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剑
(黔南州中医医院,贵州 都匀 558000)
慢性盆腔炎(CPID)作为临床妇科常见病,主要是因为急性盆腔炎未得到及时、恰当或彻底治疗导致的。以腰腹疼痛、月经紊乱、白带增多、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具有一定的顽固性,且发病率逐年升高,会对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西医物理疗法、抗生素等治疗难以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且易产生耐药菌和两重感染。中医在“内病外治”的思想前提下,提出“三联特色中医护理法”,获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92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作为观察样本,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1:1比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1~53岁,平均(38.2±4.6)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2.7±0.8)年;治疗组年龄21~53岁,平均(38.2±4.6)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2.7±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口服妇科千金片,6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三联特色中医护理法,首先通过中药灌肠的方式达到清热解毒的目的;再通过药物罐的方式辛温通路,引药至病灶所在;再给予中药塌渍局部热敷,发挥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维持药效持久稳定。干预时间选在月经干净后3d,1个疗程为2周。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
治愈标准:腰骶胀痛、下腹痛在治疗后完全消失,白带、理化检查、妇科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标准:腰骶胀痛、下腹痛在治疗后基本消失或大幅度好转,理化检查、妇科检查明显好转;有效标准:腰骶胀痛、下腹痛在治疗后有所缓解,理化检查、妇科检查比治疗前改善;无效标准: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继续加重,妇科检查、理化检查无任何改变。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2]。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46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治疗组46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评析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
慢性盆腔炎在临床妇科中是极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发病率在近年来显示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如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会导致不孕等严重后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3]。祖国中医并不存在关于慢性盆腔炎名称由来的记载,以其临床特点为依据,纳入到“妇人腹痛”、“经病疼痛”“带下病”等范畴中。本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病情特点,由于盆腔组织明显增厚,且瘢痕粘连严重,甚至已经逐渐包裹成包块的形式,单纯予以抗生素治疗收效甚微,且易引起药物耐药性和副作用。单独口服中药的治疗方式药物难以直达病灶,取得的疗效有限。而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三联特色中医护理法,通过三联序贯、因势利导,可保证临床治疗步步紧扣,三方合用可促使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加快疾病恢复速度。中药灌肠、药物罐、中药塌渍外敷联合的新型治疗方法,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特色中医疗法,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4]。由于慢性盆腔炎具有缠绵难愈的特点,需告知患者做好预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保健,积极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根据此次研究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足以证明,中医三联特色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可取得显著性成效,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大力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