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2019-10-31 04:14姜玉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4期

姜玉婷

摘 要 水资源作为一项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应用,导致水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扩大。

关键词 节约用水管理 节水型社会 达标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獻标识码:A

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保障国家水安全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方针,精辟论述了治水对民族发展和国家兴盛的战略意义,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水安全的严峻形势,系统阐释了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了新时期中国治水的新思路。

1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水资源现状

众所周知,水资源对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重要性,而现阶段,全球的可用水资源总量大幅度减少,可以说已经到了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严峻形势。就我国而言,水资源的总量,在80年代初期,我国水资源的平均总量大约为6.2万亿立方米,除开利用水循环更新等方面的水资源,平均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按当时统计的人口数量来计算,人均的水资源量大约为2220立方米,通过分析预测当我国人口达到16亿时,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将会跌至1760立方米,占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因此,联合国将我国列入了全世界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水安全的老问题

水安全的老问题可以总结为“地大物薄人多”

“地大”—总量多,时空分布不均,与其他要素不匹配。

“物薄”—单位国土面积少,北方水资源衰减。

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量衰减严重,其中海河流域减少最为显著。

“人多”—人均和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人均2100m3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在164个有统计的国家和地区中居118位;亩均耕地水资源占有量1400m3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

1.2.2新时期的新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治水以防治水旱侵害,开发利用水资源为主攻方向。目前、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健全,城乡供水能力不断增加,但水资源开发的外部性引发了水安全的三大新问题。

一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正常年份缺水约500亿立方米,缺水主因由过去的供给不足转变为现在的承载不足。海河、黄河、辽河、西北和东部沿海等地既是严重缺水区,同时也是严重超载区。

二是水环境污染严重水量减少加剧了水污染,水污染又进一步加剧水短缺,形成恶性循环。农作物农药化肥过量使用、有机肥实际利用率低。雨污不分流,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浓度不达标,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

三是水生态损害严重。湖泊湿地消失萎缩,又进一步带来河流断流、河道缩减。1990年到2000年,全国湿地减少5万Km2,近十年又减少3.4万Km2。

2节水优先方针

水,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短缺的产品,成为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保障水安全,必须要在指导思想上贯彻党中央生态文明及其制度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在治水上必须要有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必须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思路,实现治水思路的转变。

2.1中国节水新时代特征

(1)用水效率显著提升。全国各行业用水效率大幅提升,先进地区居世界前列。2002-2016年间,全国主要用水效率指标显著提升。

(2)节水上升为国家优先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连接。

(3)节水成为全社会全民共识。“实施综合节水”,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印发《全民节水行动计划》。

3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1)重要意义。全面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的重要举措,可以全面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将节水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生产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2)基本原则。一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二是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的原则。强化科技引领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大力发展高效灌溉农业,加快转变农业用水方式。三是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原则。优先实施保障我市防洪安全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在建工程建设步伐,力争尽早建成发挥效益,同时统筹推进解决农村水利突出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尊重自然、人水和谐,绿色发展的原则。因水制宜、量水而行,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合理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要求,建设水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水和谐发展。

(3)新时代节水思路。

①全产-全程-全民三维推进。实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全产业节水。

②宏观-中观-微观三层结构。宏观层面:产业结构适水调整、总量控制、大力推进非常规水替代。中观层面:开展节水型单元载体创建,积极完善有效的定额标准。微观层面:推广节水技术与节水工艺,大力提倡个体节水行动。

③政府-经济-公众三元动力。三种主导力量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分别通过三种机制发挥作用,分别为约束机制、经济机制和能动机制,其中约束机制以保障水资源分配的公正性为导向,经济机制是市场最重要的调解手段,以追求效率为主要目标;能动机制受公众意识与外界调控刺激为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