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薇
摘要:文章简单介绍了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基坑深度大、施工条件复杂、安全隐患多以及支护工艺复杂。随即明确了深基坑施工技术要点内容,如桩锚结构及连续墙施工要点等,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
1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主要特点
就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实际施工情况来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基坑深度大
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逐步扩展,深基坑技术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基坑开挖的深度逐步加深,并且向着更高的深度发展,目前部分地区建筑物的地下空间已经达到六层的深度。
1.2施工条件复杂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地质条件差异明显,特别是进行深基坑施工中,可能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支护施工增加难度,例如复杂性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地下管线影响等。
1.3安全隐患多
由于施工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可能产生相应的安全隐患问题。在深基坑施工中可能会对周边区域地质条件产生破坏作用,继而影响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在基坑支护施工中,涉及的施工环节较多,一旦管理出现任何疏漏,都可能产生施工安全问题。此外,施工还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继而影响工程质量、延误工期等。
1.4支护工艺复杂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具有较多的工艺方法,主要包括混合式、悬臂式以及重力式等支护工艺,施工中还需综合支护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要求、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以及结构功能要求能够进行合理选择。
2深基坑支护技术要点内容分析
2.1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技术
不同地区、不同建筑工程在进行地基施工过程中对于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也具有不同的要求,我国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与实践,目前较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主要包括土层锚杆施工技术、土钉墙施工技术、重力式挡墙支护施工技术、护坡桩式施工技术以及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这几种。同时,按照技术结构性能类型还可以将其总结为悬臂式支护结构、重力式挡土墙以及混合式支护结构等技术。在进行施工作业中,还需结合建筑工程深基坑具体施工要求进行基坑支护技术的科学选择,全面保证工程基坑支护施工质量,避免后续施工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通常情况下,在地基土质结构相对稳定的基坑中多会选用重力式挡土墙支护结构,而悬臂式支护结构通常应用在施工环境及土质均较好的基坑情况,对于土质性能较差以及软土地基等基坑情况,则通常选用混合式支护结构。
2.2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要点内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目前国内各城市适用工程建筑的土地面积逐步减少,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项目坐落于土质较差的地点,所以,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开挖的基坑面积也就相对较大,同时,土方开挖施工的范围与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也在很大意义上影响着支护施工质量,所以,在进行地基工程深基坑的土方开挖作业过程中一定要预先明确工程深基坑的开挖范围,并且在相应位置做好划线标记,通过分段进行的方式实施土方开挖作业,这样不但能够有效确保开挖作业质量,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缩减土方开挖作业以及弃渣的运输时间,降低土方开挖作业量,防止挖掘作业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局面。另外,还应细致把握建筑工程深基坑的开挖周期问题,结合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工艺要求确定基坑开挖深度,并对挖掘作业速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对深基坑的维护结构造成不好的影响。
2.3锚杆支护施工的技术要点内容
在进行深基坑锚杆支护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首先应在对土层进行钻孔作业时对深基坑墙面与力壁进行相应检查,确认相关指标均能够满足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使用应用标准,然后再着手后续钻孔作业。如果锚杆钻孔实际深度超过了方案设计的深度标准,则应适当扩展基坑的宽度,使其成为一种圆柱的形状。严格控制锚杆护筒中心和桩中心之间的偏差情况,将其控制在五厘米的范围内,对于锚杆的钻入深度,则应将其控制在一米范围内,水泥浆液配置则需要控制在1.1-1.2内,同时,应细致把握鋼筋的固定位置,以此保证整个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水平。此外,在混凝土的浇筑深度方面,应确保其不低于两米的深度,浇筑作业的速度要始终保持均匀适中,避免堵管问题的产生。
2.4深基坑支护防水技术要点
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由于受到天气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遇到自然降雨以及地下水上涨等问题,影响深基坑支护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施工部门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深水井和排水沟的方式加强对基坑支护结构的防水保护,如果现场施工环境的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施工单位需要在深基坑施工前,对地下水位进行水位下降操作,防止在进行支护施工中产生管涌以及流沙等问题。除此之外,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管涌及漏水等问题需预先做好风险分析并制定紧急预案,深入保障深基坑的支护质量。
3结语
地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基础部分,对于建筑整体施工质量及结构的稳定性与使用强度具有直接性的影响,而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是地基施工的关键性技术,因此,施工部门应细致把握深基坑支护技术要点内容,并加强技术应用实践,逐步进行技术的调整与完善,从而为工程的后续施工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