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忠 栾志鹏
摘要:本篇文章将着重对地铁车辆紧急制动故障和改进途径进行思考分析,地铁车辆中的制动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车辆的运行性能和乘客安全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城市轨道中车辆运行的速度快、站与站之间的距离短,这对于紧急制动故障系统有着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地铁车辆紧急制动故障和改进途径的思考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动系统的可靠性从而提高地铁车辆的安全性。
关键词:地铁车辆;紧急制动;故障;改进措施
1.地铁车辆紧急制动故障
地铁的制动系统是由很多的设备装置所组成的,比如说基础制動装置、供风装置以及制动控制装置等。以我们市一号线地铁作为例子来进行介绍,该地铁的基础制动装置是PEC7型号的踏面使制动器,它是由制动气缸、变速机构以及磨损补调器等共同组成的。制动气缸中存在压缩空气的时候,它会产生一个力推动轮对和闸瓦两者进行接触从而形成制动力。在每一个转向架中都是由不同的基础制动装置的,一半是带弹簧的储能器,一半是不带弹簧的,他们之间可以进行交叉布置后达到制动操作的目的,其中压缩空气主要是控制弹簧储能器。一般来说,地铁车厢中的两节动车都会配备一套供风装置,它主要是由控制装置、空压机和空气干燥器等组成的,它们会在同时启动,供风装置是将压缩空气输送给系统的勇气设备,这可以更好地确保满风的状态。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当天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启动哪一套的供风装置。
地铁车辆紧急制动中有四个零速继电器,它们是两两相连接的,分别控制这方向转换和快速制动。它与两个紧急制动继电器、四个自动折返模式开关连接形成了回路系统,同时与ATP鼓掌隔离器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这就组成了紧急制动环路的部分电路。列车在投入使用之后因为地铁车辆紧急制动被触动但是无法取消动作的故障事故的发生,经过维修人员的检查后可以确认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紧急制动继电器设备的触点被烧损,这使得列车紧急制动内部的环路失电,这使得列车停车后无法取消动作,此类故障的发生让我们对于紧急制动系统更加重视。
2.地铁车辆紧急制动改进途径
上面的文章对于地铁车辆紧急制动故障进行思考分析,地铁车辆紧急制动故障的发生因为了相关部门以及城市居民的重视,这对于地铁的乘坐者以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如何对地铁车辆紧急制动进行改进是地铁部门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接下来就对地铁车辆紧急制动改进途径进行思考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科学处理防滑故障
为了减少因为防滑不佳从而造成的地铁车辆紧急制动故障的发生,在对地铁车辆紧急制动系统进行改进之前需要先解决防滑的故障问题,如图1:
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于防滑装置的检查力度,尤其是需要注重对齿轮和探头之间距离的检查,如果距离不合适需要及时调整,确保其处于标准的范围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清洁工作,对灰尘、油污等进行清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装置的腐化程度。工作人员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装置的零件腐化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将其更换,这可以保障防滑装置的作用。
2.2 缓解单车制动的故障
地铁车辆在紧急制动的过程中出现单车制动故障的几率是比较高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将单车制动的故障进行缓解。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加强对于制动系统给阀体的维修力度,对制动系统给阀体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维修,对于磨损比较严重的给阀体及时进行更换,而对于油污严重的给阀体需要及时进行清洁,这可以更好地保障地铁运行的安全性。工作人员同时需要注意对于风源系统的清洁,对于内部的元部件需要格外注重,在进行清洁后需要对其进行检查,这可以确保风源系统是处于正常状态的。除此之外,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阀门等元部件进行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存在不符合质量要求或者是标准要求的元部件需要及时进行更换。
2.3 合理控制制动电子元件故障
制动的电子元件出现故障就很容易导致制动系统出现失效的情况,这要求工作人员对于制动电子元件故障进行合理的控制,如图2:
在现有的系统的基础上对于容易造成电阻、电容故障的电路板进行及时更换,并在更换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检查的内容比如说对于制动系统的功率、电阻值、电压等相关的参数,这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对于电子元件的运行状态有更好的了解。如果参数是异常的,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3.总结
地铁车辆的紧急制动系统是地铁车辆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铁运行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地铁车辆紧急制动且动作无法取消,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将故障问题进行处理,地铁司机需要及时将故障上报后申请救援,这个时候需要做好地铁乘客的安全保障工作。为了减少这种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积极地将地铁车辆紧急制动系统进行改进,将防滑故障、单车制动故障以及电子元件故障等进行处理,这可以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长江,于冬浩.地铁车辆紧急制动响应故障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环球市场,2017,(33):393.
[2]曹宁.地铁车辆紧急制动故障与改进策略论述[J].数码设计(上),2018,(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