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林钟
文道结合,古今一例。“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口号一直在喊,然而,真正落实到行动实处,或者“行动”得法——既不损害语文教学又能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确实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如“走走形式”“按政治课来上”两种极端等。因此,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去,切实做到文道统一、和谐发展,才是确保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其重要性历来为教育决策者所重视,“文以载道”“教书育人”从来就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其重要性更为突出。笔者以为,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之中是贯彻落实新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新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一直倡导语文教学要做到“文道结合”,把语文基础教学与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分割。为此,中学语文学科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
2.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之中是贯彻落实“新课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语文学科的“基本原则”更是明文规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显然,唯有“渗透”并付诸实践,才能保障以上“理念”的实现和“原则”的贯彻落实。
3.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之中是培养和选拔人才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人才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还必须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而“新高考”精神的核心就是贯穿“立德树人”“选拔德才兼备优秀人才”这一总纲的。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其重要性并能转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有自身的特点,又有利于政治思想教育的渗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指的是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指的是通过对作品的学习,进行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具有政治思想教育的优势。然而,我们必须明确,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语文课蕴含的力量,给人以潜移默化式的影响,也就是“隐性教育”。因此,中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种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勇敢地承担起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及其“隐性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契合点。笔者认为,这种独特的契合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语文教育的“育人”,其实就是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继承人类传统美德的建设人才。中学生可塑性极强,在如何面对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冲击、不良思想的毒害时,他们往往存在信仰危机、道德迷茫等等问题。因此,引导中学生正确地建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本身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所以,选择中学语文教学是渗透政治思想教育的最佳载体。
2.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究其根本,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笔者认为应该是:展示人的个性,塑造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生活;它是对中学生尊严、价值和追求的高度尊重,体现了对命运的维护和关怀,其核心是要以人为本,实现相互之间的尊重和共同进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精神的建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人文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与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就应该成为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努力实践的重大课题。在方法上,笔者从以下几种途径着手实践:(1)创设情感意境,营造人文氛围;(2)锤炼教师人格魅力,承担使命职责;(3)把握时代脉搏,挖掘人文内涵;(4)设计丰富的活动课程,激发学生人文情怀。
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学如果能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一种良好的“情感场”,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发展。
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作为教师,除了思想上高度重视外,在态度上必须要有耐心和认真精神,既不能心血来潮凭兴趣而为之,也不能急于求成幻想一蹴而就;而更重要的是,立足实践,不断改进方法,努力促进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二者相互渗透、和谐发展。为此,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努力挖掘中学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中学语文资源丰富、经典荟萃。我们说,“语文中丢不掉的是文章的灵魂”,这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所谓“因文释道,因道释文”就是要把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达到“文”与“道”的交相辉映。譬如,从司马迁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到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其中无不包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体现了文化名人的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精神境界,表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念、坚定的意志和信仰。这些都会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为他们的人生追求指明正确的方向。为了使这项工作持续、有效、稳定地进行下去,笔者所在课题小组编写了《中学语文文本思政要素提炼》校本教材,供教师备课或上课使用。
2.认真规划、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包括形式、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譬如,形式上要求“和风细雨”,内容上要求丰富多彩,方法上要求灵活多变。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有:(1)精心设计新课文导语,将思想教育融入其中。(2)讲读、赏析课文时,注重“知人论世”——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及思想主张等;注重文章主题思想的探讨和挖掘。(3)课后,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具体是,课内每单元写一至两篇,课外阅读课名著名篇每学期选写一篇。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渗透到学生的各个方面。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多时候是需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且这些实践活动既有常态化的,也有“即兴发挥”的。笔者到目前为止,开展的实践活动有:(1)小组讨论。目的是澄清问题,区分优劣,知晓好坏,明辨是非。(2)诗歌朗诵会。时间一般选择在中秋节前夕或中秋节之夜,形式分班集体和个人朗诵两种,目的是“诗歌欣赏,文化熏陶;美化心灵,提升素养”。(3)演讲比赛。目的一是配合单元教学中的演讲辞阅读和写作,更重要的是就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道德信仰等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消除困惑,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坚定信仰。此外还有辩论会,课本剧表演,“成语接龙比赛”等等。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集体主义责任感,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教育兴邦,立德树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乎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前途。中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工作,并且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落实;有研究,有方法,有特色”,深层次挖掘和充分提炼思想政治内涵,用多种方式方法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理认同,从而内化为学生知识素养和品德素养,进而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通联:湖北黄冈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