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整个系列的第一章,首先我们要对电脑有一个整体上的正确认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电脑的样子并非电脑刚发明出来的模样,如今拥有小巧外形的电脑是经过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最初的电脑是一台几十吨重的大家伙,而计算能力大概相当于现在电脑的数百万分之一甚至更低。
1971年,世界上第一块现代意义上的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这推动了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我们现在常说的电脑由此逐渐成形。
严格来说,电脑的称呼是中国人的俗称,用计算机(Computer)来称呼它更为准确。因为它实际上就是进行计算的机器,我们在电脑上玩游戏、看电影只是一种表现,其实在它的底层还是最基础的加减乘除等计算。
那么,一台现代的电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一台完整的电脑由软件与硬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机箱里的中央处理器、主板、顯卡、内存、硬盘和电源等,还有机箱外的显示器、鼠标与键盘,以及机箱自己。下面我们逐一来简单认识—下它们。
电脑的“三大件”是什么
电脑的“三大件”是决定电脑档次/性能的三个最重要部件,最开始“三大件”指的是CPU、内存和硬盘。但如今由于电脑的应用更加依赖显卡性能,并且显卡的价格也不低,因此新的电脑三大件指的是以价格占比最高的前三个硬件,即CPU、显卡和主板。
接下来我们开始化整为零,将每一个部件拆开来逐一进行详细介绍,下一期我们的主角是有着“电脑大脑”之称的硬件。这里留一个小小的作业给大家:CPU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