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捐赠现状研究
——以广州工商学院问卷调研为例

2019-11-01 12:00蔡清雯汤洁方韵诗广州工商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慈善公益

文/蔡清雯 汤洁 方韵诗,广州工商学院

1 高校捐赠

慈善捐赠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高校开展捐赠活动,是高等教育办学发展的客观需求,对高质量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1.1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价值观导致的价值评价取向会在社会中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从而成为群体行为的优势或弱点的根源。慈善文化不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健康稳定的运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积极倡导并贯彻落实这种慈善捐赠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和坚持奉献、利他的价值观并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1.2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信仰

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没有一个正确的文化信仰是不稳定的,不能保证其所学用于正途。推动大学生慈善文化教育恰恰可以有效地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稳定的慈善文化信仰,具有这样文化信仰的人在日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才可以在没有思想性问题的前提进行建设。当慈善文化的推广和教育初见成效时,慈善观念开始在广大人民群众意识中扎根,已经较为富裕的一部分人群则会在能力范围内对需要施以援助的人群提供经济或是劳力上的帮助。这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1.3 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公益慈善事业在参与民生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缩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证体系建设中,提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引导人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可见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上的作用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2 捐赠事业的现状及问题说明

2.1 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根据广州工商学院校级项目开展的问卷调研,从参与慈善捐赠活动的大学生群体来看,表现积极的大多是低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则普遍认为自身已经过了参与活动的时期,即将来临的升学就业等问题比参加慈善活动更加重要。

从参与慈善捐赠活动的类别来看,大学生慈善行为多集中在灾、环保等款物捐赠的事业,而对于扶贫建设、助医、国际交流项目的活动,参与的普及度非常之低。

从参与慈善捐赠活动的动机来看,学生普遍认为这属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为以后的就业带来一定的优势,参与慈善活动的出发点并不是出于对慈善事业有着热情和积极性而是存在有更现实功利化的考虑。

这些不容乐观的现状说明,校园中开展的慈善文化教育的力度不够,慈善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常规性和全面性,慈善文化所倡导的利他主义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没有得到普及。

2.2 捐赠平台数量太少,机制不健全

当前真正能让大学生使用的捐赠平台极少,甚至没有;捐赠流程不完善,反馈机制不健全。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有了闲置物品也不知道往何处捐,怎么捐;捐了也不了解自己捐出的物资最后实际的用途:许多非正规慈善集资泛滥现象的出现,使得大学生对慈善事业产生怀疑,不放心甚至不敢参加慈善捐助。

学院超过88%的学生们期望能建立一个健全、便利的闲置物品回收和捐赠平台很有必要,超过40%的学生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可见健全、便利的平台能提高学生门投身慈善捐赠的积极性。

图一 建立平台必要性调查

2.3 回收再利用的过程不清晰

在现有的多数组织中,组织回收物资之后,便没了下文,捐赠者对于自己所捐赠的物资的去向毫不知情,不清楚自己是否有真正的帮助到他人。回收过程以及再利用结果不清晰,无法形成再次捐赠的想法。

2.4 存在强制捐赠现象,打击大学生捐赠热情

捐赠这件事,能帮助他人,本身意义丰富。但在某些高校中,强制摊派行为仍然屡见不鲜。例如,有高校图书馆要求学生捐书,学生每人10本,老师每人50本。这让捐赠行为完全丧失了它本来的意义。

2.5 各院校之间差距大

据调查发现,不同高校之间的慈善捐赠的开展情况差距巨大,如图2(中国大学慈善捐赠榜单)所示:

图二 中国大学捐赠排名

3 针对存在问题的措施探讨

3.1 建立机制健全的捐赠平台

我们拟建立一个闲置书籍捐赠与交换平台,将它命名为“纸苑”,通过这个平台,为想要捐赠的师生,提供方便可靠的途径。

3.2 使捐赠情况反馈实时化、透明化

通过调查发现,捐赠者最关心的问题便是所捐物资的去向以及用途。如果捐赠平台能将捐赠情况通过互联网技术,对物资的流转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反馈,并通过第三方进行全平台公示,将大大提高信息的公开程度和捐赠可信度。

3.3 加强高校公益慈善文化教育

学校公益慈善文化教育具有不同于普通公益慈善文化教育的特点。通过学校公益慈善文化教育普及公益慈善知识,使大学生学习有关公益慈善的知识,懂得爱心、关怀、利他、感恩等道理,引导大学生的公益慈善意识由萌芽到逐渐成熟,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慈善活动。潜移默化中,他们就会将朴素的公益慈善感情逐步内化为自觉的道德意识,形成公益慈善品德。

因此有必要整体规划学校慈善文化教育目标,形成阶段衔接、内容贯通的教育体系。

3.4 高校结合企业,引入慈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作为对于整体慈善规划教育的补充,建议将个人慈善贡献纳入评选奖学金参考范围,这样一来的奖学金不仅能在物质层面给予被奖励学生极大帮助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慈善文化教育资源,这在无形中便使慈善文化的善果被大学生们所接纳和体验。

4 结语

公益慈善是助推社会走向公平正义和谐美好的重要力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大学生是我国未来慈善事业的重要主体,是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中坚。新时代着重于大学生慈善观念的培养、慈善心理的引导和慈善行为的塑造,注重培养大学生对自己、家庭、学校、社会、他人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提高他们的公益慈善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的和谐发展。

发现大学生开展慈善捐助中的问题和阻力,并想办法加以解决,使大学生的慈善意识在校园文化传播中得到熏陶和启迪,进而形成稳定的公益慈善理念并使其成为其向往的事业,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慈善公益
公益
公益
肩负使命的奶奶
公益
慈善之路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J.K. Rowling Receives a Rare Honor from Prince William at Buckingham Palace
公益
关于慈善行为和慈善促进的几个问题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