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熟荔枝不同种植管理模式对肥耗的影响

2019-10-30 02:57陈菁秦献泉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7期

陈菁 秦献泉

摘要    为了解中晚熟荔枝不同种植管理模式对肥耗的影响,调查了我国广东、广西中晚熟荔枝不同种植管理模式下荔枝产量和肥料施用量。结果表明,采用稀植、果园生草覆盖、放2次梢、增施有机肥管理模式有利于降低肥耗;肥耗与品种有一定的关系,相对桂味品种,鸡嘴品种果园肥耗较高;有机肥施用量与化肥施用量的比值与肥耗成反比,即有机肥施用量占比越高,其肥耗就越低。

关键词    中晚熟荔枝;肥耗;种植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S667.1;S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7-006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and management modes on fertilizer consumption of middle-late maturing litchi,this paper investigated yield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f middle-late maturing litchi in Guangdong and Guangxi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and management mod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arse planting,grass mulching in orchard,secondary shooting and increasing 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ere beneficial to reduc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onsumption.There wa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fertilizer consumption and varieties.The ratio of 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s inverse proportion to the fertilizer consumption,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 of the 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the lower the fertilizer consumption.

Key words    middle-late maturing litchi;fertilizer consumption;planting and management mode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為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Litchi Sonn.)常绿果树,起源于中国南部、越南北部和马来半岛一带[1-2]。桂味、糯米糍和鸡嘴等为优质中晚熟荔枝品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主要在我国广东和广西地区栽培。

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必要的生产物资,近十几年来,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我国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但是过量施用化肥不仅造成肥料浪费、生产成本提高,而且流失的氮、磷营养元素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以气体形式流失的氮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针对我国化肥施用量过多问题,我国农业农村部制订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的计划。

目前,荔枝栽培面积达58.08万hm2,为我国南方重要栽培果树[3],被国家列为化肥减施重点实施对象。肥耗作为衡量化肥利用效率的指标而被广泛应用[4],肥耗越高,化肥利用效率就越低。

本文通过调查2017年度和2018年度我国中晚熟荔枝主栽省广东、广西10个果园中晚熟荔枝品种桂味、糯米糍、鸡嘴化肥和有机肥施用量、产量、种植密度、果园土壤管理方式、放梢次数,并计算各个果园肥耗,分析不同种植管理模式对肥耗的影响,以期为荔枝化肥减施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选择广东和广西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晚熟荔枝果园10个,分别为广东珠三角东莞、广州3个果园(广东东莞大岭山阿吉果园、广东东莞大岭山镇阿贵果园和广州市白云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荔枝园,品种为中晚熟桂味、糯米糍),广东粤西湛江3个果园(广东湛江新民镇李祥果园、广东湛江吉水镇梁文雄果园和广东湛江吉水镇梁文德果园,品种为中晚熟桂味、鸡嘴),广西贵港、玉林4个果园(广西贵港麻垌镇李球任果园、广西贵港木根镇卢之平果园、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杨远超果园和广西玉林大埌水库肖老板果园,品种为中晚熟桂味、鸡嘴)。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各果园荔枝的种植密度、土壤管理方式、放梢次数、有机肥、化肥施用量、产量,并计算其肥耗,计算公式如下:

肥耗=化肥投入量(折纯,g)/产量(kg)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模式对果园肥耗的影响

由表1可知,2017年,广东珠三角3个果园平均肥耗为47.6 g/kg,广东粤西湛江3个果园平均肥耗为138.1 g/kg,广西贵港、玉林4个果园平均肥耗为66.9 g/kg,肥耗以广东珠三角的为最低、广东粤西湛江的为最高。2018年,广东珠三角3个果园平均肥耗为34.9 g/kg,广东湛江3个果园平均肥耗为61.3 g/kg,广西贵港、玉林4个果园平均肥耗为60.0 g/kg,肥耗也是以广东珠三角的为最低、广东粤西湛江的为最高。在种植模式上,与广东粤西湛江果园密植(375~450株/hm2)、果园不生草、放3次梢不同的是,广东珠三角的3个果园与广西贵港和玉林的4个果园都是采用稀植、果园生草、放2次梢。其中,广东珠三角3个果园种植密度仅有150~195株/hm2,远低于广东粤西湛江的3个果园。由此可见,荔枝采用稀植、果园生草、放2次梢种植模式有利于降低肥耗。

2018年广东、广西10个果园肥耗都低于2017年,其中以广东粤西湛江3个果园肥耗降幅最大,其2018年肥耗仅为2017年肥耗的44%。广东粤西湛江3个果园肥耗在2018年大幅降低的原因主要是2018年产量远高于2017年,产量增长幅度远高于化肥施用增长幅度(产量增长186.8%,化肥仅增长27.5%)。由此可见,要降低荔枝园肥耗,除了减少化肥施用量外,提高荔枝产量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2018年广西贵港杨远超、广西玉林肖老板果园肥耗(分别为75.5、79.0 g/kg)高于广东粤西湛江3个果园(分别为62.3、61.8、59.9 g/kg),但在2017年度广西贵港杨远超果园、广西玉林肖老板肥耗(分别为90.4、81.0 g/kg)却远低于广东粤西湛江3个果园(分别为135.8、137.3、141.1 g/kg)。综合2017年和2018年肥耗平均值,贵港杨远超、广西玉林肖老板果园肥耗(分别为83.0、80.0 g/kg)低于广东粤西湛江3个果园(99.1、99.6、100.5 g/kg)。

广西种植桂味品种的李球任、卢之平果园2017年和2018年肥耗都显著低于广西种植鸡嘴品种的杨远超、肖老板果园和广东湛江种植桂味、糯米糍品种的果园。由此可见,肥耗与品种有关,相对于桂味品种,鸡嘴品种果园肥耗较高,但即使是需要大水大肥的鸡嘴果园,广西果园肥耗也是低于广东湛江3个果园,可见果园种植模式对肥耗有重要影响。稀植、果园生草、放2次梢利于降低肥耗。

2.2    有机肥施用量占化肥施用量比例对果园肥耗影响

由表1可知,2017年度广东珠三角3个果园、广东粤西湛江3个果园、广西4个果园有机肥施用量与化肥施用量的比例分别为0.565、0、0.344,广东粤西湛江3个果园2017年度不施有机肥,广东珠三角3个荔枝园有机肥施用量与化肥施用量的比例高于广西;2018年度,广东珠三角3个果园、广东粤西湛江3个果园、广西4个果园有机肥施用量与化肥施用量的比例分别为0.415、0.097、0.307,也是广东珠三角的为最高,广东湛江的为最低。结合肥耗数据可以看出,有机肥施用量与化肥施用量的比例与肥耗成反比,即有机肥施用量占比越高,其肥耗就越低。

3    结论与讨论

肥耗是以施用化肥量来计算,因而增施有机肥(或化肥有机替代)会降低化肥使用,从而降低肥耗。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放梢次数显著影响荔枝养分需求量,放3次梢荔枝较放2次梢荔枝生长量大,养分需求量也大;同时,放3次梢荔枝园,其种植者为了培育3次梢,习惯于在采果后施用较多速效化肥,以及早促荔枝抽梢,因而放3次梢荔枝园施用肥料更多。如放3次梢荔枝产量增长幅度小于施用肥料增长幅度,则其肥耗高于放2次梢。与早熟荔枝相比,中晚熟荔枝花芽分化需冷量较多,在气候异常年份(如暖冬),由于放3次梢荔枝末次梢过迟老熟,花芽分化需要低温量不够,不能形成花芽,其产量甚至较放2次梢产量低。因此,对于花芽分化需要一定低温的中晚熟品种,促使末次梢及早老熟,是使其形成花芽、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这就需要施用大量速效化肥促其及早抽梢和喷施叶面肥促其快速老熟,造成放3次梢肥耗较高。

在生产实践中,放2次梢荔枝园产量相对稳定;放3次梢果园产量在年际间变幅较大,产量低的年份肥耗很高,产量高的年份肥耗大幅下降。综合平均值,放2次梢肥耗低于放3次梢。虽然生草果园中的草会吸收果园土壤一部分养分,与果树竞争养分,但草是浅根植物、只能吸收表层养分,荔枝为多年生木本果树、根系分布深而广、可吸收深层养分;而且草衰亡后其吸收的养分返还果园,增加了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促使土壤形成良好结构,减少土壤冲刷和肥料流失,提高土壤中促使养分转化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从而降低了肥耗[5-6]。与密植果园相比,稀植大幅减少单位面积种植株数,减少了单位面积植株生长量,从而减少植株对养分需求;稀植果园透光性较好,有利于提高单株产量,当稀植果园化肥减施幅度大于产量减少幅度时,稀植果园肥耗低于密植果园。荔枝种植者习惯于按株施肥,虽然稀植果园单株施肥量多,但按单位面积内较密植果园上施肥量少,因而密植果园肥耗水平高于稀植果园[7-8]。综上所述,稀植、果园生草、放2次梢和增加有机肥施用比例有利于降低肥耗。

4    参考文献

[1] 吴淑娴.中国果树志:荔枝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21-23.

[2] MENZEL C M,SIMPSON D R.Nutritional studies on lychee trees in subtropical Australia[J].Acta Horticulturae,1990(275):581-585.

[3] 李建国.荔枝学[M].北京:中國农业出版社,2008.

[4]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编.中国化肥利用效率(肥耗)评价报告(2000—2015年)[R].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

[5] 王坤,陆宏芳,谭耀文,等.生草栽培对三种岭南水果种植系统的生态经济影响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197-204.

[6] 田健伟.糯米糍荔枝抗逆高效栽培技术[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3(2):32-33.

[7] 胡福初,何凡,范鸿雁,等.沼液对荔枝果园土壤肥效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42-45.

[8] 陈秀道,陈建生,张发宝,等.荔枝施用氮钾肥料的效应[J].广东农业科学,1998(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