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欲晓 彭家海
摘要:作为古文明的巫文化,不只有消极神秘之说,还贴近了人们生活。泰国作为一个佛教国家,巫文化更是经久不衰。巫文化作为中原文明的源头有其长久的发展史,后来在两国交流中对泰国巫文化也有一定影响。由于中国巫文化主要在远古时期,且以楚巫文化最为盛名,笔者对于中国巫文化的研究更多参考于楚巫文化。本文通过对中泰巫文化的起源、祭祀仪式及巫文化的特点意义进行对比研究,对巫文化导致的两国宗教习俗、鬼神观念及民族特点的异同,对中泰的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巫文化;中国;泰国;对比研究
一、中泰巫文化的起源
《汉语大字典》对“巫”的解释是“古代从事祈祷、卜筮、星占、并兼用药物为人求福、却灾、治病的人”。笔者认为,巫文化究其根源是在人们鬼神观的影响下,认为万物有灵,从而从事一些特殊活动,与鬼神交流或借用超自然力量来祈求好运,达到目的的特色文化。
(一)中国的巫文化起源
中国的巫文化是最早发源于于渝、陕、鄂三省交界处的巫溪。中国古时认为万物有灵,要与这些神灵交流表达诉求,五帝时期“巫”字就应运而生。巫要与神交流,便有了“巫术”,部落活动中,除了为个体利益,日常需求外,巫术还成为部落首领加强统治的工具,因此大多首领也同时是大巫,在这一世界统一背景下,中国的巫文化有其特殊性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是发生在颛顼时代的“绝地天通”事件(距今约4500年)[1]。九黎之乱”后的第二个皇帝颛顼便派部下去断绝城市与上天的交流,开启了血缘家族制度和“巫文化时代”。虽说此后九黎部落又分化出三苗部落在尧帝时期再生叛乱,后又被舜征服。
商周之后,沅湘之間便没有了“三苗”一词,取而代之的是濮、越居民。屈原于南楚沅湘之间所载录得《九歌》,即是濮越民族的祭祀歌谣,因此,我们也能把巫文化联系到战国时期,屈原的《九歌》便成为重要的参考文献,真实反映了沅湘地域的巫文化情况,之后,笔者会再对其进行详细论述。
(二)泰国的巫文化起源
泰这个字在泰语里意味着“自由”,在1939年才改名为“泰国”。由于泰国历史中空白部分很多,没有权威的泰族起源史,笔者只找到少数资料进行分析。
考古研究发现泰国在五六十万年前已经有了原始人类的遗迹,1943年荷兰学者范·海克伦在北碧府发现了史前石器。考古证明,泰国石器时代后期和青铜时期的墓葬中,发现远古人有相信灵魂不灭的祭祀活动[2]。与中国一样,泰国也都有万物有灵观,泰族先民古越人信巫,后来巫文化就一直发展下来。而与中国不同的是,它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逐渐被宗教文化代替,开始穿插其中。从印度的原始巫传到泰国的婆罗门教精于咒术和火供仪轨。在素可泰发现的碑文上记载说:“祭奉鬼神,国家平安,享祚久远;不祭奉鬼神,鬼神不作保护,国家有灾难。”[3]
(三)中、泰的巫文化起源异同
中泰的巫文化从根源来讲都是原始社会的一种文化形式,旧时代晚期,人们有了灵魂信仰,便开始懂得安葬死者和图腾崇拜。在奥瑞纳文化时期出土的巫师石雕和神像就证明了这一点。初期的巫师也都没有专职,进行比较简单的巫术活动。
而中国的巫文化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巫文化,在世界其他地区巫文化逐渐被宗教信仰所取代,巫术只发展为一种技能时,中国的巫文化压制住了人民宗教信仰的发展,日渐与国家统治,人民利益、灵魂寄托相融合,伴随着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活跃在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末期。
泰国作为东南亚巫文化集中地,主要来源于人对自然的崇拜。之后中国蚩尤部落的巫术后又融合到广西云南等地,而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的部分同源关系,这些巫文化很可能也会流传到泰国地区。后又广泛融入了宗教色彩。
二、中、泰巫文化的巫术祭祀仪式
巫文化不只是人们潜意识中的迷信与装神弄鬼之说,它记载着人们早期的精神文明。在这些巫术祭祀仪式中,蕴含着巫歌、巫舞等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泰人民均为在这种虚幻的形式中寻找情感安慰和灵魂寄托。
(一)中国巫文化的巫术祭祀仪式
提及中国的巫文化,尤指兴盛的上古时期,上文已提及,中国的巫文化离不开楚巫文化。中国的巫术祭祀会选定一个良辰吉日。
为了取悦神灵,达到好的效果,巫师们要提前斋戒,沐浴更衣。《离骚》中说“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其中除了冠戴之物,衣服和饰品都是由香草所做。
在古人观念中,巫可以上天神游与神灵沟通的,相当于原始的“人神恋爱”,土著的巫术祭祀中,要在人神恋爱中完成。相传殷商时期,女巫在求雨时也会“无形以舞”,也就是以情爱作为通神的手段。甚至至今,沅湘有些地方任然保留着此性爱降神的现象。
“巫”谐音同“舞”,中国巫文化祭祀过程离不开歌舞。孙常叙说:“《九歌》是我国戏剧史上仅存的一部最古老、最完整的歌舞剧本”[4]。《九歌》中《东皇太一》和《云中君》部分都描述了巫术祭祀时载歌载舞热闹的现象,与《山海经》里的描述也有相似之处。
(二)泰国巫文化的巫术祭祀仪式
泰国作为一个宗教国家,巫文化贯穿始终。从古至今,祭祀活动也都会挑选在一个黄道吉日,泰族一般会选择在上午的九点到十二点,以为最佳时间。
参与仪式的祭拜者会把准备好的猪肉、鸡肉、水果及编好的花环放在祭台之上,传统泰国一般将食物放在香蕉叶或者香蕉梗鞘制作的盘子之上来表示对神灵的敬意。
泰国也在礼神中融入了人神恋爱的元素。娜迦是泰国人最喜欢的神之一,每年十月湄公河都会上演往外喷火球的奇观,被称为“娜迦龙吐珠”,此现象相传已有几千年历史,祭祀娜迦神也是泰国重要的庆典。
泰国的祭祀舞蹈源于印度南部一个叫做“卡达卡利”的宗教舞蹈,上古时期装扮已经很难找到资料,但根据其延绵至今已经三百多年还依然存在发展的历史看,中古时期的泰国祭祀舞仍然有可参考性。如“长甲舞”,即十指戴着金色长甲,服装黑红相间。“蜡烛舞”则双手挂着明烛跳舞。这些古时的宫廷舞如今也用在民间礼佛时期。
(三)中泰巫文化的巫术祭祀仪式对比
中泰祭祀仪式中都包含了择日、香草、人神恋爱和巫舞等元素。且都有历史人物的神话现象,如中国的舜,泰国的拉玛五世王,人们借以情感寄托和精神支撑。
两国在原古时期,都选取占卜的方式,上至国家战事,下至人民生活、如选取黄道吉日、婚丧嫁娶等。
泰国人的观念里鬼神不只有善的,还有恶的,比如娜迦神中坏的就会在破坏航行中的船,对于好的神鬼修建庙宇,不好的则请巫师驱除。这点儿和中国的也很相似。
泰国巫术祭祀中受宗教影响大于中国,祭祀中的巫语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婆罗门的经典《吠陀经》和一些佛经,中国则一开始就不受宗教影响,后来才慢慢与道教、佛教相融合。
泰国的祭祀活动相对于中国来说,也更为热闹,比如泰国每年六月份的的鬼节,为了祭祀相传以佛祖化身成的王子,众人扮鬼脸在大街游行,一片热闹欢乐的氛围,中国的则更庄严和清冷。
三、中、泰巫文化存在的特征与意义
(一)中、泰巫文化存在的特征
首先,中、泰巫文化及巫术仪式的目的大抵相同。都是为了驱邪纳福,这种信仰和崇拜在当今泰国社会还极为明显,在中国一些地区也有迹可循。
其次,了解巫文化是研究中、泰文明的重要途径,巫文化中的祭祀活动是物化的鬼神观,对理解泰国当今社会文化也有重要作用。泰国人认为万物皆有灵。如泰国的土地神信仰,笔者在泰国居住期间,房屋前就有两个神龛,一个很大,里面供奉着佛像、一个神龛上放的只是些大象偶和人偶,两个神龛前均有供台,多用泰国的花环供奉,也经常有人供上饮品。中国的巫文化也有万物有灵的观念,物化于巫术祭祀当中。
(二)中、泰巫文化存在的意义
首先,中泰的巫文化都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尊敬与依赖,再借助巫师、巫术的媒介作用、与鬼神表达自己的崇拜与需求,一切困难总会解决,巫文化因此贯穿在人们生活中。
其次,它有助于提升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向心力与团结性,在巫术祭祀活动中常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与虔诚之心,也有利于人们感情的交流与促进。
再次,巫文化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延续。中国的巫文化被称作中原文明的源头,它带来的人们思想上的认同感与价值观直接影响后世。泰国如今礼佛节和各种宗教节日,这种舞蹈、戏剧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四、对中、泰巫文化的反思
如今中国作为一个社會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坚信科学、反对迷信,虽然我们不能“谈巫色变”,但同时也要意识到这种古老文化传承中的糟粕。比如在中国某些偏僻地区,生病不看医生却相信某些巫术。而对于泰国来说,由于其本身佛教文化中的神秘性,对于很多人养家鬼、养古曼童不好做评论。但总体来说,在遇到困难时,不能过分相信鬼神,事在人为,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从另一方面来说,不能过分重视巫神中的仪式感、铺张浪费,适度并追求实际更重要。
通过对这种不同文化心理的研究,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适应彼此的文化,促进交流与学习,对两国的友好往来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关于“绝地天通”,原始文献见《尚书·吕刑》、《山海经·大荒西经》、《国语·楚语下》等三种。
[2]朱振明.《当代泰国》.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53.
[3]净海.《南传佛教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205.
[4]孙常叙.《九歌整体系解》.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174.
作者简介:吴欲晓(1993.10-)女,汉族,河南信阳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通讯作者:彭家海(1964.09-)男,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导师,教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