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防灾网 打造平安海
——舟山市多措并举构建海洋预报减灾体系综述

2019-10-31 03:16郭媛媛邬海翔
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10期
关键词:风暴潮舟山市防灾

□郭媛媛 邬海翔

舟山市是我国海岛最多的设区市,由于海洋环境复杂多变,舟山市也是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风暴潮、海浪、赤潮等海洋灾害给舟山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舟山市一直把海洋防灾减灾作为海洋管理工作的重头戏。今年5 月,舟山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意见》,7 大举措推动海洋“一盘棋”管理,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推进海洋防灾减灾建设,实施海洋灾害应急防御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海洋综合减灾县和减灾社区。到2020 年,舟山市将完成40 个海洋风险隐患区核定、5 个1 级隐患区整治,建成2个海洋综合减灾县和10 个海洋综合减灾社区。

建成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2006—2018 年,舟山市共遭受台风影响50 余次,因台风风暴潮造成的灾害损失约80亿元。其中,2015 年台风“灿鸿”登陆舟山朱家尖,全市受灾人口44.5283 万,直接经济损失34.7 亿元。2017 年,舟山市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97 万元,主要由风暴潮与灾害性海浪引发。舟山市的海洋灾害还有赤潮、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蚀等。

面对严重的海洋灾害,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势在必行。近年来,舟山市全面贯彻实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浙江省海洋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十三五”规划》,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聚焦重点、补齐短板,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按照浙江省海洋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要求,舟山市主动完善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机制,推动海洋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建设,加强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业务管理,目前已基本建成市、县两级海洋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体系,2020 年将建立试点社区的海洋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体系。

此外,舟山市已建立市级海洋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对接浙江省海洋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海洋灾害应对预警和指挥可视化。各涉海行业或部门根据政府赋予的职能和本行业工作特点,加强了防灾减灾组织机构和各类信息平台建设。海洋、环保、气象、水利等技术支撑单位已基本建成了市、县(区)两级监测、观测、防灾减灾服务机构。

从2011 年开始,舟山市相继出台了《舟山市防灾减灾行动方案》《舟山市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和对应的县区级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

经过几年的发展,舟山市已经初步建成覆盖市、县两级的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业务体系,海洋灾害应对形势总体平稳,海洋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为守好“东海门户”起到了关键作用。

观测预报能力逐年提升

随着舟山市海洋管理工作不断推进,海洋防灾减灾体制不断完善,海洋灾害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逐年下降。

2013 年初,舟山市开始谋划组建海洋观测预报体系,经过6年发展,舟山市、县两级均已建立海洋预报台,初步形成以省市海洋预报机构为主、县级海洋观测站为辅的海洋灾害预警业务体系。

近年来,全市风暴潮、海浪等主要海洋灾害预报准确率均保持在80%左右。

舟山市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在舟山海域设置了海洋水文气象测点和水质、生态、沉积物监测站位,进行海洋环境基础监测及观测,目前已建成9 个长期固定海洋观测站、15 个简易气象站、8 个简易潮位站、19 艘志愿观测船、2 个X 波段雷达站、2 个高频地波雷达站、6 个浅海波浪浮标观测点、4 个生态浮标、2 个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观测站、1 个海啸地震观测台和1 个海况视频监控点。

目前,舟山市已初步形成海洋精细化监测、观测体系,原国家站点观测数据被纳入国家海洋观测网,省市投入建设站点观测数据被纳入省级海洋观测数据与信息交换平台,且正在探索形成海洋、气象、水利、海事、环保等部门信息共享的海洋灾害观测网络。

为了有效提升海洋灾害风险预警能力,舟山市重新开展了沿海警戒潮位核定工作,完成了全市防潮警戒潮位岸段核定,实现了每个县级行政区域至少有一套警戒潮位值的标准,为风暴潮灾害预警预报、沿海工程设施建设和应急决策指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8 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方案》,舟山群岛示范工程作为27 个重大建设项目之一被列入方案。

舟山市以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海洋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数值预报、云平台、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提高海洋预警服务系统化、精准化、信息化水平,提升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预警报准确率,确保实现“海洋观测信息传输率达到95%以上,风暴潮预警报准确率达到78%以上,海浪预警报准确率达到88%以上”的目标。

多举措构建防灾屏障

为做好海洋灾害防御工作,舟山市组织实施了标准渔港、“强塘”工程等工程性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降低了海洋灾害的影响。目前,该市已基本形成了以4 个国家级中心渔港为龙头,10 余个一、二级中心渔港为骨干,20 多个三级渔港和天然避风岙口为补充的渔港网络体系,共有海塘442 公里,配套闸门718 座,其中50 年一遇的标准海塘106 条。防御海洋灾害的工程性措施全面提高,极大地提升了沿海海塘、渔港等基础设施的海洋灾害防御能力。

岸线整治修复工作也为海洋防灾减灾带来了良好的契机。近年来,舟山市全力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建设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到2020 年预计该市完成海岸线整治修复92.20 公里,将切实提高沿海基础设施的防风御潮能力。

此外,舟山市还大力实施海洋灾害隐患整治、海洋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和管理、海洋防灾减灾综合示范区创建等三大行动,到2020 年将全面完成全市40 处海洋灾害隐患核查与整治,确保海洋灾害隐患应治则治;在舟山市普陀区建立沿海风暴潮重点防御区,构建灾害重点防御区管理体系,形成以县(市、区)为单元的灾害风险管控机制;建成10 个海洋综合减灾社区,全面提升沿海综合减灾能力。

接下来,舟山市将着力开展全市海洋立体观测网站位布局优化、升级改造和近岸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项目观测站点建设,完善全市立体海洋观测网,全面提升海洋观测能力,推进防灾工程建设,筑牢保护屏障。

增强公众海洋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举措。每年“5 · 12 防灾减灾日”,舟山市都会以渔港、码头等一线渔业生产场所为宣传点,采取设立咨询点、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册和传单等多种方式,向市民群众、渔民和外地游客普及海洋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在每年6 月8 日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前后,舟山市还要开展一系列海洋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市民的海洋灾害防御意识。

此外,舟山市还通过电视媒体、网络、短信和传真等多渠道发布各类预报服务信息,把海洋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发送给居民和相关部门,为沿海居民有效抵御海洋灾害提供重要保障,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风暴潮舟山市防灾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海平面上升对北部湾风暴潮增水影响研究——以2012年台风“山神”为例
2012年“苏拉”和“达维”双台风影响的近海风暴潮过程
防范未来风暴潮灾害的绿色海堤蓝图
基于多变量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风暴潮临近预报
我是小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