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覆盖材料对冬作马铃薯丽薯6号产量的影响

2019-10-30 02:57李俊龙罗有卫李章田杨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生育期产量

李俊龙 罗有卫 李章田 杨敏

摘要    本试验以丽薯6号为供试材料,在低纬度中低海拔冬作地区,采用高垄双行垄作栽培,研究4种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纬度中低海拔冬作区,覆膜栽培马铃薯产量高于露地栽培和稻草包芯覆盖栽培,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2种黑色可降解膜覆盖处理产量较高,分别为37 568.92、36 466.17 kg/hm2,较露地栽培分别增产11.4%、8.0%。

关键词    冬作马铃薯;丽薯6号;覆盖材料;生育期;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7-007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马铃薯作为粮、菜、饲料和原料多用途作物,是云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食品加工原料。在云南省低纬度中低海拔地区冬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冬农开发的重点及亮点,冬季马铃薯种植一般于10月底至12月初播种、翌年3月初至4月底收获,近年来受干旱、霜冻等极端天气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冬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地膜覆盖是近十几年来被公认为对促进作物产量贡献最大的技术之一,具有增温、保水、防腐、防病、促早熟等作用。冬季作物通过覆盖物进行覆盖种植,可起到保温、保水、保肥的作用,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十分有利[1]。张招娟等[2]研究发现,在裸地上添加覆盖物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其高产优势源于单株薯块重、薯块数和合理的物质分配。本文通过对4种覆盖材料的研究,以期摸索出低纬度中低海拔地区马铃薯适宜的覆盖方式,为提高当地马铃薯栽培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大弯基地,地处东经98°36′、北纬24°29′,海拔高度918 m,前茬水稻,砂壤土,肥力中等。试验期间平均气温偏高,降雨量偏少,靠增加灌溉次数提供马铃薯生长发育所需水分,12月中旬出现短期低温天气。

1.2    供试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丽薯6号,一级种,种源地丽江。供试覆盖物为稻草包芯、6 μm普通白膜、10 μm可降解黑膜、12 μm可降解黑膜。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根据覆盖材料不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6 μm普通白膜、10 μm可降解黑膜、12 μm可降解黑膜、稻草包芯、露地栽培 (CK)。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3.3 m2(6.33 m×2.10 m)。采用高垄双行方式播种,垄宽80 cm、沟宽40 cm,株距26 cm,行距40 cm,每小区种植90株[3]。

播种前进行深犁细耙,第1次追肥在齐苗期,结合中耕管理,追施尿素150 kg/hm2;第2次追肥在现蕾期,追施尿素150 kg/hm2、钾肥150 kg/hm2。其他管理同大田生产[4]。

1.4    调查统计

观测出苗时间、出苗株数、现蕾时间、成熟时间,结薯初期每小区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测定株高、茎粗,成熟期每小区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测定单株结薯个数、单株重量,收获时测定全小区马铃薯块茎产量。以每小区80%植株落黄来确定收获期[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生育期主要性状

由表1可知,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丽薯6号出苗期影响不同,覆膜栽培处理出苗期早于其他2个处理,其中6 μm白膜覆盖处理出苗最早,分别较露地栽培(CK)和稻草包芯处理早4、15 d,较10 μm和12 μm黑膜覆盖处理早2 d。5个处理中,株高平均值最高的是12 μm黑膜处理(48.9 cm),其次是露地栽培(48.4 cm),最低的为稻草包芯处理(44.3 cm)。5个处理间茎粗差异不明显,仅差0.01 cm,稻草包芯、6 μm白膜覆盖处理茎粗达1.12 cm,高于其他3个处理。不同覆盖材料对出苗率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露地栽培出苗率最高(92%),其次为稻草包芯处理,其他3个覆膜栽培处理出苗率均未达到90%,其中6 μm白膜处理出苗率最低(83%)。覆膜栽培处理成熟期早于其他2个处理,其中6 μm白膜覆盖处理成熟期最早,分别较12 μm黑膜、10 μm黑膜、CK、稻草包芯提前3、4、6、19 d。

2.2    不同处理产量性状比较

由表2可知,6 μm白膜覆盖单株结薯个数最高,为4.81个;其次为稻草包芯处理和10 μm黑膜覆盖处理,分别为4.68、4.67个;露地栽培处理单株结薯数最少,为4.51个。5个处理中,覆膜栽培处理单株产量高于露地栽培和稻草包芯处理,其中6 μm白膜覆盖处理单株产量最高,达0.621 kg;其次为12 μm黑膜覆盖处理,达0.615 kg;10 μm黑膜处理达0.602 kg;露地栽培单株結产量略高于稻草包芯处理,2个处理单株产量分别为0.583、0.560 kg。

2.3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5个处理中,10 μm黑膜覆盖处理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7 568.92 kg/hm2;其后分别为12 μm黑膜覆盖(36 466.17 kg/hm2),6 μm白膜覆盖(35 814.55 kg/hm2);稻草包芯产量最低,为31 152.88 kg/hm2。

方差分析表明,10 μm、12 μm黑膜覆盖处理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与稻草包芯覆盖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露地栽培(CK)差异达显著水平;6 μm白膜覆盖处理与稻草包芯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露地栽培(CK)差异不显著。说明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产量有很大影响,以覆膜栽培效果最好,而且不同种类的膜间无明显差异,对膜的使用主要从成本和环保两方面考虑。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冬作马铃薯出苗期、成熟期提前,有利于提早上市,抢占市场,尤以6 μm普通白膜覆盖栽培较为明显;稻草包芯覆盖栽培出苗期和成熟期较晚;4种覆盖栽培出苗率均低于露地栽培,其中6 μm普通白膜覆盖有烧苗情况发生。覆膜栽培产量高于露地栽培和稻草包芯覆盖栽培,但覆膜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考虑到成本投入,采用6 μm普通白膜较为经济。2种黑色可降解膜覆盖栽培产量较高,且防杂草效果明显,减少了中耕培土等用工,但其投入成本较高,达不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稻草包芯覆盖栽培产量较低,但鲜薯表皮光滑,卖相较好;且稻草包芯覆盖栽培能够降低涝害,增强土壤缓冲性。建议播种后易遇雨水的冬作区进一步试验示范,追踪使用效果。

4    参考文献

[1] 陈志祥.冬马铃薯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2003(4):23.

[2] 张招娟,翁定河,谢向誉,等.不同栽培方式冬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5):628-632.

[3] 马明生,郭贤仕,柳燕兰,等.7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性能测试及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9(5):47-52.

[4] 趙小龙,张保军.马铃薯草膜多层覆盖种植技术不同品种比较[J].农业科技通讯,2019(5):180-182.

[5] 马建涛,程宏波,柴守玺,等.覆盖方式对旱地不同熟性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54(2):55-64.

[6] 鄢铮,张小红,王正荣.不同覆盖物对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福建农业科技,2019(3):15-18.

猜你喜欢
生育期产量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生育期对徐紫薯8号品质及结薯性的影响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伊通百合生育期适宜气象条件探讨
2014年峄城区花生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辣椒不同生育期光合作用比较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