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筠 徐晓鹏
[摘要]中国书画凝聚着中国民族优秀文化,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养学生书画艺术欣赏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挖掘书画背后的价值,升华自身思想,做一个合格的文化传承人。高校是书画教育重要地点,承担着培养书画人才的责任。因此,高校有必要探索一条适合培养学生书画艺术欣赏能力的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 键 词]书画艺术;高校学生;欣赏能力;培养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一体,独树一帜,烙印着中华文化。如今,我国书画不仅在我国受欢迎,而且也被外国人喜爱。书画艺术散发着勃勃生机。为提高学生书画欣赏能力,高校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精彩的书画教学课堂,提高学生书画学习兴趣。
一、书画艺术的欣赏与分析
优秀的书画作品可谓是艺术的集大成者。大学生除了要学会欣赏作品之外,还要探究书画艺术规律,掌握书画精髓,真正地发现书画作品中的美。大学生在欣赏书画作品时需要先从宏观的角度把握作品,如气势、神采、章法,再从微观的角度细细品味作品,如线条、墨等。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才可以更好地了解书画家在创作作品时所饱含的情感。具体欣赏与分析的方法如下所述。
(一)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总体把握作品,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价值。其次,探究作品的细节, 如用笔的方式、章法、墨韵等。与此同时,逐个分析每个字的笔画是否长短合适、笔法精妙、间距适度、具有趣味性等。最后,再次回到整体观书法作品,总结观看感受。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令人为之神往,可以增强人们的书法涵养。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掌握欣赏书法作品的方法,学习书法家的书写精华,以便提高书法水平。
(二)展开联想,领略创作意境
想象力对于欣赏书画作品尤为重要。虽然书法作品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学生要通过发散自身的思维,提高联想能力,拉近自己与作品的距离,领略创作意境。当然,联想并不是凭空展开的,而是基于作品。学生需要欣赏书画作品中的下笔方式,想象书画家创作作品时的心境,真正地与书画家对话。为保证准确地感知书画家创作作品的心境,要了解书画家人生经历等。
(三)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古代的书法作品形成于特定的时代。可以说,只有学生深入书法作品创作年代,才可以全面地了解书法家的创作情感。东晋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在书法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欣赏《兰亭序》时,学生有必要搜集资料,进而深入地剖析作品。实际上,这件作品写于绍兴兰渚山下,王羲之通过以文会友的方法进行情感交流,在流觞曲水中,其有感而发,最终创作了名流千史的《兰亭序》。通过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情感,学生可以更好地分析书法的笔触、气韵等。
南朝谢赫在其所撰“绘画六法”中首推“气韵生动”说。之后,“气韵生动”成了鉴别书法作品是否优秀的重要依据。虽然“气韵”属于用笔技巧,但是其代表着创作者的心境、格调。而一个人的心境越好、格调越高,书画作品越优秀。基于此,高校除了让学生欣赏作品、掌握绘画技巧外,也要提高学生的修养。
二、提高学生书画艺术欣赏興趣的方法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要积极地对外弘扬中华文化。书画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优秀的中华文化需要优秀的传承者,高校需要着重培养优秀的书画文化传承者。兴趣是学生学习之源。基于此,高校可以从培养学生书画艺术欣赏兴趣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书画艺术欣赏能力,保证学生更好地让书画文化走出国门。
(一)积极地培养学生兴趣
书画不像理科一样要求缜密的逻辑思维,更加强调形象思维。若是高校能够积极地培养学生兴趣,就会提高学生对书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书画艺术的感知能力。
高校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书画欣赏教学工作。首先,制作关于书画作品的PPT,并在PPT中插入图片、音频、视频等。也就是说,教师要丰富书画教学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在讲述书画作品中贯穿故事,以此培养学生浓厚的书画学习兴趣。比如,讲述齐白石画虾的故事、讲述徐悲鸿画马的故事等。最后,开展课堂总结活动,让学生谈一谈课堂收获。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提出书画教学意见,优化教学方式,保证书画教学质量。
(二)引导学生多听书画艺术讲座
中国书画文化博大精深,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全部掌握。因此,学生要注重积累书画文化。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听讲教师教授的书画知识之外,也要积极地开阔视野,多聆听书画艺术讲座,提高自身书画艺术修养。
近年来,电视台在书画欣赏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聆听书画艺术讲座的机会。譬如,央视中文国际台《文明之旅》节目中,邀请冯远教授讲述“绘画大师的启示”。绘画大师分别是黄宾虹、徐悲鸿、齐白石、林风眠。这四位大师可谓是书画界的泰斗。通过讲述、提问等形式,大学生从中吸收了丰富的书画知识,逐渐地提高了书画欣赏能力。在互联网发达的背景之下,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关于书画讲座的教育资源,增长书画见识。另外,高校需要竭尽所能地为学生创设书画学习氛围。比如,高校可以与优秀书画家商议现场讲座事项,让书画家莅临学校开展别开生面的讲座,提高学生对书画艺术的欣赏兴趣。为强化现场讲座效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与书画家交流与互动。目前,讲座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因此,高校更应该做好书画讲座方面的工作,让学生更好地品味书画艺术。
(三)让学生多了解与掌握相关书画理论
书画理论是书画学习的先导者。因此,高校需要重视书画理论教育。为让学生感知书画中蕴藏的文化,发现书画艺术之美,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高校要主动开设书画欣赏与鉴别选修课。在讲授课程时,教师需要把书画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作品中蕴涵的绘画理论与绘画技巧。由于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调动学生感官,确保学生快速接受绘画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述作品背后的小故事或者积极地与学生开展互动问答活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书画理论的兴趣。另外,教师需要为学生留课后作业,确保学生深入地探究作品的历史背景、情感表达方式等。
泰山一带是山东省四大画像石出产地之一。当地所出的汉画传承着优秀的文化,符合当前审美需求,可以有效地指导当代人掌握汉画的精髓。汉画像主要雕刻在石头上,并深入融入绘画艺术。由于汉画像构图精妙绝伦,学生需要掌握作品构图方法。构图方式包括单幅画面构图、单块多幅构图。通过学习构图方法,学生欣赏绘画水平以及创作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而高校教师就需要深入研究汉画像构图方法,掌握理论教学技巧,确保学生传承汉画像艺术。为提高理论教学水平,教师要由浅入深地为学生讲述理论知识,保证他们主动地探究先辈所留下的文化遗产。
(四)让学生参加书画社团,增强兴趣的可持续性
虽然书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但是高校中不乏认为书画课程枯燥无聊,不愿意学习书画知识的大学生。高校有必要重视这一群体,并且设身处地为他们创造书画学习条件,培养他们的书画欣赏能力。书画社团汇聚了诸多书画爱好者,并且部分学生的书画素养比较高。通过参与书画社团,即使之前对书画毫无了解的学生,也可能喜爱上书画。基于此,高校需要积极地组建社团,让学生更好地体味书画学习乐趣。实际上,学生在书画社团中既可以提高书画素养,又可以增强交际能力。为促进学生交流,书画社团需要举办一些书画鉴赏活动,让学生品味书画作品。与此同时,社团成员需要主动把自己所欣赏的书画作品与其他学生沟通与交流。总而言之,书画社团对学生成长与发展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在新的发展阶段下,大学生成为与国外进行书画交流的重要纽带。通过交流书画,我国的文化可以更好地站到世界舞台之上。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书画中可以感受古代与当代书画文化的魅力。欣赏书画是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关键点之一。因此,高校需要创新发展书画教学方式,保证学生接受良好的书画教育。与此同时,高校要培养学生学习书画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书画知识的欲望,以便学生更好地构建书画知识学习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亚.国画艺术欣赏[J].收藏,2018(10):174.
[2]夏有祥.书画艺术欣赏[J].浙江园林,2016(3):93.
[3]李梓源.李梓源书画艺术作品欣赏[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6,50(7):34-37.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