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2019-10-30 03:01崔耘豪张永东
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新媒体教学模式

崔耘豪 张永东

摘 要: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内容随着音乐历史的不断推进,在发展的进程中,也构建出符合自己本身的学科体系,现阶段的发展态势能够随着国家的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有进一步的延伸,但就现阶段的教学模式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教学模式;新媒体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内容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应该按照国家的发展形式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将该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概念性的理论讨论,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一、民族音乐学在中国

(一)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民族音乐学的前身是比较音乐学,产生于欧洲,但是在美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国比较音乐学的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音乐学家王光祈将比较音乐学的内容带入到了中国的音乐发展中,虽然得到了萧友梅等人的帮助,在相关方面也有了大力的支持,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比较音乐学在中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民族音乐学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学者将中国的民族音乐学内容归属于西方的民族音乐内容,并将民族音乐学的概念套用到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内容中,但是有些学者认为应该废除“民族音乐理论”这一学科名称,使用西方学科名称和研究方法,并建立在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学派上。

以上两种看法都是比较极端的,其内容也不能代表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也都不太适合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学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民族音乐学的内容,也不应该完全采用本土的“民族音乐理论”,而应该按照中国的现实状况及特色内容,有一条自己的民族音乐学道路。

(二)西方民族音乐学与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异同

欧美民族音乐学在进行研究阶段,常常将“先进性”与“高等性”看做本民族的文化,将“落后性”与“原始性”的内容定位到欧美以外的文化内容。西方民族音乐相关研究人员对于别国的音乐模式研究一般情况下都会采用一种比较的心理模式,并将这样的研究内容规划到整个音乐模式的比较方向上,这样的研究就会让西方相关研究人员没有办法从主观的角度对民族音乐学的差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了解,只是单纯地进行客观的对比分析,这样的研究模式就会导致最终他们只能对外部对象进行分析,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内容剖析。

中国学者常常采用局内外并存的一种研究方式。他们不仅从小生长在音乐文化中,更能够按照一个学者的眼光去看待这两方面的内容,并能够在两者之间进行角色的切换,以此来找到更好的融合點。

二、民族音乐学在我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注重“音乐”还是“文化”

在民间音乐研究阶段,我国很多音乐的研究只是单纯地进行了音乐主体研究,并没有将音乐的内容放在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环境中进一步考量。这样的研究方式是片面的,为了改变这样不全面的研究方法,我国的民族音乐借鉴了国外民族音乐的研究方法,取得了很多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近几年,民族音乐学又有了全新的问题,很多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于文化背景以及文化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细致分析,但是忽视音乐本体的内容。这种问题会影响到最终的研究效果,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将“度”的内容进一步划分。

民族音乐学专业和民俗学专业的关键差别,就是其与音乐有关,假如民族音乐学的内容不能对音乐的主体进行分析与研究,其研究的模式就会偏向民俗学的知识。民族音乐学本身的关键内容就是音乐的模式。鉴于此,不管民族音乐学所研究的文化内容多么丰富且富有内涵,其关键是要能将音乐的内容进行展现,这应该是民族音乐学相关的研究人员必须要遵照的基础性内容。

除此以外,有些学者将对音乐的本体分析直接插入到文章的内容中,并将这样的文章作为民族音乐学论文,但是这样的文章并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发展。民族音乐学需要有对音乐本体的分析,还应该将部分与整体进行进一步的融合,只有这样,才是正统的民族音乐学研究模式。

(二)本土性话语体系缺失

我国的民族音乐学从建立到今天,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在这短短几十年间,我国的民族音乐学已经有了关于该门学科的理论体系以及研究范式。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阶段依旧处于一种过渡模式,随着音乐逐步全球化,学术相互交融,音乐的内容对话也愈加趋于平常状态。

在这样的整体模式下,文化的主体语体就呈现一种“失语”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产生的原因,其一就是中国的民族音乐学内容还在沿用之前传统的西方音乐心理模式;其二,“西体中用”的思维模式会影响到我国对该学科的分析解读,依旧采用西方民族音乐学研究模式,在内容研究方面只是单纯地进行中国式材料的内容填充。

第一个“失语”属于历史的遗留问题,由于当时的历史情况,最终导致该门课程的发展无法普及到各个高校,导致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第二个“失语”的情况产生的原因表现在我国对于主客观的位置定位有所偏差,应该将民族音乐学与西方民族音乐学进行主体间的特点分析,将这两方面的内容特点进行突出融合,明确这两种知识结构并没有优劣之分。

三、未来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方向

(一)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田野调查

时代在不断向前推进,各个学科的内容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改革,按照时代的要求将全新的内容增加到学科中去。但是民族音乐学中的田野调查内容永远不会过时,在调查过程中会顺应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改进。

田野调查能够让相关的研究人员对音乐文化的内容进一步细化,这些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者身上都会拥有无限的能量与资源。田野调查的内容属于一种基础性的内容,想要将这样的基础性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新媒体创新,就需要在日常的调查过程中将新媒体的手段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以这样的形式来逐步渗透。新媒体能够进行快速的信息积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田野调查的整体趋势进行整合与管理,帮助信息有更好的更新建设平台。

随着网络和信息化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延伸,电子载体的形式也深入人心,这样的载体模式逐渐变成了现阶段民族音乐学记录音像资料以及图像资料的重要内容,除此以外,使用这样的载体还能够将田野调查变得更加方便,数据内容也更加便于整合。

比如,在进行电子内容的记录上,由于记录方式的电子化进程不断推进,取代了之前文字为主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数据整理的工作效率。以往的调查阶段,相关人员需要在当地入驻很久,才能在长期的时间积累中收集到相关的资料内容,但是现阶段,调查人员能够通过信息化的平台,采用微信、QQ等方式进行远程信息收集,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全新的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学的相关调查人员能够突破传统意义上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有效地提高了调查的实时性。

(二)重视应用民族音乐学的发展

应用民族音乐学的内容属于一种应用与实践结合的内容,这样的学科内容不仅能够对传统的音乐进行记录、保存、恢复以及展演,还能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总结积累,从活动的路径和方法进行理论内容的延伸与开展。对于现阶段的教育形式与社会情况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高校专业音乐教育是应该重点强调的关键内容。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内容大部分都在研究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这样的音乐文化内容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音乐有着共性的研究内容,鉴于此,民族音乐学能够宣传传统音乐,让传统音乐的内容焕发新的生机。高校专业音乐教育是不能忽视的关键内容,高校毕业生是国家今后的希望,他们的素质对国家今后的发展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重视应用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内容能够在民族音乐学发展阶段,更好地推动民族音乐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内容延伸。民族音乐学能够展现中国音乐的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下,将应用渗透到民族音乐学的内容中,将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内容应用到实际的实践中,更好地保证民族音乐学有更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四、结语

随着国家不断发展,音乐学的内容也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有了进一步的延伸与完善,民族音乐学的内容在传统的基础模式中有了创新改革,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音乐教育模式中变成了一门富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该有进一步的完善,未来的民族音乐学应该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以期有更好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赵书峰.跨界·区域·历史·认同:当下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四个关键词[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7(4).

[2]胡舟.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初中民族音乐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3]赵楠楠.高等院校中国传统音乐教材建设研究(1949-2016)[D].重庆师范大学,2017.

[4]魏琳.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考察与思考[D].南京艺术学院,2016.

[5]周怡良.楊匡民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6]杨善武.民族音乐学传入后对我国已有传统音乐研究的否定:“西方民族音乐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之一[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1).

[7]赵娟.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3.

[8]韦希.当代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中国高师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3.

[9]杨曦帆.走向未来的民族音乐学:“中国民族音乐学反思与建构”学术研讨会述评[J].中国文艺评论,2016(2).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学新媒体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东北大鼓与地方民俗文化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