研究平台,支持多种数据分析工具与机构知识库,为馆员、科研人员、普通用户之间的协作提供开放灵活的环境,形成高效、动态、可拓展的资源共享体系,发挥自身在维持数字人文跨界融合方面的积极作用。

5 结语

数字人文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图书馆的技术形态、管理制度与服务模式。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界的一场革命,也是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为应对数字人文带来的新挑战,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强化智慧化资源建设与空间改造工作,创造智慧化的服务环境与平台,让用户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发现新知识,获得全新的体验。唯有如此,才能让图书馆真正融入智慧城市,融入社会生活,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不可替代的力量。

猜你喜欢
人文数字化智慧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