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画同源”在当代书法、国画学习中的重要性

2019-10-30 04:19喻竹
北方文学 2019年27期
关键词:当代国画书法

喻竹

摘要:书画同源,说的是中国的书法与国画的渊源相同,而此处的同源却不仅仅是指起源相同或是书画工具的造型与笔墨运用上的相同,更是指书法与国画在意境与神韵上的相同与书法与国画对人的情感的表达方式的相同。而作为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代表,书法与国画无论是在产生之初还是在历朝历代的发展过程中都是密不可分的。本篇文章对“書画同源”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了书画同源在当代书法、国画学习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书画同源;当代;书法;国画;重要性

根据资料记载,中国的国画与书法有着四千年以上的亲缘关系,“书画同源”这一说法最早始于河图、洛书的传说。相传,汉字的创始人是黄帝的大臣仓颉,也就是说汉字的起始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6世纪。在当时书画是一体的,仓颉为了使卦象的内容更加形象,能够更加清晰的表现出圣人的意图,将书画进行了初步的分离。但在往后很长的一段历史中,画图式的文字的使用依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就如我们熟知的甲骨文以及青铜器铭文等,他们是“书画同源”最有利的事实依据。随着几千年发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已经成为了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

一、对书画同源的认识

(一)书画同源的由来

中国的汉字最初是从对实物的描摹而开始的,虽然那时候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不尽相同,所描摹出的文字也都有所差异,但都不失于形式,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描摹出来的文字这也是“画”的开端。当然,最初人们对实物进行描摹也只是单纯的为了记录事情或是传递信息,并未去探寻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存在的美感情愫。历经各个时期的运用演变,有人追求更加细致逼真的描摹效果,进而形成了最初的绘画,而越来越抽象的描摹团则经过逐步的演变形成了最初的汉字。“书画同源”这一说法在我国已经流传已久,根据史料记载,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最早提出了书画同源这一说法,但事实上早在唐朝的《历史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一书中就出现“书画同体而未分”这样的说法[1]。

(二)书画工具的由来演变

“笔、墨、纸、砚”是我们熟知的文房四宝,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这四样工具都是必不可少的,若追究其渊源则要从最初的结绳记事说起,再到后来逐渐开始使用竹石木刻,或是使用金属刀剑进行记事,再慢慢出现了素娟白练以及后来所形成的完整的笔墨纸砚。这些材料工具虽然都各有差别,但其使用形式却都大抵相同。

(三)书法国画所追求的神韵意境

宋代的大学士苏轼曾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句话出自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他认为作为欣赏者在品评绘画作品如果只以形似论画,就如同儿童的见识了。苏轼认为欣赏画应该和欣赏诗一样,“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2]”应该看其是否清新自然。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书法与国画的演变使得其无论是在艺术形态还是在意境上都意境愈发的丰富完善了,书法与国画所追求的神韵意境也将更加的深远令人回味。

二、“书画同源”在当代书法、国画学习中的重要性

书法和国画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极受人重视的,这二者有着相同的理念基础与审美意识。通过对书画同源的了解与领会,充分感受书画同源的历史渊源,能够使得学生在书法训练中逐渐变得沉稳、细心,做事一丝不苟,有耐性、有意志、有气度,性格刚毅稳健。能够有效地改变粗枝大叶、有口无心、马虎毛糙的不良习惯。学绘画造就的开放思想和学书法形成的稳健性格,强强呼应、相辅相成,为同学将来的成功之路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而绘画艺术千变万化、灵活洒脱、通过学习绘画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能够在绘画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世间的万紫千红、生活的绚丽多彩。从而会对未来无比向往和憧憬,乐观上进、充满希望。

中国的国画与书法自出现至今已历经几千年,也经过的不同社会时期的改良与发展,成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它们与中国文化相互依撑,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们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历史、美学等方面。书画同源的历史发轨迹能够使人们明白,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记叙将这样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让学生在学习书法与国画的过程中感受到书法国画历经几千年所积累的古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2],从而激起学生继承发扬民族传统的决心与信心,激发爱国热情。

综上所述,书法和国画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瑰宝,他们既有着各自独立鲜明的艺术特色,又有着不可忽视的融合性。而书法也已经成为了国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国画上所提的诗文就如画龙点睛一般,使国画中的意境得以充分的表现,使国画作品看起来更具品味。自古以来,“书画同源”的观念也早已经深入人心,在对书法与国画进行学习时,充分了解“书画同源”的发展历史,则更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书法与国画中所蕴含的意境,学得其中精髓。

参考文献:

[1]李玲,周汝豪.由“书画同源”看书法与中国画的共同特征[J].宿州学院学报,2015,30(7):86-87.

[2]张艺鹏.由“书画同源”引发的思考——谈书法与中国画的共性特征[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62-164.

猜你喜欢
当代国画书法
书法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国画欣赏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背后的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