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尹
摘 要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民族发展的魂,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建立文化,良好地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精髓所在。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将乡村文化发展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精神领袖”,促进乡村居民精神和文明素养的重塑与丰富,推进乡村发展走向更宽阔的道路,处理好转型期乡村发展带来的“文化失衡”,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根本问题。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发展;文化理路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8.06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战略计划,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受到了党的高度重视,从根本上始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的工作重点,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道路。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中第七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第二十三章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基于此,简要概述如何破解在乡村振兴中农村发展困境下的文化理路。
1 农村发展困境中文化发展的现状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的发展问题依旧属于社会发展的短板。除了落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之外,农村在精神文化发展上也远远落后于城市,传统文化资源的大量流失导致本土文化的逐渐苍白,使得农民精神文化需求逐渐下降,再加上社会对于乡村文化价值认识的偏差,使得乡村文化中的继承与发展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在现代信息化高速发展下,乡村社会固有的生态系统被打破,广大的农村在现代化的冲击中摇摆不定,在日渐失去自己独特性的同时还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瓦解和同化,这就是转型时期所谓“文化失衡”而带来的“精神贫困”[1]。
农民的“精神贫困”,导致乡村振兴中文化发展的道路日益的艰难。传统文化在现如今正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当传统与现代相遇,就造成了一种很矛盾的局面,两种制度的纠缠导致了农民观念在变和不变之间纠结徘徊,变就会失去“传统”两个字的意义,不变又不能使本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城乡二元制度结构的存在,使得资源配置出现不合理,从而导致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于是,这就更加使得农村软实力建设相对落后,减弱了农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从而导致在农村发展中,文化的发展成为了一大困境。
2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突破农村发展困境中的文化理路
2.1 积极保护,合理利用
在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一切都要为现代化进程服务。于是,在此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就变成了现代化进程的“牺牲品”,当已经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汇入了现代化的洪流当中时,似乎显得那样不堪一击。
但在每个国家都在注重城市建设并且城市建设发展迅猛的今天,却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做到将“乡村”这两个字彻底从发展进程中剔除。现代化的目的从来都不是彻底消除乡村,而是彻底改变乡村,使得这样在现代化进程中看起来很“突兀”的一种存在成为城市化的一体,将两者融入,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发展,然后将发展所得的成果来进行共享。
所以,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对于乡村文化一定要实施积极且完善的保护,将那些农村创造出来的农耕技术,农业遗产还有一整套完善的价值情感体系都保留下来。正是因为从事农业的过程中是与自然接触的最好方式,所以乡村文化才会衍生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充分认识真我的文化特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特质的存在,所以才有了丰富的乡村文化,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乡村文化,才使得现代化进程加快发展的同时还能孕育出更多能够源远流长,继续传承的优秀文化来。
2.2 重塑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是一个具有二次创造性的存在,所以对于乡村文化是否落后又是否应该存在的评判不能以城市化的标准来做标准,对于乡村文化来说,它有它自己的特色以及存在的价值。
以浙江省嵊州市的“越剧小镇”为例,嵊州市作为我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发源地,拥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从前,嵊州市还是嵊县的时候同样只是一个小山村式的存在,但在城市化发展的今天,它已经成为了越剧的标志。嵊州市就很好地贯彻了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将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以越剧为核心,山水为承载,现代化作为依托,打造出了一个世界级的戏剧生态环境,将现代与古典完美的融合,成为了一个乌托邦和桃花源式的存在。
这就是对乡村文化的一种重塑,在以保留乡村文化为中心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手段,将保留下来的文化在不损毁其本身的状态下重新进行打磨、抛光、上色,丰富并且放大其内在含义。
在这样的重塑过程中,并没有将一切都推翻重来,也不是又回到从前走老路,而将一切都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并且开辟了一条新路,不仅使得乡村文化得到复兴,并且使其得到丰富以及多元化的发展,满足了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繁复的文化需求,提升农民对于文化的渴求度,进一步唤起了其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2.3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带动其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具有其独特性的,每一种乡村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这些特色,发展这些特色才能更好地带动乡村的发展,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当鲁迅先生笔下关于绍兴的一切都“活”了过来时,人们对书中文字的向往瞬间就能变成现实,于是绍兴便成了一种特色文化的代名词,这就是打造拥有特色文化的乡镇,形成一个具有特色文化的产业群[2]。
人们之所以对绍兴心驰神往,是因为在那里能找到关于鲁迅笔下所描写的一切,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化城市的体验,这也是一种对于特色文化的好奇与向往。
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得到发展,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文化产业特色,使得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实现有效的对接,从而推动文化和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结合,利用乡村文化的独特性实现一种创新型的发展方式。
2.4 提升农民对于文化发展重要性的意识
乡村文化的发展最终还是会落实到身处在乡村的人们身上,所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
要提升农民对于文化发展的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对于乡村特色文化的工作,首先就应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利用数字媒体的发展,使其获得更多更新鲜的文化资源,从而提升其文化素养。还应该广泛地开展文化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利用乡村文化能人来带动乡村人民对于特色文化发展的热情,从而提升农民对于文化发展的意识,活跃农村文化市场,使得乡村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3 结语
对于农村才是大多数的中国来说,搞好乡村建设就是在搞好中国建设,为社会发展夯实基础。将农村的文化软实力建立健全,提升农民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认识,是将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的一个最佳方法,作为新型农村建設的方向,建设好乡村文化,使人们真正摆脱“精神贫困”才会有更加坚定的信念去改善乡村发展的现状,做到向城市靠拢,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佚名.乡贤、乡土、乡愁:探寻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J].乡村科技,2017(36):12-14.
[2] 刘德萍.传承乡贤文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力量[J].社科纵横,2018,33(9):6-8.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