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白浆土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019-10-30 02:57张文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玉米

张文君

摘要    从2015年开始,吉林省桦甸市享受了地膜玉米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优惠政策,借助政策的扶持,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经过几年试验研究,探索出一整套适合吉林省东部冷凉半山区白浆土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整地起垄、适期播种、栽培模式、查田补种、合理施肥、化控、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及储藏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玉米;可降解地膜;栽培技术;白浆土;吉林桦甸

中圖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7-0038-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龙岗山脉北侧,第二松花江上游,属半山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旱田土质多为白浆土,占耕地面积的50%左右。白浆土质地细腻、黏重、通透性差,在早春不易发苗[1-2]。因地制宜推广白浆土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有效提高玉米品质,增加产量25%以上。推广可降解地膜在白浆土玉米栽培中的应用优势效应:一是改善耕层生态环境,具体表现在休闲养地、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物理状况、增加土壤有效养分与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避免低温冷害等方面;二是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早成熟,覆膜具有增温作用,使玉米早出苗、壮苗早发、各生育期阶段提前,从而使籽粒灌浆期处于适宜温度范围之内,使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能在霜前安全成熟;三是提高产量,覆膜栽培使生育期较长品种能够安全成熟,发挥了品种增产潜力。由于密度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群体的增产作用得到发挥,因而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幅度较大。

推广白浆土玉米可降解地膜栽培技术是桦甸市玉米栽培技术的重大改变,也是实现玉米提质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在白浆土玉米田推广应用此项新技术,使玉米成熟期提前10~15 d,含水量降低,粮质改善,彻底改变了玉米晚熟品种在桦甸市不能种植的历史,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生态效益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1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适区选用优质、高产、多抗、耐密、芽势强、增产潜力大、生育期127 d左右的品种。本区域适宜种植的品种有铁研26、华单86、先玉335等。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一是晒种。播前10 d左右,选晴朗无风天气将种子晾晒1~2 d。二是试芽。播种前15 d左右,进行发芽试验。三是种子包衣。用60%吡虫啉悬浮剂+6%戊唑醇进行包衣,可以有效起到防虫杀虫、防治病害的作用,促进苗齐、苗壮,提高产量[3]。

2    整地起垄

4月15日以后,用旋耕机灭茬,实行三犁川起垄,并把玉米全生育期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一次性施入垄沟内,随起垄、随镇压,注意保墒。化肥要深施,深度15~20 cm。

3    适期播种

最佳播种期为4月20日至5月5日。采用手推式播种施肥器垄上等距播种,种子播在地膜内的湿土上。播种深度要一致,覆土均匀。株距单株为17 cm、双株为33 cm,保苗6.6万株/hm2以上。镇压后,播深为3~4 cm[4]。

4    栽培模式

4.1    采用“二空一”密植栽培模式

农民种植玉米垄距一般为60 cm,种植地膜玉米的垄距仍保持不变,实行常规起垄栽培。在播种时种2垄空1垄,空垄不施肥,进行休闲养地,也可种植一些早春作物。

4.2    采用“双垄覆膜”栽培模式

“双垄覆膜”栽培方法就是将幅宽120 cm的聚乙烯可降解地膜直接覆盖在新起的2条垄上。覆膜方法为在施肥、灭茬、旋耕起垄、药剂土壤封闭之后,把地膜覆盖在施入底肥的2条垄上。覆膜要求在无风天气进行,将地膜拉紧、展平,紧贴地面,膜四周要用土压实,膜上2条垄之间用土带压实。

5    查田补种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籽、烧籽现象,及时用催芽玉米种子坐水补种。及时引苗,出苗后,到田间查看苗情,如有“顶盖”现象,要及时划膜把玉米苗引出,并用细土把划膜处盖严盖实。

6    合理施肥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卡测定的数据,科学合理施肥,结合整地施优质农家肥30~40 m3/hm2、磷酸二铵250~350 kg/hm2、硫酸钾250~300 kg/hm2、尿素450~550 kg/hm2、生物菌肥80~100 kg/hm2。

7    化控

在玉米全展叶8~10片时,喷施玉黄金、矮尊等化控药剂,矮化植株防倒伏,促进早熟。

8    病虫草害防治

在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防治上,于发病初期用25%苯醚甲环唑乳油800~1 000倍液。

玉米螟主要释放赤眼蜂进行防治。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往后推11 d左右为第1次放蜂期,间隔5~7 d为第2次放蜂期,第1次放蜂10.5万头/hm2,第2次放蜂12万头/hm2。粘虫选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将幼虫消灭在3龄之前。对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用40%毒死蜱乳油2.25 kg/hm2与75 kg/hm2细干土混拌均匀做成毒土,再与化肥混拌均匀一起施入即可。

用90%乙草胺2.5 kg/hm2+38%阿特拉津胶悬剂4 kg/hm2+72% 2,4-D丁酯0.75 kg/hm2兑水300~350 kg/hm2,在整地之后覆膜之前进行土壤封闭,防除杂草。封闭效果差的地块有杂草拱出地膜外,可使用4%烟嘧磺隆1 500 mL/hm2,兑水300 kg/hm2,进行第2次除草。

9    收获及储藏

适时收获,初霜后7~10 d开始收获。收获标准:苞叶松散、乳线消失、籽粒脱水后表现出品种固有特征、在穗轴和籽粒之间产生黑色形成层。

储藏要求:及时上架,杜绝地面堆放,籽粒含水量达到20%以下脱粒,脱粒后及时晾晒。分品种单收、单运、单堆放、单脱粒、单贮藏。根据市场行情适时销售,既要增产又要增收。

10    参考文献

[1] 方向前,杨粉团,付稀厚,等.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吉单198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199-202.

[2] 方向前,曹文明,丁绍文,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3(4):40-42.

[3] 张欣凤.粮饲兼用型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现代畜牧科技,2018(5):56.

[4] 唐明贤,邓斌.普洱市冬玉米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浅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8(4):251-252.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