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华诞非遗争艳

2019-10-30 13:11李赟陈娥
新天地 2019年10期
关键词:仪礼面塑李子

李赟 陈娥

桂子云外飘,虎舞团圆跃。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本刊采访了几位传承非遗技艺的老年人,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精彩世界,了解我国珍贵的非遗文化。

贺三福:糖人传承变化多

贺三福,老北京糖人的传承人,北京华商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会员。

吹糖人是旧时北京的一个行业,北京话为“吹糖人儿”,中国民间手工艺品之一,据传有600多年的历史。手工艺人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个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的一个大勺里放满了糖稀,是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融化所得。吹糖人的时候,手工艺人们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一端,待吹起泡后,迅速拉成各种形状,就大功告成了。

一柜,一炉,一勺,一些竹签子,这几样家伙什儿一摆,任何地方都是贺三福的舞台,只见巧手变幻,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公鸡就出现在眼前。他一直坚守弘扬中国非遗文化,曾到西班牙、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深受国内外顾客喜爱。

李子俊:梨园世家传国粹

李子俊,67岁,京剧世家传人,致力于传承京剧文化,大力推动传统礼仪的传播与发展。

历史上的关羽被尊为“三教”圣人,为人们所敬仰。李子俊的祖父李洪春倾毕生之精力塑造了京剧舞台上鲜活的关羽形象,有“活关公”之称。李洪春以敬畏的心态传承国粹艺术,成为京剧界的“关剧宗师”。李洪春开创的“李派”红生艺术被李子俊的父亲李金声传承,成为“李派”红生艺术最优秀的非遗传承人。李洪春的艺术风范对后人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李洪春对京剧事业的贡献和他不朽的艺术典范永远铭记在中国京剧史册,为后人所敬仰。

李子俊师承家传,自幼学习京剧艺术,秉承家训,作风严谨。数十年来,在传承京剧艺术的同时,传承国学仪礼。他将国粹艺术风范融入到国学仪礼的表现形态之中,开创了《子君阁国风仪礼》在全国独树一帜。几十年的光阴过去,李子俊已成为传统仪礼导师。他受聘于国家学院为大学生授课,感恩于传统文化艺术的滋养;他在全国各地孜孜不倦地讲学,为弘扬传统文化国学仪礼做出不懈的努力。李子俊创建的《子君阁国风仪礼》儒雅厚重、礼韵浓郁、礼风端正、规范严谨,对提高传统仪礼品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性作用,成为执礼艺术的一面旗帜。

阿龙:京味吆喝传古今

阿龙,北京叫卖大王,街头叫卖胡同声音传承人。

叫卖,是从古代开始一直流传至今的一种小贩招揽生意,吸引顾客的一种方式,亦称吆喝,也叫市声或货声。这是一种初级的广告形式,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就北京来讲,那京味十足、悠长悦耳、抑扬顿挫的叫卖声由来已久,而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了京味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庙会集市上,还是大街小巷中,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这种市声几乎每天都不绝于耳。

俗话说“卖什么吆喝什么”。从前京城小商贩所卖物品及其叫卖声,大都是按季节和节令而异的。但也有一些小商贩常年都叫卖同一物品,是无季节之分的。这其中包括一些手艺人,像修理皮、便鞋的,修理桌椅板凳的,磨剪子抢菜刀的,修理雨伞的,都有独特的吆喝声。

阿龙的叫卖唱腔婉转悠扬,唱词质朴幽默,京味儿十足,声音嘹亮,极富有穿透力,百米开外都能够听得一清二楚。再配以简单乐器吆喝几句,仿佛把人拉回了儿时的记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蒋保军:用面塑丰富人生

蒋保军,菏泽非遗文化面塑制作传承人。

面人也称面塑、年模、面花,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中国民间工艺品。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面塑的形象多是传统戏曲、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童卡通中的人物以及十二生肖和其他动物。面塑艺术的特点是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傾倒,交口赞誉,称北京面塑为“中国的雕塑”。面塑作品色彩鲜艳、精致细微、栩栩如生、趣味盎然,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又不失民间艺术的淳朴气息。现在面塑以其保存时间长、艺术欣赏性高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少年儿童的喜爱。

蒋保军从事面塑制作已经几十余年,精通制作各种传统人物,卡通人物、动物、人像等。身为一名面塑的手艺人,他对面塑不只是单纯地爱好,让更多的人喜爱面塑,让面塑出现在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里,让面塑雕刻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是蒋保军一生的追求。

刘志新:手持刻刀四十载

刘志新,山东济宁城区人,济宁市木刻非遗传承人。

木刻,先用刀在木板上刻画,再用纸拓印出来,它是中外版画的最早形式。木刻分为阳刻和阴刻,以凸线为主构成白多于黑的画面者,叫阳刻,以凹线为主构成黑多于白的画面者,叫阴刻;也有阴刻、阳刻混用者。

刘志新自幼喜爱书法,后慢慢喜爱刻字艺术,经老师指点和自己苦练学会了刻字。经过四十多年的刻苦钻研,刘志新决心将木刻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让这门手艺能为新时代服务。

刘永军:方寸之间,精彩无限

刘永军,篆刻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职研究生篆刻专业,师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翟万益。

刘永军是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西城分公司保安员,二十余年喜欢篆刻艺术,其代表作篆刻版《中国共产党章程》(全文),北京市档案馆永久性收藏。他首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系列组印。在师承古人、吸纳百家之长的基础上,刘永军钻研出了自己的一套布局和章法,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篆刻作品。

央视真诚沟通栏目和首席夜话栏目录制播放刘永军篆刻人生公益片。他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设计篆刻校训。

他热心社会公益十余年,在社区书香驿站,老街坊常年开设免费篆刻普及体验班,辅导篆刻爱好者3000多人次,累计公益计时近3000小时。为中外友好人士公益篆刻数千方印章。

他荣获北京市保安文化宣传大使、青年篆刻家、五星级志愿者、学雷锋标兵,首都优秀保安员、保安之星、北京市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他参与奥运会、国庆、两会、大阅兵等多次立功获奖。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几位非遗文化的传承人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上了衷心祝福。同时,他们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非遗作品,一如既往的向社会各界展示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继续为祖国的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仪礼面塑李子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李子有多少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杨复《仪礼图》明清版本考——兼论《仪礼图》的版本源流
奔跑吧!李子柒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朱鼎煦与顾校《仪礼注疏》
论卢文弨之学术、生平及其他——《仪礼注疏详校(外三种)》点校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