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

2019-10-31 04:14王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

王涛

摘 要 实验动物学是实验动物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将阐述实验动物学课程的重要性,然后分析当前实验动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 实验室动物学 现状 问题 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实验动物学的重要性

在生物医学动物实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验动物在1950年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出现,它主要是研究实验动物与进行动物实验,而且它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因此,当前,很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相关方向的研究与发展。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卫生署每一年的经费开支能够达到3到5亿美元左右,其中将近一半的经费都投入到动物实验的相关研究中。而对于我国来说,在生物医学科研中,超过一半都需要实验动物,甚至有些领域完全依赖于实验动物。此外,对于医学领域来说,相关的研究与实验是不能直接在人体上进行的,但是,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一些疾病的产生原因与治疗方法,就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

2当前实验动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实验内容与时间安排不科学

通常情况下,实验动物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与外出实习。但是,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主要涉及演示性、验证性与外出实习几个部分,很少涉及创新性实验。例如,贵州大学动科院的实验动物学教学只有18个课时,总共包括八个实验,而且几乎全部都是演示验证实验。此外,在每次实验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参加的学生人数都是40人左右,但是只安排两位指导老师,这种情况就非常容易导致课堂的混乱。在实践教学方面,同一个实验只安排两个课时左右,然后也就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2.2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环境等都会直接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但是,因为实验动物学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一到两个老师很难高效地去完成所有的任务。此外,在当前的考核制度下,实验教师没有太多的培训机会,其教学能力也就得不到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动物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都得不到及时更新。此外,从本质上来说,动物学在农学类的范畴中,产生经济效益的速度很慢,因此使得学校在这方面的经费、设施投入力度也持续减少,实验动物学教学也就难以有效开展。

2.3实验动物学考核机制不完善

从目前来看,在实验动物学课程的考核方面,主要的考核指标就是学生对于实验报告的编写情况以及课堂的出勤情况,没有对具体的实验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也没有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有效评价。例如,在开展实验课的过程中,常见的模式就是分组实验,在这种模式下,参与实验操作的往往只有比较积极的一两个同学,剩下的同学都只是在一边观看,从而使得最终的实验报告不能体现小组所有成员的实际水平。此外,也有一些同学虽然操作能力较强,但是,因为受到实验个体差异的影响,使得最终的实验结果不尽人意。最后,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动物学成绩中,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同学认为只需要记住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就能够通过考试,对于实验课程并没有太多的参与兴趣。

2.4一些学生存在心理障碍

通常情况下,实验动物学的实验对象都是一些活的动物,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验证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内容,换句话说,这种实验比较血腥,因为很多学生第一次见动物内脏等都会出现呕吐现象,从而就导致他们对于动物学实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拒心理。具體来说,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几种类型:第一种,恐惧心理。例如,在解剖小白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其他渠道看到了一些小白鼠咬人的事件,然后就会对这类实验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第二种,内疚心理。例如,一些同学认为兔子很可爱,所以在解剖兔子的时候会一定的怜悯心理,然后也就会对实验效果产生影响。第三,嫌弃和厌恶心理。因为实验动物大多在室内集中饲养,密度过大,非常容易产生一些难闻的气味,而且部分动物身上会有一些粘液,如在对牛蛙的体表有很多粘液,学生在解剖的时候会从潜意识里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往往也很难顺利进行,然后就会影响到最终的实验效果。

3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策略

3.1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实验动物学教师必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地去学习和了解课程相关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此外,学校应该尽可能多地给教师创造一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以此来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在实验动物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际的教学内容也在持续更新与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课程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实验动物学教师应该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地教学,并能够清楚掌握其中的重点与难点,然后也就可以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

3.2开放实验平台,补充探索实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实验动物学的实践课程都是以演示验证为主,老师会在课前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并在课上给学生演示一遍,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一遍并完成对应的实验报告即可。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并不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之前应该准备的材料,从而就使得很多学生在刚开始进行工作岗位或者是进行独立科研的时候会无从下手。当前,在课程改革力度持续较大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对于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为受到教学课时与具体实验条件的影响,使得开放实验平台成为培养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学生能够随时进入实验室并通过动手实践解决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此外,在进行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科研任务和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具体的科研任务划分成多个小课题,让学生分组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材料购买、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等内容,从而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3.3改革实验动物学考核模式

要想实现对实验动物学教学的改革,也必须要改变传统考核模式下以实验报告单与学生的出勤情况决定最终成绩的考核方式,加大对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过程、实验创新性的考核力度,并适当地提高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实现多元化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实验报告的编写与完成情况、课堂的出勤情况、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等进行量化评价,然后对学生在实验的创新性研究、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与见解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打分,最后将这两部分分数综合起来作为学生实验动物学课程的总成绩,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让老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实验课程的重视度与参与度,从而也就能够提高实验动物学的教学效果。

3.4及时和学生沟通,消除心理障碍

对于一些学生对解剖实验动物具有抵触、惧怕等心理障碍的问题,老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在实验课开始以前做好相应的思想工作,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做到全员参与。对那些第一次接触的解剖实验,应该在实验之前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实验视频,让学生在心理层面对将要进行的实验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对那些害怕被实验动物咬伤的同学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与实验安全教育。第二,对于那些由于怜悯心理而不忍心去解剖实验动物的同学,教师应该耐心地给学生讲解使用这些动物进行实验的目的,让学生能够明白只有掌握了更好的解剖技术才可以减少动物的使用量,而且也可以给社会发展创造更多贡献,以此来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障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实验动物相关专业来说,实验动物学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只有在清楚掌握本课程的内容,才可以更顺利地进行动物实验技术、实验动物医学等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要发现实验动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道宏.农林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4):8419-8421+8430.

[2] 牛微.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J].广州化工,2015,43(05):191-192+214.

[3] 宋红芹,高巍,王小波等.病例教学法在兽医病理生理學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330+341.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