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培元
“第二天,人们找到杨拯陆的时候,她正俯卧在一道山坡上,两臂前伸,带血的十指深深地插在泥土里。在她的怀里,揣着一张新绘的地质图,上面有她新涂上去的识别地质情况的可靠颜色。那是告诉钻井队哪里有石油。”一位早已退休的当年117队的地质勘探队员说。
说完这话,满头白发的老人眼睛里饱含泪水。这位在克拉玛依工作了好多年的石油地质师,回忆往事的时候,饱经风霜的脸上,每一条皱纹里,都似乎呈现出当年戈壁大漠的雪雨风霜。
这是整整一代人创业的印记。
“当年和杨拯陆队长一道参加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的我们这些人,以后都成了我国石油战线的骨干。”他说这话时,我们是在大庆油田的创业广场(原先称万人广场),手握刹把的铁人王进喜雕像就在面前。正是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是他恳切地建议我一定要到新疆这片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来的。说是你不到克拉玛依,就不懂新中国石油人的艰苦奋斗精神。
于是,那年深秋,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新疆。一路上,我虔诚地仰望着天山冰峰,进入准葛尔盆地深处。在中蒙边界附近的三塘湖地区,我同当地一位年轻的诗人,在这西部茫茫的戈壁滩上,开始了朝圣般的行走寻觅,寻找那个终止在22岁的美丽生命的印痕,寻找那些把青春乃至热血默默地洒在不毛之地上的新中国石油事业开拓者的踪迹。
勘探队员没齿不忘的杨拯陆队长,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女儿,又是西北大学地质系的学生党员。当年,她完全可以留在西安或是分配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可是她毅然选择了新疆,选择了石油,而且坚决不坐机关,一再要求到基层一线当一名勘探队员。由于工作出色,她不久即成为我国第一位女勘探队长。那时,她才22岁,前途不可限量。
我们走进大戈壁那天,正好也是9月25日。天气原本异常晴朗,到了下午,突然一阵狂风挟着雪雨袭来,顿时天昏地暗。我们乘坐的吉普车,只得开着车灯停靠在路边。气温很快降到了零下,大家拿出事先备好的棉大衣穿上。就这样,在暴风雪中露营到深夜,直到风停雪住。
据说女勘探队长杨拯陆和同事张广智,就是遇上同样的情况不幸壮烈牺牲的。恶劣的天气把他们年轻的生命,定格在1958年9月25日深夜。
当时,她和小张在风雪里搏斗了十多个小时,已经精疲力尽。那一刻,衣着单薄、身体已经冻僵的她,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护好图纸。这是全队几个月的劳动成果,也是油田开发建设的依据。她带人刚刚完成了勘探收尾工作。
一再推迟的婚礼,这次回去就可以办了,可是却遇上了这样的意外。她一步也走不动了……9月,她盼望了好久,她要结婚的消息都通知了亲朋好友。也许,这将成为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到这里,她感到了痛苦的遗憾。
她正想着,隐约看见小张倒下了。她赶过去,想把小张扶起来,可是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僵硬。她一惊之下,恍惚眼前产生了幻觉:远远望见天边有一道鲜艳的彩虹。那不是成吉思汗山吗?对,又叫黑油山。彩虹就在黑油山的上空,在高远的苍穹之上悬挂。远远望过去,那道七色的虹,像一座巨大的桥,把大地与天际、人间和天堂连接了起来。
随行的老石油后代、年轻的诗人说,那彩虹经常出现,只要是风雨或风雪甚或沙尘暴过后,她必定会出现。油田的人们为纪念在油田开发中壮烈牺牲的女勘探队长杨拯陆,就把这时常出现的美丽彩虹,称之为“拯陆彩虹”,就像人们把她和队员们探明的含油结构称之为“拯陆结构”一样。他说着,眼圈红了……
多么美妙的诗境!其实完全没有虚构。
我听得十分感动,随即我们不再说话,默默地沿着一道大斜坡,迎着那想象中的彩虹走去。走到半坡上,就用了整整一个小时。我们坐下来休息,才发现脚下的戈壁石子,竟然都是血红血红的颜色。深红的戈壁点缀红柳,加上想象中的彩虹,我的眼前呈现出晚霞般的绚丽。
此刻,那个深情而善于讲故事的年轻诗人,一边行走着一边为我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那是整整60年前秋季的一天,戈壁滩晴朗的天空有几只鹰在悠然盘翔。太阳火红,气温很快升高到30摄氏度。上午还是风和日丽,不料正午刚过,突然就狂风大作。转眼之间,飞雪牵着一团乌云,由远处的天山北麓席卷而来。大晌午的,瞬息成了黑夜。这时候,恰巧有几名年轻的地质勘探队员,于中蒙边境附近的三塘湖地区大斜坡构造上进行勘探作业。暴风雪突袭,彼此顿时失去了联系。
队长叫杨拯陆,她飞速爬上高地,举着手中的红色队旗拼命呼喊:“大家不要慌,赶紧到山后凹地集合!赶紧到山后凹地集合!”她指的那片凹地不仅避风,还距离基地的帐篷营地最近。几乎所有的人都听到了她的指令,迅速行动。只有她自己,一直举着队旗,站在那里,牢牢地守護着大伙儿的水壶和干粮袋子……
渐渐地,暴风雪吞没了她的声音,连同她那原本结实有力的身体,也变成了一片轻柔的树叶,一团无法伫立的流云,更像一盏随时都可能在风雪中熄灭的油灯。她不顾一切,紧紧地握着旗杆,搂着全队的水壶和干粮。又一股强大的气流沿着大斜坡冲来,像大海的浪潮把她的身体托举起来。她感觉自己离开了地面,开始向山下滚落……
好一阵翻滚,她估摸着大约到了前山的半坡,才被重重地摔了下来,落在一个巨大的凹槽中。她感到从未有过的恐惧。凹槽下面是地质断裂带,可谓万丈深渊……这个时刻,她一直没有停止呼喊:“都不要慌,赶快到山后凹地集合……”她仍然记得自己队长的职责,手中紧紧地握着队旗。
都说戈壁滩气候险恶,可从未遇到这样可怕的天气。她希望全体队员尽快集合起来,点名,一个都没有少,然后抱作一团,凭借团结的力量和集体的体温,战胜风雪严寒……
可是风雪来得实在太猛烈,她又一次被掀倒在地。但仍然紧握旗杆,搂着水壶和干粮袋子,咬着牙,反复提醒自己:挺住,拯陆,一定要挺住,风雪很快就会过去!
可接下来,暴风雪却更加猛烈。
她记不清被风雪掀倒多少回了。每一次,她都顽强地站起来,直到气力全无,晕头转向地趴在地上。即使这样,她也没有停止朝山前的大斜坡攀登。向上,全力向上,那是她希望的方向。
无奈,她的每一次努力,都被风雪阻拦,重复滚落下来。她感到精疲力竭,浑身冰冷,疼痛难忍。又过了好久,风雪依然没有丝毫减弱。生与死的搏斗仍在继续。周围的声响,包括隐约飘来队友们呼唤她的声音,也离得越来越远。她就像被冰冷海水的浪涛席卷着,眼看就要沉到海底。再后来,她每一次张口呼喊,都被气流呛了回来……
年轻的姑娘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可能再也爬不起来了。
这时,她忽然想起父亲曾经讲过的话:人呀,只能站着死,不能跪着生。她想再一次拄着旗杆,努力挣扎爬起来,可是没有成功,很快又感到了浑身发软。而暴风雪更加猛烈了。她已经在孤独严寒中搏击了大半天。按正常时间,天也该黑了。这一刻,她终于沉到了“海底”,落到了长达四五千米的戈壁大斜坡底部。亿万年前,这里的确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她想着,开始昏昏沉沉地睡去……梦境中一直是波涛汹涌。她看到了轮船上的父亲……爸爸,妈妈!朦胧之中,她被自己的呼喊声惊醒了。睁眼看,仍是一片漆黑。伸手摸,全是冰冷的石头和冰雪。她还在给自己说,得让身体直立起来,得朝着大斜坡攀登上去,向山背后的凹地靠拢,不然自己离队友们会越来越远。
天更黑了,气温越来越低,大约降到了摄氏零下十多度。风仍在黑暗中吼叫肆虐,强大的气浪把沙土混合着雪沫卷起来,像一条无情又阴冷的鞭子,狠劲抽打在拯陆身上。
她顾不得这些,手脚并用,顽强地向坡上爬行。双手和四肢很快就被冻僵,指尖磨破了,麻木的手指伸进嘴里舔舔,感到了鲜血的咸腥。
孤独无援的她,突然想到了爸爸、妈妈和弟弟,想到被外婆牵着手,从陕西避难到四川的那些艰难的日子……
“孩子呀,要坚强,许多时候,你感到绝望的时候,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外婆的声音,仍然那么亲切温柔,但又掷地有声。
“拯陸你听说过二虎守长安和西安事变吗?那是你爸爸的故事。为了民族和国家,他遭受了残酷迫害。你就生在那个战乱年代。记住,任何时候,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强地活着!”
“人呀,只能站着死,不能跪着生!”最后,这父亲的声音,令她止不住泪流满面。
悲伤与感动之中,年轻的女勘探队长,突然唱起了歌谣:
是那山谷的风
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
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她不出声地唱着,匍匐着朝山上爬去,一步一步,咬牙唱着自豪的歌: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
使命与荣耀,使她不再感到孤独恐怖。她感觉回到了亲爱的队友们中间,感受到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她咬着牙,把手中的旗杆攥得更紧。四肢早已经失去知觉,但她再次从冰冷坚硬的戈壁滩上奇迹般地站立起来。黑暗中,像一尊石雕,挺立在无限广阔的天地之间!
第二天,人们在基地大本营帐篷边约十几米的地方,发现了她。拯陆姑娘真正化作了一尊雕像,她躯体坚挺地趴在地上,做着努力前进的姿势。她双目圆睁,紧咬嘴唇,面部神情刚毅,右手高高地举着117勘探队鲜红的三角旗。那沾满鲜血的旗帜,在骄阳下,显得格外庄严艳丽。
年轻的诗人绘声绘色地说着唱着,早已泪流满面,直到哽咽。最后他说,拯陆和队员们的事迹,可以拍一部电影。
不久以后,人们在三塘湖地区的“拯陆构造”上,打出了一口又一口高产油井。她那座永远年轻美丽微笑的烈士雕像,就耸立在日夜忙碌的抽油机丛中。
当我们寻迹而来,正有一群年轻的石油工人在雕像前举行入党宣誓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