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凤云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用于抒情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从当前高中古诗词教学实际看,还存在着公式化、程式化的弊端,難以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及道德情操,无法让学生深入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将“以诗解诗”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古诗词课堂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语言时,可以结合前人对古诗词的评注进行理解。例如《春江花月夜》被人们称为是一首佳作,有很多文化大家都对《春江花月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闻一多先生对这首诗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任何的赞叹在这首诗面前都是亵渎。”教师可以将文学大家对古诗词的评价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可以领悟到古诗词极负盛名并不仅仅是因为诗本身,而是其诗歌中对于万事万物思考的态度。
在古诗词语言鉴赏上的以诗解诗,教师还可以通过与诗歌比较相似、相近的诗句进行理解、分析。例如在分析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这首词最为人称颂的是叠词的应用,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受到了诸多大家的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元代乔吉的《天净沙》与《声声慢》进行对比,在《天净沙》中连续用到了二十多个叠词“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这一连串叠词的应用虽然也为后人所称赞,但是与李清照的《声声慢》相比较,用语上显得有些拖沓,情感表达也不太真切。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就可以全面加深学生对《声声慢》的理解、感知,有助于学生古诗词学习效果的提高。
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古诗词背后的意境内涵,古诗词意境可以说是古诗词十分重要的一种符号,它承载了我国千年的诗歌文化。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通过不同诗词描述的同一意境,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认知古诗词。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离骚》中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句诗时,诗中的“草木”就是对意象的描述,屈原把草木生命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短暂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一种悲苦的感受。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内涵时,教师就可以用其他古诗来进行引导,如之前学过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其通过缓缓下落的木叶,营造出了凄凉的场面。又如在宋玉的《九辩》中描述道“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其也是将“草木”当做意象,表现出了作者身处异乡的惆怅、苦闷。在课堂上,教师将不同诗歌中的相同意境展现出来,可以让学生从宏观上对“草木”“枯木”“落叶”这一类意境有更加深入的感知,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感悟。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让学生可以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一方面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意蕴的感悟,促进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这首诗的情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李白的其他诗句,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将李白豁达的胸襟显露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对两者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白不畏权贵、向往自由及豪迈的性格,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感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肆意想象,理解李白的情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体会。
引导学生以诗解诗时,要注意学生必须有丰富的古诗词积累,以诗解诗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古诗词积累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实现两者的良好对比。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积累古诗词,这样学生也可以自主地进行以诗解诗。
总而言之,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采取以诗解诗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率地学习古诗词知识,并且能让学生深入感受古诗词的内涵,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辉煌,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合理应用以诗解诗的教学手段,促进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作者通联: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