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8日平凉市暴雨天气分析

2019-10-30 02:57常臻马真薛啟柳沅彤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通量平凉市对流

常臻 马真 薛啟 柳沅彤

摘要    利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及气象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6年7月18日平凉地区1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地区域性暴雨的预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副热带高压;强对流;卫星云图;甘肃平凉;2016年7月18日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7-0213-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实况概述

2016年7月18日平凉市自西向东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中东部5个县(区)大到暴雨,泾川局地大暴雨,部分地方出现短时强降水。截至7月19日8:00共有60个站达暴雨,70 mm以上有16个站、100 mm以上有2个站,最大降水中心出现在泾川田家沟,为127.9 mm。

本次降水主要时段为7月18日8:00—18:00,各区域站雨强最大值集中在11:00—14:00,该降水过程范围大、雨强大。全市均出现大雨以上天气,降水中心自西向东移动,中东部降水显著,泾川降水最为明显;西部静宁、庄浪降水相对较弱,中到大雨为主,并未出现暴雨,高空槽维持时间较长,局部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田家沟累计降水127.9 mm,最大雨强出现在7月18日13:00,小时雨量为23.5 mm,在13:00、14:00均出现短时强降水。降水有利于补给夏季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但要注意防范田间渍涝对作物根系发育的不利影响。

2    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分析

2.1    大尺度环流系统

本次过程为副热带高压影响的天气过程,500 hPa上,平凉市位于584 dagpm线外围西南气流中,华北为一高压脊,蒙古中部至四川一线为低压槽,新疆脊加深发展,西北东部地区基本处于一个宽广的槽区中。下游华北地区高压脊发展稳定,使平凉市上空低压槽受阻,移动速度较为缓慢,天氣尺度系统维持,使系统中降水增强。7月18日8:00 500 hPa,平凉市位于槽前西南气流中,槽区深厚宽广,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大气斜压不稳定,弱冷平流的存在促使高空槽加深发展[1];700 hPa陇东偏南地区(甘南陇南交界处)有一低压中心,沿东北—西南走向延伸出一低压倒槽,位于宁夏西部—甘南东部一线,低压前部有一西南风低空急流,向平凉市输送充沛的水汽。

2.2    中尺度分析

7月17日20:00至7月19日8:00(图1),低压槽一直在西北东部地区维持并缓慢东移,从7月18日8:00中尺度分析看(图2),500 hPa内蒙中部至四川有一低压槽,700 hPa河东地区有一明显辐合中心,延伸出一低压倒槽位于河套西部至甘陇一线,500 hPa涡度>0,有利于辐合上升运动;平凉上空整层水汽条件好,湿层很厚,高低空均处于湿区,500 hPa和700 hPa相对湿度均在70%以上,700 hPa比湿>8 g/kg。从水汽通量散度场分析,平凉市处于水汽辐合中心,水汽条件充沛。

3    物理量分析

3.1    水汽条件

水汽条件是产生强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通量散度可以定量地描述水汽输送方向、大小及积聚[2-3]。7月18日8:00, 70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上,甘肃河东地区有一很强辐合中心,与高空槽区相对应。该区域也是水汽通量大值区,中低层大的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辐合)说明,甘肃省河东地区不仅有大量水汽输送,而且还有水汽强烈辐合,为平凉市暴雨产生和维持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

3.2    动力条件

7月18日8:00东经107°以西300 hPa以下均为正涡度区,辐合强烈,辐合中心在500~700 hPa之间,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上升运动。对应8:00垂直速度剖面看,东经107°以西为很强的负速度区,上升速度最大中心位于东经105°上空500 hPa附近,其中心最大值达-20 Pa/s,证明了该区域有强烈的上升运动。

3.3    热力条件

从7月18日8:00温度对数压力图看,平凉市上空有较明显的不稳定能量,对流有效位能达143.6 J/kg,有一定对流抑制有效位能;露点曲线与温度曲线整体比较接近,说明平凉市上空整层湿度都很好;低层风的垂直切变较为明显,底层至500 hPa风随高度顺转,有暖平流,500 hPa以上风向变化并不明显,有弱暖平流,整体处于一个高温高湿环境中,湿度与温度的高低空配置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积蓄[4]。结合500 hPa高空,当高空槽移至平凉市上空,高层冷空气入侵与低层暖平流形成明显不稳定层结。由此可知,高温高湿高能量条件也促进了此次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和发展。

3.4    不稳定条件

7月18日8:00,平凉市降水天气开始前期,CAPE值增大至143.6 J/kg,抬升指数Li为负值,A指数与K指数均较大,20:00各项指数逐渐减弱。假相当位温(θse)的垂直分布可以反映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5]。平凉市700 hPa与850 hPa的θse差值为-1.6 ℃,说明θse随高度而减小,大气呈对流不稳定状态。至7月18日20:00,850 hPa的θse增加,差值变为-6.68 ℃,说明在此过程,不稳定能量在一直增大;7月18日平凉市上空低层比湿均比较大,降水结束后,比湿逐渐减小。直至7月19日8:00,θse差值趋于相等,各项指数均回归平常,说明层结趋于稳定,强天气过程已经结束。

4    卫星云图分析

分析7月18日9:00—18:00红外云图演变情况可知,7月18日9:00平凉市整体处于该高空槽前云系控制范围内。位于平凉市东部,有一对流云团发生发展,9:00—11:00,该对流云团继续发展扩散,其云顶亮温最低中心值在240 K左右,平凉市位于该云团后部冷空气入侵区域内。随着冷空气继续入侵,11:30该云团后部有新的对流云团生成,该云团为后期影响平凉市东部强降水起主要作用。12:00该云团发展到最强盛阶段,该对流云团中心位于平凉市东部地区,云顶亮温在220 K以下,说明云顶高度已经发展的较高,冷空气势力强,对流旺盛。14:00后,该对流云团东移并减弱消散,其云頂亮温增加至223 K,对流明显减弱,对应平凉市主要强降水也减弱。

5    结语

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气流影响,同时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有利于高空槽的加深及稳定,同时700 hPa辐合中心明显,有利于本次强降水过程。从相对湿度、水汽通量散度场可分析出,此次过程中整层水汽含量大、水汽辐合明显,为本次降水提供了有利水汽条件。结合热力条件及不稳定条件看,本次过程为高温高湿高能环境,并具有对流不稳定。分析红外云图可知,本次对流云团与强降水时段对应较好。

6    参考文献

[1] 刘新伟,段海霞,赵庆云.甘肃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0,27(1):128-134.

[2] 刘卫民,王陇,贾海源.甘肃省陇东南地区大到暴雨时空分布特征[J].干旱气象,2006(1):44-47.

[3] 刘利民,德庆措姆,孟丽霞.甘肃河东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干旱气象,2009,27(3):271-275.

[4] 路亚奇,徐燕,王燕玲.甘肃庆阳突发性暴雨与系统性暴雨的对比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1):104-111.

[5] 王宝鉴,孔祥伟,傅朝,等.甘肃陇东南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6,35(6):1551-1564.

猜你喜欢
通量平凉市对流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深圳率先开展碳通量监测
马瑜婕作品
马瑜婕作品
甘肃省平凉市检察院依法对魏兴刚决定逮捕
JG/T221—2016铜管对流散热器
2011和2016年亚热带城市生态系统通量源区及CO2通量特征
平板电视电源热设计研究
平凉市回族武术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超快激光单脉冲诱导硅表面火山坑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