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芳杰,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的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1)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2)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是由世界银行在其报告中正式提出。在世界出现了这一现象的国家目前有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的一些国家、比如菲律宾、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那么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多的国家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难道真的那么不可跨越?本质上来说,“中等收入陷阱”是属于一种经济增长和动力的转换问题。那么如果避免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从国际经验来看必须要尽早完成经济转型,曾经也有不少国家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是由于拘泥于自身发展模型,错过了最好的转型时机,从而陷入泥泞。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四十年前的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56美元,到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虽然中国的发展可以用一个奇迹来形容,但是自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速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由2007年14.2%降至2016年的6.7%。基于这种情况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了一个热议的话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时代特征。经济全球化是由科技革命、跨国公司以及金融资本的带动而产生,会使世界各地的生产要素和资本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有优势又有劣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在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上,目前的文献研究有如下类型。第一是国际上部分国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第二是国内学者为了能够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提出的方案和设想。
国际经验:齐传钧利用智利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智利主要是稳定了国内政治环境并且进行了两轮的资本市场改革。姜文辉]研究了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通过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国内产业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李天国则是主要研究了韩国在转型期的产业技术进步、对外贸易政策、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金融部门与企业制度改革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结构改革,完成了经济转型。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胡恒强,范从来,孙德峰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策略内生转换点前移,避免经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丁守海,吴迪,张鹤认为中国的低就业质量已经构成就业的主要矛盾,会使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加大,所以需要重构以提升就业质量为目的,积极就业为核心的政策。陶爱萍,张万丽,束克东认为包容性创新能促进消费结构及收入分配结构优化,从而避免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从201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广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为80854.91亿元,江苏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为77388.28亿元,而中部地区的河南省为40417.79亿元,西部地区的四川省为32934.54亿元。从地区消费支出水平来看,在2016年广东省的最终消费支出为40885.9亿元,西部的四川省为17237.9亿元,两者的差距为2.7倍。
经济全球化会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转移,各国可以依照自身在资源、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中,提高了资源配置和分工效率,增加了全球的总财富和总福利。但是经济全球化会促进世界发达国家将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自身会保留技术密集型等含金量较高的产业。
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是以人口为基础的,合理的劳动力人口结构比例决定着经济增长的潜力,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就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截止2016年底,中国0-14岁人口占比为16.7%,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0.8%。从1990年-2 016年,中国0-14岁的人口占比一直呈现出下降趋势,65岁以上人口则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远超国际标准。这表明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进入少子和老龄化并存的困境。
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有利有弊。但是目前随着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下降,之前的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了。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下的背景下,就必须要靠自身研发高新技术,那么转变发展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中国的GDP增速从2012年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中国告别了过去三十多年平均10%左右的告诉增长。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但需要明确的是逐渐消失的供给侧的推动力仅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红利,供给侧仍有许多新动力有待重视。加上当前世界局势呈现出的“逆全球化”局势,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就是创新,其次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以及推进有序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那么针对世界上成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经验来看,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当前已经进入了全球化3.0时期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动力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由过去的资源的丰富程度、劳动力数量的多少来决定,而是转变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富含科技因素的要素。但目前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旧存在。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要从外生性转变为内生性,要让创新成为一种常态,由此中国目前、未来都需要创新。
中国想要成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那么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则是一个关键举措。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前中国的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存在不合理,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比一般可以达到70%及其以上,中国的第三产业的占比则远远低于这个比例。第二,振兴传统工业和扶持新兴产业的战略相结合,传统工业大部分属于能耗较高,产能过剩的企业。下图是中国某省1978-201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图,该地区作为中国的一个缩影,可以看出中国在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方面一直在努力。
城市化作为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斯蒂格利茨也说过影响21世纪进程是只有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城市化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而且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强大内生源动力。
我国在全世界都一个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50%以上。我国对于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由来已久,从每年的一号文件到今年来对于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再到近期的乡村振兴计划。中国在农业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培养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采取农户、农业合作社、加工企业一条龙,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达到了规模经营,创造了就业岗位,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第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优质的农业生产服务,在于形成互联网+农业的经营模式,同时也在于留住人才,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第三发展生态农业,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不光需要当地的努力,同时还需要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将会是一个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