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娉
摘要:深度学习,近来受到广泛关注。它基本特征是重视高层次(也即深度)的思维和能力,目标就是培养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笔者以《刷子李》一课为例,认为要使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可从精巧设计驱动问题、灵活设计多样活动、开放整合多方资源等方面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帮助学生构建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锤炼学生思维深度。
关键词:深度学习;思维能力
深度学习,近来受到广泛关注。我国研究者郭华教授认为,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系教授,兼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包雷清晰地指出了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是重视高层次(也即深度)的思维和能力,这是深度学习的渊源。它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创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分类中的"分析、综合、评价”这些高阶思维的介入,才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一位教师执教著名作家冯骥才的《刷子李》一课的案例,在引领学生如何开启思维,进行深度学习上颇给人启发意义。
一、精巧设计驱动问题,开启学生思维大门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最频繁、最熟悉的一种组织方式。一个优质的课堂提问,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愿,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如果伴随着这样一种挑战、兴奋、有趣、快乐的情感体验,保持着这样一种学习的激情,教师就能有效地引领他们往文本的更深处迈进。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问题多而散乱的现象,教师往往只在文本的局部内容或个别精妙的词、句的理解上花功夫,没有一个整体的核心目标的引领,因此导致学生不善于整合文本中语言信息,更谈不上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评价,缺少前后勾连、整体观瞻的阅读思维。
《刷子李》是写人类的文章,在教学时,我们一般会从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关注人物描写方法等方面入手。如: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奇”在哪?作者是如何写出他的"奇”?在课堂上,这些问题抛下去,也能引发学生一些思维力的展开,但平平无奇,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则谈不上深度学习,一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这位老师在课始,出示两幅图:两位油漆匠都站在高凳上刷屋顶,一位身穿蓝色工作服,满身白点;另一位一身皆黑,无一白点。)请学生仔细观察图后,猜一猜哪一位才是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并陈述观点,说明理由。课始,让学生先“猜一猜”,符合儿童喜欢挑战的心理,让孩子感觉好玩、有趣,有了这样的心理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形中被激发了。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理由,其实是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薛法根老师曾说过课堂上"三教三不教”原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能学会的不要教,学生学不会的不要教。学生对于"刷子李”这一人物的外貌形象,自己读文即能明白,不需要教师去条分缕析,属于"学生已会的不教”。让学生说明理由,既是对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概括、表达能力的训练,又是对学生分析推理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问题设计,将教材文本和学生思维进行了连接,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真可谓是精巧、精妙。
课堂提问时,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围绕本节课的核心目标,精心设计驱动问题,才能引领孩子开启思维之门,往深度学习之路上行进。
二、灵活设计多样活动,构建积极思维状态
课堂上,单一不变的教学程式和方法,容易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倦怠,由此形成“被动阅读”的不良习惯。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上沉闷、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比比皆是,除了有学生心理年龄的原因外,和我们教师平时的授课方式也不无关系。要消除学生的这种倦怠心理,让他们保持积极主动的阅读状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无疑不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这位老师在让学生体会“刷子李”这一人物形象时,没有采取机械的分析讲读,而是精心设计了两个情境:①“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声名远扬。有一家著名装修公司的老板打算高薪聘请他去公司工作。见到这位老板,“刷子李”会介绍些什么?②现在,我们转变一下角色。如果你是這家装修公司的老板,你是否会聘请“刷子李”来公司工作?聘请的为正方,不聘的为反方。我们来开一次小小的辩论会。辩论之前,请你再次仔细默读课文,为辩论寻找充分的依据。这两个情境的创设将文本内容与真实世界相关联,整合到教学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接下来教师在学生已有的表达经验的基础上,在介绍有重点、表达要合理上作一番引导梳理,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概括能力、表达力等言语经验得到进一步积淀,同时思维的有序性、发散性、灵活性、批判性等这些高阶的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深度学习,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摒弃传统的讲读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善于创设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问题,由此引导学生去搜集、加工相关信息,并尝试解决问题,阐释自己的想法,成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像此类的情境式阅读、分角色阅读、课本剧汇演等多样化的活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有利于创建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深度的合作与探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它强调主动参与,学习越主动,参与度越大,学习就越有深度。我们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把语文课上得活泼些、生动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果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何愁学生不自然而然地走进深度学习呢?
三、开放整合多方资源,锤炼学生思维深度
深度学习与机械的、死记硬背的浅层学习不同,强调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能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既要掌握关键概念,又要理解各部分知识间的关系。反观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往往缺乏整合与联系的意识,把一篇篇课文孤立起来进行教学,不能整合单元、同类文本、生活等资源,学生缺少前后联系,缺少整合比较的阅读眼光……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摒弃机械的简单记忆、孤立储存信息的浅层学习方式?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地学习、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具有批判性的高阶思维?是需要我们教师深入研究的。
在教学《刷子李》一课课尾,这位老师引入关于高端红酒"拉菲”每年的产量、生产标准、出口量的一段资料介绍,让学生阅读后和《刷子李》一课内容相联系,写出自己心中的思考与感受。此一拓展阅读,聚焦了学生思维能力与品质的培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多元感悟,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课文的中心有了更为深刻的感知。有学生思考后得出:"刷子李”和拉菲酒庄的相同点——追求高品质,慢工出细活。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换来的是长久的良好声誉。”有学生认为"拉菲酒庄和刷子李的做法其实这是一种‘饥饿销售法,商家利用顾客的消费心理,实现了赢取更多利润,赢得更佳口碑的目的。”甚至还有学生的思考到了"消费者”的观念,打假的问题。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整合课外学习资源,学生深度参与,运用了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进行学习,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与批判性等良好的品质得到了锤炼。
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走出单篇阅读的封闭与狭窄,注重向课外阅读延伸,实现课内外阅读的融合贯通,拓宽阅读的面,提升阅读的品位。此外,教师还可尝试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开展综合性的学习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灵活迁移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情境问题等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石。
综上所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多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精心地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學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构建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同时整合多方资源,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引领学生往深度学习的方向迈进。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许红琴.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40-43.
[2]冯嘉慧.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策略——访俄亥俄州立大学包雷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9):5-14.
[3]李广.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价值取向、核心特质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09):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