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夏玉米防灾御灾高产栽培技术

2019-10-30 02:57李侠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李侠芳

摘要    本文针对皖北地区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大风等自然灾害对夏玉米的影响进行了归类分析,总结了这些灾害对当地夏玉米栽培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并介绍了夏玉米防灾御灾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良种、适时播种、配方施肥、适时排灌、化控防倒、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夏玉米;防灾御灾;高产;栽培技术;皖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7-0036-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皖北地区灌溉的基础。由于淮河流域特殊的地理条件,天气状况复杂多变,暴雨、洪涝与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1    皖北地区灾害对夏玉米产生的影响

1.1    暴雨洪涝灾害

皖北地区土地开阔、夏季光照充足,适合大面积发展夏玉米栽培。但每年6—7月,皖北地区受黄河南泛和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进入高溫季节,暴雨频繁,洪涝时有发生;而玉米对涝渍反应敏感,若土壤中积水过多,容易导致出现玉米苗生长迟缓、缺苗、黄苗和死苗现象,特别在拔穗期,连雨天气会影响夏玉米结实率,加重病虫害的发生,给夏玉米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1.2    高温干旱灾害

6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皖北玉米生产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在地理因素与夏季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地面水蒸发量与降水量基本持平,会进入干旱、炎热、少雨的干旱期;再加上当地地面坡度小,粗粉粒含量高,土壤板结严重,土质保水保肥性能差,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对玉米生产与高产栽培非常不利,玉米出苗不齐、缺苗、断垄以及病虫害等问题比较普遍,特别是对玉米后期的结实率有非常大的影响。

1.3    大风灾害

淮河流域大风灾害具有多发、易发的特点,大风的发生与风暴移动及特殊地形的小气候有着密切关系。此外,大风很容易引发强对流天气和较强的负浮力效应,引发强降雨、雷电、冰雹等自然灾害。2015年和2018年,受台风影响,安徽淮北、宿州、蚌埠等地遭遇暴雨、大风袭击,许多拔节后的玉米发生倒伏、倒折,导致玉米穗数减少,千粒重下降明显,玉米严重减产,阻碍当地夏玉米生产发展,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4    病虫害

1.4.1    连年重茬种植,导致玉米病虫害的严重发生。近几年,玉米粗缩病、细菌性茎腐病、根腐病和一些玉米蚜虫、玉米螟虫发生严重。

1.4.2    秸秆还田不当,加重玉米病虫害发生。上季小麦与玉米秸秆的处理不科学,一些地区秸秆还田仍是直接进行,并未做好腐烂和发酵工作,使带有大量病菌和虫源的秸秆回归田间,加上不合理的耕作措施,大大降低了玉米播种、出苗质量和植株整齐度,造成玉米长势和抗性不足,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

2    夏玉米防灾御灾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择良种

品种抗灾能力及抗病性是决定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选用半紧凑型或紧凑型品种,不但能提升玉米授粉能力和抗病性,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茎腐病、叶斑病的发生,降低蚜虫、玉米螟等虫害的繁殖能力。中科玉505、裕丰303、农大372、荃玉1233、农华5号、秋乐368、蠡玉88、金秋119、邯单777、登海605等品种,均适合在皖北地区夏播,产品特征特性和产量方面表现良好。

2.2    适时播种

夏玉米生产周期短、农时紧,要根据当地有效积温适时播种,达到延长生长期、增加产量的目的。因此,应合理利用有机肥料、水分、光照等自然资源,避开高温干旱灾害繁发期,减少玉米生育后期低温的影响。如果玉米播种期遇到干旱,要及时浇水,抢抓农时,提高玉米播种率、促进出苗,确保苗齐、苗壮[1];可利用机械板茬直播等方式,合理利用农时,强化夏种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推进夏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作业质量,确保产量、质量同步提升。

2.3    合理配方施肥

玉米拔节期,需结合降雨和灌水情况,适时追肥,培育壮苗,做好测土配方工作,合理减少化肥的用量,确保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有序推进,氮、磷、钾肥分别按245、50、130 kg/hm2标准施入。施用时,注意种、肥分离。在大喇叭口期,为促进穗大、结实率高、增加千粒重,可根据土壤墒情,重施穗肥,促进果穗发育和小花分化,但要考虑高温天气和阴雨天气的影响,防止氮肥挥发的同时,做好雨后撒施的准备,真正实现玉米高产、稳产[2]。

2.4    适时排灌

7—8月,正处于玉米拔节期和小喇叭期、大喇叭口期,直接关系到玉米的产量。此时,玉米植株对水分十分敏感,需水量很大,遇到干旱时要合理浇水,保持田间持水量为70%~80%。另外,此时皖北地区的气温较高,容易受到高温干旱的影响,影响玉米抽丝和授粉,造成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能力下降,适时浇水非常重要。在灌浆期间,遇暴雨积水要注意防洪排涝,及时排灌,以防出现烂根早衰现象,而影响产量。

2.5    化控防倒

对于抗倒伏能力差的玉米品种,可采用化控防倒技术,以收敛和矮化植株,使其茎秆坚韧粗壮,降低株高和穗位高度,促进根系和气生根的增加,增强植株抗倒伏和耐旱能力。目前,常见的化控剂有玉米矮壮饱、玉米矮丰、玉得乐、化控2号等。使用时,控制好时间,避免推迟和提前,最好在玉米七至九叶期使用,按用药量450 mL/hm2兑水300 kg/hm2的标准,均匀喷在玉米上部顶心[3]。因时制宜,根据当时气候特点和玉米长势灵活用药,在雨水多、高密度、长势旺时及时化控,以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2.6    病虫草害防治

7月至8月中下旬,天气持续降雨,高温,空气湿度大后急转暴热,非常容易引发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飞虱、蚜虫、玉米蓟马、玉米螟等病害虫危害玉米心叶,严重的使叶片变白,形成白条班,心叶扭曲、变黄枯萎,引起粗缩病。为此,需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消灭虫害繁殖地点和虫源,避免其继续繁殖;也可用40%左右的氧乐果400 mL/hm2兑水600 kg/hm2喷雾防治,每7 d喷1次,共喷2~3次。在大喇叭口期,最好用康宽进行喷施,以防治玉米螟等低龄害虫和蚜虫[4]。

夏玉米田间生长杂草会影响玉米光合作用、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建议合理中耕培土,增厚玉米植株根部的土层,提高地温,中耕不宜过深,以5 cm为宜,促进植株生长,防止风雨造成玉米倒伏;也可物理除草,集中烧毁和掩埋彻底清除杂草;或用50%乙草胺2 000 mL/hm2兑水400 kg/hm2喷雾进行化学防治。

2.7    适时收获

在天气有利的情况下,积极推广适时迟收技术,在玉米完熟期及時开展机械收获;在天气不利时,抓好抗灾抢收和烘干工作。应引进大功率、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强化秸秆粉碎还田、捡拾打捆技术,充分利用秸秆压块(粒、棒)机、圆草捆包膜机、打(压)捆机、生物质热风炉等机械,缩短收获时间,加快玉米抢收进度。

3    参考文献

[1] 张兴富.会泽县高海拔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9(1):29-30.

[2] 邓芳.景东县锦屏镇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1):30-31.

[3] 胡洪林,李艳丽,夏艳龙,等.北方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18(6):84-86.

[4] 水文义.玉米大垄双行覆膜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9(1):52-53.

猜你喜欢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分析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