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兰设施栽培技术

2019-10-30 02:57林汉锐曾宝珰张纯郑运欢陈爱华王健蓉陈翠菊陈春来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形态特征设施栽培技术

林汉锐 曾宝珰 张纯 郑运欢 陈爱华 王健蓉 陈翠菊 陈春来

摘要    文心兰起源地分布范围广,气候类型差异大,对温度的适应性差异大。本文阐述了文心兰的形态特征和适应性,从繁殖、栽培基质和盆具选择、肥水管理、栽培环境调控、花期调控和管理、病虫害防治等6个方面对文心兰在华南低海拔地区的温室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促进文心兰的规模化种植。

关键词    文心兰;形态特征;设施;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2.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7-0146-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文心兰别名舞女兰、金蝶兰、瘤瓣兰等,是兰科文心兰属植物的总称,文心兰属植物全世界原生种多达750种以上,而商业上用的品种多是杂交种。文心兰植株轻巧、潇洒,花茎轻盈下垂,花朵奇异可爱,形似飞翔的金蝶,极富动感,是世界重要的盆花和切花种类之一。文心兰原种原生于美洲热带地区,种类分布较多的有巴西、美国、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及秘鲁等国家,其分布地区较广,有热带、暖带、高山的温带和寒带等[1]。本文针对华南地区夏、秋季日夜温度较高,文心兰花序发育时间较短、开花品质不高的现象,提出了利用空调降低夜温,利用水帘风机降低日温,从而延长花序的发育时间,提升开花品质;针对不耐热品种在华南低海拔地区栽培越夏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空调降低夜温,促进植株健壮,顺利越夏的技术措施。现將文心兰具体设施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形态特征和适应性

文心兰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花,其形态变化较大,假鳞茎为扁卵圆形,较肥大,有些种类则没有假鳞茎。叶片1~3 枚,可分为薄叶种、厚叶种和剑叶种。假鳞茎上着生花茎1~2个,花茎着生花朵1~100朵,如作为切花用的小花品种,1枝有几十朵花。文心兰的花色以黄色和棕色为主,另有米黄色、橙红色等。花朵大小有些极小,如迷你型文心兰,横径仅0.5 cm;有些又极大,花径可达12 cm。花结构极为特殊,其花萼和萼片大小相等,花瓣与背萼也几乎相等或稍大;花的唇瓣通常三裂,或大或小,呈提琴状,在中裂片基部有脊状凸起物,脊上又有凸起小斑点,故名瘤瓣兰。

文心兰起源地域广,气候类型差异大,对温度的适应性差异大。起源于热带地区的品种,在夏季炎热的气候环境下生长旺盛,而起源于高山或寒带的品种,如迷你型的白梦香等,在炎热的夏季生长停滞,需要在高山基地或气候变凉才能够恢复生长[2]。冬季文心兰对温度的要求没有蝴蝶兰严格,一般温室≥15 ℃就能保持正常生长。文心兰一般有假鳞茎,或叶片呈剑叶形且革质,能够保持水分且叶面蒸腾作用较弱,因而较耐干旱。文心兰对光照适应性较强,能够适应较强的光照,叶片不易晒伤。在春、冬季温室不需遮盖遮阳网;夏季高温,遮盖1层75%遮阳网能够满足生长需求,对于不耐高温的品种,高温季节需要遮盖2层75%遮阳网。文心兰根系对基质通透性要求较高,适宜使用树皮、水苔等透气性优良且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基质栽培。

2    设施栽培技术

2.1    繁殖

文心兰可利用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也可利用分株进行繁殖。组培苗经过充分炼苗待适应温室栽培环境后出瓶种植。将苗从玻璃瓶内取出置于温室内遮阳环境下晾干水分,至根系转变为白色、茎叶尚未失水萎蔫前种植。组培苗植株纤细,利用水苔为基质,按大小分级假植于穴盘中。苗成活后,经过3~6个月栽培,其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分级种植于口径约4.5 cm的软盆中;经过3~6个月生长,分级种植于口径约7.5 cm的软盆;经过3~6个月培育,能够开花应用或者进一步分级种植于口径约10.5 cm的软盆中使其继续生长一段时间。文心兰成熟苗开完花后,植株活力减退,根系老化,缺少生长空间且基质老化,适宜进行分株换盆种植,即将老苗取出,利用刀具将苗分为2~4株,种植于口径约7.5 cm的软盆。

文心兰分孽能力强、丛生芽多,为了快速增加种苗数量,可利用健壮的穴盘苗,在根系较发达时进行拆分,每株拆分为2~5株,重新假植于穴盘内培养,即可获取多倍数量的种苗。

文心兰侧芽多,成熟假鳞茎能够长出1~2个小芽,生长到假鳞茎开始膨大时,长出新根,将芽连根剪下种植于口径约4.5 cm的软盆中繁殖,每株苗可获得2~5倍的种苗。

2.2    栽培基质和盆具选择

文心兰适宜利用水苔等基质进行栽培。将国产A级水苔用自来水充分浸泡,压干水分,其pH值约为4.5,EC值近于0,保水保肥性能优异,是文心兰栽培的优良基质。水苔质地柔软,适宜利用小口径穴盘和小口径软盆种植。穴盘口径约为3.0 cm,软盆口径约为4.5、7.5、10.5 cm。水苔种植应适度从紧,以用手捏压植盆、手感紧实、无较多空隙为准。

2.3    肥水管理

文心兰的假鳞茎能够储存水分和养分,叶片稍革质或呈剑叶状,蒸腾作用较弱,因而比较耐干旱。浇水宜见干见湿,水苔比较干燥时浇水,以湿透为准。

文心兰适宜采取水肥一体化形式施肥,浇水时溶入速效肥料,浓度以2 000~3 000倍为宜。文心兰假植、新上盆后处于缓苗期,新根尚未长出,第1次浇清水,第2次起开始浇薄肥水[3]。在新根尚未长全、生长较为缓慢或因高温、低温生长停滞的时期,肥液宜较为稀薄,以20-20-20(N-P-K)3 000倍液为宜,或者间隔浇清水;生长旺盛时期,以2 500倍液为宜;新芽生长膨大期,处于营养生长的关键时期,施加2次10-20-30(N-P-K)肥料,浓度2 500倍液,促进假鳞茎加速膨大,积累养分;在开花季到来时,对文心兰成熟大苗施加2~3次9-45-15(N-P-K)肥料,浓度1 500~2 000倍液,促进其花芽分化并开花。

2.4    温度与湿度调节

文心兰起源地气候差异较大,栽培品种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差别巨大。温室配备水帘风机和内外2层遮阳网,内、外网配合使用。夏季阳光强烈、温度高,盖2层网遮阳,以降低环境温度为主。光照强度降到8 000~15 000 lx,夏季能降低环境温度至日温32 ℃左右、夜温27 ℃左右,耐热品种能够旺盛生长,不耐热品种也基本能够越夏;其他季节盖1层网调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25 000~30 000 lx;冬季或早春可以不盖网。温室配备内保温薄膜和冷暖空调,冬季将温度调至20 ℃,实际温度最低值接近15 ℃,能够保持文心兰正常生长。温室可设置侧窗和天窗,内薄膜设置为活动式,在春、秋、冬季节,通过自然通风调节温室温度,夏季天气炎热,白天可利用水帘风机降温,夜间打开窗户自然通风,增加空气流动,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图1为具备侧窗和天窗并配备水帘风机和冷暖空调的玻璃温室内温湿度自动记录仪记录的2017年和2018年度温度和湿度情况。

如图1所示,通过对设施调控,文心兰栽培环境夏季月均最高气温30 ℃左右,月均最低相对湿度>70%,处于高温高湿状态,环境条件能够满足文心兰生长;冬季月均最低气温11 ℃以上,月均最低相对湿度50%以上,基本上满足其生长要求;其他季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也比较优越。

另外,由图1可知,冬季和干旱的春季,温室日夜温差较大,约为10.9 ℃,空气相对湿度较低,均值低至近50%;夏季高温高湿,日夜温差较小,约为4.9 ℃,空气相对湿度夜间高达100%。因此,在干旱季节,应适度增加浇水量以增加温室环境湿度,保持植株基质湿润;而在高温高湿的夏季,保持温室环境干燥,加强通风降温,有利于促进文心兰的生长。环境温度对文心兰根系生长的影响显著,夏季将新换盆的大花品种TP文心兰(引进扩繁品种)、蜜糖文心兰、小花品种月下美人和白梦香4个品种移入夜温18 ℃、日温27 ℃的温室环境栽培60 d,与对照组对比,其地上部分生长量差别不显著,地下根系差别显著,能够长成发达的根团。因此,在对文心兰栽培时,夏季应降低夜间温度,扩大温差,降低植株呼吸作用,从而有效促进根系的生长。尤其对不耐高温的小花品种,这一举措更为重要。

2.5    花期调控和管理

文心兰开花对环境温度的敏感度较低,不能通过降低温度使其整齐开花。促使文心兰开花有如下几个要求:一是植株新芽假鳞茎膨大,积累了充足的养分;二是处于适宜开花的时期[4]。在栽培实践中,不耐热小花品种白梦香在高山基地(夜温约20 ℃、日温约28 ℃)种植,能在夏季集中抽梗开花;在低海拔地区栽培,由于夏季气温高,生长停滞,延迟抽梗开花,当夜温降至23 ℃左右时花梗抽长,但迟迟不能着生花蕾并开花,直到气温降至夜温约20 ℃、日温低于30 ℃时,才开始着生花蕾并开花。小花品种月下美人的花期集中在3—5月,夏、秋季保持夜温20 ℃、日温约27 ℃,大约60 d后少部分能够抽梗开花,但品质较低。自选大花品种TP文心兰于7—8月抽梗开花,由于日、夜温度高,花芽发育时间短,发育不完全,开花品质不佳。根据试验,夏季抽梗的文心兰植株,在花梗抽出后移入蝴蝶兰催花温室,夜温由25~27 ℃降至20 ℃,日温由30~32℃降至27 ℃,开花时间推迟约15 d,开花品质显著提升,花朵数增加约80%,花朵横径增加约20%,花色艳丽,花瓣质地厚实,观赏期延长。

2.6    病虫害防治

文心兰栽培应注重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改善栽培条件促使植株生长健壮,从而提高植株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文心兰不耐热品种,如小花品种白梦香等在夏季生长停滞,容易发生生理性病害。通过加强通风降低环境温度、精细管理,可提升植株活力,避免生理性病害发生;保持栽培环境清洁,定期消毒,设置防虫网等,能够显著减少病虫害[5]。

文心蘭真菌性病害主要为白绢病。白绢病能通过菌核和菌丝体传播,必须彻底清除病株及其基质和盆具。针对真菌性病害,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80%好生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阿米西达悬浮剂1 500倍液等防治。细菌性病害主要为褐斑病,可摘除病叶,可喷施四环素3 0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3 000倍液进行防治。若花叶等出现不规则失绿斑的情况,植株可能受到病毒感染,可喷施乙蒜素1 000倍液、三氯异氰尿酸钠1 250倍液防治。文心兰介壳虫可喷施40%速扑杀1 000倍液防治,蚜虫、蓟马可喷施扑虱蚜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咬食性害虫可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功夫乳油2 000倍液等防治。

3    参考文献

[1] 段左俊,白旭华.文心兰的研究现状[J].热带林业,2006(1):24-26.

[2] 刘晓荣,王碧青,朱根发.文心兰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36(3):85-90.

[3] 杨蕾,甘春雁,韦妙琴,等.文心兰栽培管理技术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7(9):114-118.

[4] 程潇筱,尹俊梅,杨光穗,等.文心兰花期调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12):55-57.

[5] 刘晓荣,廖飞雄,王碧青,等.切花文心兰栽培技术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11(3):54-55.

猜你喜欢
形态特征设施栽培技术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