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朴实的行动诠释家国情怀

2019-10-30 10:02佚名
科学导报 2019年61期
关键词:动情乐山内战

佚名

张嗣瀛1925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在张嗣瀛12岁的时候考上了济南省立第一中学,恰逢时局动荡,学校被迫迁到了四川绵阳,张嗣瀛因为一些事情没能随校迁移,一年后他随一个做买卖的远亲叔父,坐着毛驴车,经过安徽亳州,河南掖县、洛阳,陕西西安,到达四川。在那里,山东的同学适应不了当地湿热的气候,很多人长了疮,得了肺结核,加之粮食难以供应,吃不饱饭,死去的学生非常多。

后来,张嗣瀛历经困苦,终于考进武汉大学。当时武汉大学的校址在四川乐山,在大学里面,张嗣瀛终于可以吃饱饭,并且夜校里用上了電灯,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张嗣瀛和他的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想尽快地报效苦难中的国家。他动情地跟我们讲起一个故事:张先生在大学一年级,陪同学去重庆参加高考。在回四川乐山的途中,张嗣瀛坐着行驶在长江的船上,听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顿时,全船沸腾,人们那喜悦的表情难以言表,终于可以不做亡国奴了,中国的老百姓终于站了起来,张嗣瀛说他这一生也不会忘记那一天。到大三的时候,大学从四川迁回武汉,但在那个时候,全国又开始了国共两党的内战,武汉大学的学生举行了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游行,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张嗣瀛宿舍楼上的三个学生被国民党当局枪杀,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张先生还年轻的心,也更加坚定了他心系民间疾苦,学有所成时,报效祖国的信念。

每每回忆起青少年求学时的坎坷经历,张嗣瀛动情地说:“这一段,对我这一生来说触动很大,希望中国真能强起来,看到中国经受了那种动荡年代,我们都很拼命,走过那一段路,让我什么路都敢自己走。”这份植根年少的赤诚,是他一生家国情深的底色。

猜你喜欢
动情乐山内战
回首十年代表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
参情
单人间
郭怀宇作品
陈朝东
皮影戏
叙利亚内战大事件
多面乐山
杨志翠作品
缅甸开启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